毛主席引领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四字秘诀是什么?

仰之亦行之 2024-07-05 09:45:10

毛主席他老人家活了83岁、执政41年。他打败了生前所有的对手和敌人,而这些对手和敌人没有一个是他的私敌。换句话说,毛主席生前打败了所有与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背道而驰的中国人民的公敌!那么他引领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有没有秘诀呢?有,而且只有四个字!

前两个字是“唯物”,也就是靠事实来说话、办事,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和战争。后两个字就是“辩证”,也就是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来适时调整中国革命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唯物”使政策对路,“辩证”使方法对头,政策对路,方法对头,革命焉有不胜利的道理?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人民渴望和平,但是美帝国主义却挑起了朝鲜战争,并且出动飞机丧心病狂地对我国东北实施狂轰滥炸。中国人民遇到了一个最凶恶的敌人,毛主席遇到了他平生最强大的对手!

单纯从“唯物”的角度来讲,对美国的作战是没有必胜把握的。但是,如果不答应朝鲜政府提出的抗美援朝请求,不仅道义上讲不过去,而且一只大老虎站在我们家门口,将来国家还有安安稳稳搞建设的那一天吗?人民的生活安宁又怎么来保证?毛主席思前想后,这一最艰难的决策残酷而又现实地摆在了这位永不服输的巨人肩上。在满是烟巴的屋里扔掉最后一颗烟头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并说出了极具辩证思想的二句话,一句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另一句是“美国人钢多气少,中国人钢少气多!”一个具有伟大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的战略决断在他的战友们的最终支持下“上线”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二年零九个月后,毛主席取得了他一生中最重大的胜利——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的联合军队!

毛主席是如何引领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呢?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毛主席通过对旧中国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存、生活状况尤其是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的实际情况的分析,得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乡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地主阶级是我们的敌人的结论。解决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通过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方式,打败了中国人民的第一个敌人——封建军阀。

同时,毛主席又辩证地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指出这个阶级既与帝国主义有矛盾(因帝国主义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又与帝国主义有经济往来和联系,故它有两重性的特点。既有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性的一面,也有向帝国主义妥协和投降的一面。通俗地说就是“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只可惜当时共产党的总书记陈独秀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对这个阶级和他们的政治代表蒋介石集团的步步紧逼执行了以妥协退让求合作的消极错误路线。导致了蒋介石屠杀工农、背叛革命的严重后果。于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成了继封建军阀之后的中国人民的又一个死敌。

毛主席在分析了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后,得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科学论断。他根据中国农民占主体的客观实际,得出了“在中国谁能赢得土地谁就能赢得农民,谁能赢得农民谁就能赢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的结论。通过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获得了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农民的支持。解决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同盟军问题。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但是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在辩证地分析中国实际和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才最终选择确定的。当时中共“国际路线”的执行者,教条地执行苏联城市暴动的模式,企图通过攻占大城市首先取得一省或数省的胜利来实现全国胜利的目的,结果都遭到了失败。毛主席则根据中国四亿人口,三亿多农民,产业工人只有二百万的情况,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主体是农民的观点,把革命的主攻方向指向了敌人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农村,尤其是国民党各派系的结合部,利用敌人的矛盾来顺势发展工农武装,壮大革命队伍,逐渐积蓄力量,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这是一条与苏联十月革命不同的革命道路,是辩证分析中国的国情得出的结论。他的这些正确主张和作法虽几经挫折,但经过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权衡比较最终成为全党的共识。

得到土地和翻了身的农民以生命和鲜血追随中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打败了中国人民的第二个敌人——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派。

在此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先是于1931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又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它全面侵华和企图灭亡中国的罪恶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全体人民的共同敌人,也是十分凶恶的敌人!

早在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毛主席屏弃私敌的狭隘观点,协同张学良、杨虎诚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实现了在保持独立地位和武装力量前提下的国共第二次合作。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毛主席高瞻远瞩,全面分析了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人口、土地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写出了《论持久战》的著名文章,得出了中国必胜但不能速胜,是包括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抗日持久战的结论。提出了动员起全国民众的力量,实行全民皆兵,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之中的抗日战争的态势的著名论断。在抗日战争的组织形式上,毛主席不拘成例,运用他高超的辩证思想把游击战提到战略的高度,提出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作战原则,成为世界战争史的经典范例。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战胜了中国人民的又一个敌人——日本侵略者。

其实,在毛主席引领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战胜的对手又何止这些,解放后,他还先后击败了印度、苏修、南越等大小强弱不等的对手。

毛主席的一生似乎注定是战斗的一生,有人说他天生好斗,实际上所有的战争都是本国反动派和外部敌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他不过是忠实地贯彻了自己提出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底线而已!

总之,毛主席引领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真正依靠是人民,这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之本,也是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目的,这是中国革命的唯物主义;有了人民的支持再加上毛主席基于对革命对象,革命动力,革命时机,革命方式,革命方法的辩证把握而形成的正确的革命策略,这是中国革命的辩证法。从而构成了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两大关键要素唯物(政策依据)——辩证(策略保证)。

0 阅读:1

仰之亦行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