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管是新中国成立之前,还是之后,发展的道路都不是平平坦坦的,都碰到过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最终能得到解决,是因为在问题发生之后,每次都会及时召开有着阶段性重大意义的相关会议。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那可是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在大家满心期待的情况下召开的。
这次会议的举办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未来的走向,使全党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但就在这次会议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有一位政治局委员遭到了接连不断的严厉批判。
这究竟是咋回事?被批评的那位政治局委员,之后又会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1978年会议的大环境背景】
一个国家的建立是有难度的,这个国家成长起来也不轻松,毕竟在成长过程中很可能会走上歧途。
新中国成立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这整整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就是走偏了方向。
这也是一场内乱,是领导者受时代局限错误发动的,后来又被“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利用,让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受了严重的灾难。
犯了错误,当然得纠正,这道理从古至今都不会变。
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只要是对错误做法提出强烈批评的会议,都会遭到反革命集团的多次压制和打击。
但是,错误哪能一直冒充正确,迟早会被揭穿的。
党内党外都乱得不行了,不过好多人也瞧出了不少毛病,就一个劲儿地找突破口,就盼着能让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再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他就是这样的人。哪怕在1966年就被撤掉了领导职务,可他还是一直在追寻真理。
而且,1973年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之后,邓小平就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对党内和社会的混乱局面展开了整顿工作。
他本来在争端里起到了一定作用,结果又被人构陷,1974年6月就又被撤职了。
1976年10月的时候,前期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之后,他们就被粉碎。这就为中央工作会议还有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创造了条件。
这是因为,犯错误的那一方虽说被打倒了,可这十年错误带来的各种后果还挺严重的,还得花些时间去纠正。
单从经济方面来说,十年动乱让社会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个体经济完全被否定了。
错误虽说已经过去,可老百姓手头经济特别紧巴的时候,还是得面对艰难的生活处境。
并且,新的领导层并没有考虑到这个现实情况,在1977年的时候还是提出了“两个凡是”方针。
针对“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从这个方针内容看,就知道这又是个被错误思想带着跑偏的“坑”。
这一方针出来之后,国内想要拨乱反正,改善十年错误带来的影响,可这进程走得特别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1978年11月10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了。
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有一场意义非凡的会议,这个会议开了三十六天,会议期间有三个原本的议题。
分别与农业生产、1979 - 1980年的国民经济安排有关,还涉及对李先念副主席在国务院务虚会上讲话的讨论。
可会议一开始,被拿来讨论的议题范围,就不只是这三个了。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四人帮”造成的政治分歧,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四人帮”垮台后的两年里,都没得到妥善处理。
特别是新的领导层还在奉行“两个凡是”这种错误方针,工作里是有错误的。
1978年11月12日,陈云在东北组发言了,发言针对一些相关问题,他觉得中央得思考和决定遗留问题咋处理。
星星之火能够燎原。会议不断地开着,像这样的发言越来越多,这些发言汇聚成一股力量后,就对“两个凡是”这个错误方针,还有领导工作里的错误进行了批评。
那时候,汪东兴当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他就在被批评的那些人里头,好多人都指名道姓地批评他。
【1978年之于汪东兴】
汪东兴1916年出生,他才十来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汪东兴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不管是长征的时候,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展现出来的能力那可都相当厉害。
特别是在做警卫处处长的时候,好多回在敌军的枪林弹雨之中,很巧妙地运用战术来保卫中共中央,还有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还接着干警卫工作,在这期间,那真是任劳任怨的,每次任务都干得特别上心。
就算是在动荡不安的“十年文革”时期,汪东兴刚开始的时候被批斗过,可在被批准重新出来工作之后,他对党的事业依然极为忠诚。
不过,相应地,在“文革”那种复杂的社会环境里,他在行动上变得更加灵活了。
后来,毛主席委托他,他就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可积极地跟“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作斗争。
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的时候,汪东兴那可是相当果断地采取了措施,给党中央帮了大忙,后来还积极揭露这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
那么,像汪东兴这样的人,为啥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被人指名道姓地批评了?
说不定在批评的内容里就能找到答案。
1978年11月26日,江一真在西北组里,成了中央工作会议上第一个站出来指名道姓批评汪东兴的人。
江一真在批评之前,肯定了汪东兴多年来在警卫工作上的付出,还有他在粉碎“四人帮”时的功劳。
打这之后,他就批评了汪东兴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上的抵制态度,还把汪东兴包庇刘湘屏之类的事儿给揭露出来了。
无巧不成书,顺着江一真引出的话题,于光远和杨西光也在西北组一块儿发了言。
在发言的时候,他们俩对汪东兴一直坚持“两个凡是”这个错误方针,还有他阻挠邓小平出来工作、阻拦真理标准讨论等行为都给了批评。
杨西光对汪东兴的事儿知道得不少,所以批评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照着汪东兴说过的话来的,还把当时在场的人证也列出来了。
这种批评带有模拟场景的特性,不知不觉就把批评的氛围给带动起来了。
所以,在光远和杨西光发完言之后,像拿出了更多材料的西南组的胡绩伟这样的好多老同志,也指名道姓地批评了汪东兴,有些人的发言可尖锐得很。
可这些声音并没有被压制住,会议把民主精神发挥得很充分,哪怕汪东兴有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这样的身份,也同样会遭到公开的指责。
就因为有这一番指责,中央领导层还有那些参加会议的人,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上就更来劲了。
有了这个铺垫,在1978年12月18日 - 22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又被确定下来了,“两个凡是”这个错误方针也被彻底否定掉了。
与此同时,邓小平的领导职务得以恢复,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就是因为有了这些改变,才给中国往后的发展道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尤其是国民经济这一块,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迅猛发展。
【汪东兴后来怎样了】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对汪东兴进行了批评,从这以后,汪东兴的仕途就有了比较大的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他中央警卫局局长等好几个职务就被免掉了,不过,这才只是个开头。
到了1980年2月23日 - 29日召开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的时候,汪东兴一下子就辞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以及中央军委常委这些职务。
在这之后,他更多时候是以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在政治舞台上现身的。
十四大决定不再设立中顾委后,从1992年起,汪东兴就没担任任何官方职位了,生活上也是深居简出的。
汪东兴晚年的生活,和普通老人没太大不同,只是每年毛主席诞辰和忌辰的时候,他都会前往毛主席纪念堂。
他有这样的举动,怪不得能成为毛主席晚年最信任的人之一。
可时间是冷酷的,2015年的时候,汪东兴的生命也到了最后的时光了,就在那年8月21日,因为生病,他在北京离开了人世。
【结语】
人都不是圣贤,谁能不犯错?汪东兴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也经历了新中国高速发展的阶段,他的一生那可真是跌宕起伏。
他一开始对革命充满希望,后来一步步当上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领导信任他,另一方面是他在抗战、抓捕“四人帮”等事情上表现突出起了作用。
汪东兴这位老人活到了近百岁才离世。虽然他后来因为一些失误辞了职,慢慢就淡出了政治舞台,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这段历程里,他留下的痕迹可相当明显。
他身上有功有过,这是事实。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大家再回头瞧瞧当时那个有局限性的特定时代,说不定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了。
李志权
汪老是个好领导。
望远镜 回复 02-02 01:40
证明毛主席没有看错人,在毛主席身边的也不是一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