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治疗过很多抑郁症、强迫症患者,发现他们从小就没学会表达情绪

诺来看健康 2025-04-04 07:56:44

在我多年的心理治疗生涯中,接触过很多抑郁症和强迫症患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小到大,他们都没有学会如何表达真实的情绪,并且对自己极度苛刻,死要面子。这种情绪压抑和自我苛责的模式,最终导致了他们患上抑郁症、强迫症。

01

情绪压抑的根源

很多患者在童年时期就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他们可能在一个不允许表达情绪的家庭中长大,或者因为害怕被批评、嘲笑而选择压抑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将情绪深埋心底,甚至对自己也隐瞒了真实的情感。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当我们压抑自己的情感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压抑自己的生命力。”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情绪压抑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情绪自救》书中讲到:情绪是人情感的一部分,压抑情绪不仅不会让问题消失,反而会让问题在内心发酵,最终以抑郁症、强迫症等形式爆发出来。

02

自我苛责与面子文化

除了情绪压抑,许多患者还对自己极度苛刻。他们往往对自己设定过高的标准,一旦达不到这些标准,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自我否定中。这种自我苛责的背后,往往是对“面子”的过度追求。他们害怕失败,害怕被别人看不起,因此不断地逼迫自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心理健康。

佛学中有句话:“放下执着,方能自在。”这句话提醒我们,过度的自我苛责和面子追求,实际上是一种执着。只有放下这些执着,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03

案例讲解

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的案例。李明(化名)是一位年轻的职场人士,他因为强迫症(伴有中度抑郁)来寻求帮助。在治疗过程中,我发现他从小就被父母要求“要坚强,不能哭”。每当他感到难过或害怕时,父母总是告诉他“男孩子不能这么脆弱”。久而久之,李明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绪,甚至在面对巨大的压力时,也强迫自己表现得坚强。

在工作中,李明对自己要求极高,不允许自己犯任何错误。每当他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他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认为自己不够优秀。这种自我苛责让他越来越焦虑,最终发展成强迫症,反复检查自己的工作,生怕出错。

在治疗中,我帮助李明认识到,他的强迫症源于对情绪的压抑和对自己的苛责。通过引导他表达真实的情绪,还有生活中的“观息法”和“亦止法”的练习,修正了他成长中形成的敏感多虑、完美主义的性格,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李明逐渐走出了强迫和抑郁的阴影。

04

具体建议

1、学会表达情绪:情绪是人类体验的一部分,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通过写日记、与信任的朋友交谈等方式,逐渐学会表达真实的情绪。

2、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没有人是完美的,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可以尝试每天对自己说一句肯定的话,如“我已经尽力了,这已经足够好了”。

3、放下面子:面子文化往往让我们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试着放下对“面子”的执着,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记住,真正的自信来自于内心的平静,而不是外界的评价。

4、阅读相关书籍:推荐两本书,《情绪自救》和《战胜强迫症》。这两本书分别讲到“观息法”和“亦止法”通过正念训练和改变认知方式来锻炼平常心,学会接纳自我,学会用平常心看待生活。

5、实践佛学智慧:佛学中的“放下执着”和“活在当下”是应对情绪压抑和自我苛责的重要智慧。可以通过观息法、亦止法练习等方式,逐渐将这些智慧融入日常生活。

结语

抑郁症和强迫症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敌人,它们往往是我们内心情绪压抑和自我苛责的外在表现。通过学会表达真实的情绪,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放下对“面子”的执着,我们可以逐渐走出心理困境,重获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生活才是最好的疗愈之道。”让我们走出情绪的黑暗,迎接生活的光明。

0 阅读:0
诺来看健康

诺来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