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15章:“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怎样才能让浑浊的水变得清澈?让水慢慢安静下来,它就会慢慢把杂质沉淀下去,水就地澄清了。
老子不是简单地在说浊水变清的现象,而是通过这个现象来告诉人们,只有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内心才会清明起来。
01 心静才能悟得透人生大道“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这句话里,“静”和“徐”是关键,首先要静下来,还要慢慢地,不能着急。就如一杯浑浊的水,长时间不动它,杂质慢慢地沉淀到杯子的底部,上面的水就清了。如果没有耐心,一会儿拿起来看一下,杯子晃一下,水还没有变清就马上变得更浑浊了。
人的修行也是如此,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来,慢慢去体悟。人的内心如果像流水一样,一直动荡不安,嘈嘈杂杂,就永远不能领悟悟道,也就不能认识自己。
宋儒在谈心性修养的时候,把“格物”提到了极高的位置,“致知在格物”,获取认识的方法就在于穷究事物之理。朱熹说,一草一木都有它自己的道理。
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起初受宋儒的影响很大,为了体悟“格物致知”的感觉,他打算从竹子的道理格出来,就对着庭院里的竹子看了7天7夜,不但出现了幻觉,还出现了幻听。结果一无所获,还生了一场大病。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其构陷致罪,被扒下裤子廷杖四十,是明代扒下裤子廷杖第一人。之后,王阳明谪贬到瘴气弥漫的偏僻的贵州龙场当驿丞。
在龙场的艰苦岁月里,王阳明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认真地思考,他结合自己的人生遭遇,反省人生,反省所学。经过长时间的反思,一天夜里,他忽然顿悟,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由此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题,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认为,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内心安静下来,不被外物所干扰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所以,在生活中,要对心灵作不断的净化。
王阳明正是让自己安静下来,他才悟出了道。
02 心静才能看得清事物的真相心中平静,变得清明起来,能够对事物纷乱现象进行理性地分析,从而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
世间的很多事,未必都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各种误会的产生,往往是当事人心急,没有静下心来进行细致地思考,因而很容易被眼前看到的不实的现象所误导,从而产生了错误了认识。
一天早上,有个人出门时看到门口有一只死老鼠,他虽然很讨厌,但没有当回事,将死老鼠扔进了垃圾箱。第二天早上出门,发现门口又放了一只死老鼠,他就觉得这不是巧合,心想这是谁在恶心我呢?太不厚道了!然后又把死老鼠扔了。第三天出门,又看见一只死老鼠,他就很生气,说谁这么坏啊,一定要把这个使坏的人抓到。
第四天天没有亮,这个人就到门口蹲守,看到一只猫叼了一只死老鼠放到他家门口,然后转身走了。看到这只猫,他认识。这是一只流浪猫,前一阵腿断了,他给它包扎,并且把它养了一段时间,等猫腿好了之后就走了。原因是小猫在报恩,它认为老鼠是最好吃的,所以每天给他送一只老鼠。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一看到现象就以为是真的,事情的真相就容易被遮蔽。如果耐下心来,静待一段时间,安静地观察,事情的真相就会慢慢呈现出来。
03 心静才能排得除内心的杂念平时在生活工作中,我们一般人很难做到真正的清静、清澈,因为我们心中往往有各种念头。
《庄子·德充符》:“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人不能把流动的水当作镜子来照,只能在静止的水中照镜子,水只有静止下来,才能让大家也都停止下来才能看清向水中的自己。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就是,水静才能照清自己面容,心静才可观照万物,才能看清自家心灵灰渍。
人的内心像一股流水一样永远在不停地动,不停地波动,不能停止,就永远不能认清自己。要认识自己,必须要把心中的杂念、妄想静止,才可以明心见性。
想要看清自己的内心,就必须让心中的杂念妄想静止。
悟道以后,王阳明按良知去做事,不被名利、毁誉所左右,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无论荣誉还是耻辱,在他心里面一点痕迹都没有。
王阳明是一介书生,却能文能武,他指挥打的最大一仗就是平定宁王叛乱。当宁王被生擒活捉的消息传来时,王阳明正在讲课,当作什么也没有发生。他说,今日虽然成功了,此事过眼便成为浮云,我已经把它给忘了。
他清空自己,看淡名利,才活得洒脱。
我们现在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所有的事情都在不停地加速,人们每天在不停地奔跑,天天忙忙乱乱的,人们都觉得活得很累。
累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累。现代人的焦虑是往往是心念太多,如果安静下来,不胡思乱想,斩断过去的忧愁和对未来的焦虑,那他就很少再有烦恼的事情,内心的焦虑就会少一些。
04 心静才能经受住生活的苦难人的一切思想的混乱、一分的痛苦烦恼都来源于心的慌乱不安,只有真正的安静下来,才能够使内心像止水一样澄清,以自己内心的力量去顺应外在的变化,那么这种恐惧和不安是可以消除的。
一位富家小姐,曾经锦衣玉食,应有尽有。时代变迁,所有的荣华富贵都随风而逝,她变得一贫如洗,接着丧偶,人生的打击不断地碾轧着她。
她被迫做倒粪桶工作,这不只是体力劳动,还有侮辱她的意思。但她平静地接受了,并没有在最肮脏的劳动中流泪,让那些人想看看这个曾经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的富家小姐笑话的人失望。
面对一切苦难与侮辱,她并没有因此而扭曲自己的性格,她总是愉快地告诉儿子:“你妈妈都能做,没有什么做不来的。”
30多年的生活磨难,并没有让她心怀怨恨,她依然优雅、乐观,始终保持做人的尊严和骄傲。当有人问起她过去的生活经历时,她没有向别人诉苦,她笑笑回答说:“劳动让我保持了苗条的身材。我的生活因为这些更加丰富了。”她让别人看到的是她一直挺直的背,这是她的坚强与骄傲。
《大学》:“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下来才能安定,安定了才能去认真地去思考问题,这样思考才会有所得。
遇到事情的时候,要让自己先暂时安静下来,因为人在焦躁的时候,就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安静下来后,冷静地思考利害得失,做事情就不会轻浮轻率,就会避免很多的小事情最后酿成大的事故。
面对人生的挫折、不幸,很多人就会不自觉地去抱怨,觉得命运不公,从而不能正视生活现实,从而焦躁不安,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不堪。
人只有在安静的状态才能认真地进行反思,才会发现自己的得失,才有应对生活的种种考验的对策。
那位富家小姐,正是由于内心平静,从容地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所以那些艰苦和磨难也就微不足道了。
如果我们心静如水,平静地面对生活,就会在磨难中坚强起来。
结束语“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让泥沙慢慢地沉淀,让水慢慢地变得澄净呢?作为人,能在浊世中保持内心的清凉,人生就多一份从容,多一份优雅。
这是老子给我们的一种生活智慧,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浊而静之徐清”,相信您的人生一定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