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不到两个月,医院心理科挤满了抑郁的孩子

诺来看健康 2025-04-04 06:34:36

开学不到两个月,但是很多医院的精神科挤满了抑郁、焦虑的孩子,尤其是找到我们这里的父母也很多。很多父母上来就是:“老师,帮帮我的孩子吧,他抑郁了,想自杀。”“老师,都怪我,非要她去念书,现在孩子又抑郁了。”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类似的求助信息。所以,今天我们来聊聊,如果孩子抑郁了,父母到底要怎么办?

一、理解与接纳

首先,父母需要理解孩子,无条件接纳孩子。孩子抑郁了,他们也不想的,但是抑郁找上门,深受其害的就是孩子。他们活在持续的痛苦中,严重的甚至影响了学习和生活,更有甚者还有自杀倾向和自杀行为。

小李本来是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二学生,因为班花的青睐,反而被同寝室的同学孤立,可怕的校园霸凌持续发生在这个心思单纯的男孩身上。跟父母关系不好以及又是留守儿童,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跟父母哭诉,而是默默忍受。

后来,他越来越不想去学校,成绩也下滑。当他在家割腕的时候,父母才知道孩子已经抑郁了。

父母非常内疚自责,但是又特别无能为力,想不明白为什么是自己孩子病了。

本就老实木讷的父母对抑郁一窍不通,觉得孩子是疯了。在亲戚的建议下,甚至想送小李去精神病院。还好班主任老师跟父母细细沟通。

他们知道了,孩子只是心理生病了,跟身体生病一样的,都会好的。他们也接受了这个现实。

二、寻求专业的帮助

面对抑郁的孩子,相信父母的心里都是不好受的。当孩子抑郁的症状非常严重时,父母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相信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治疗师是孩子现在非常需要的。

而且家长也是有必要了解心理学知识,可以参加一些心理学科普讲座,或者是其他的辅导课程,学习如何更好地陪伴和照顾孩子,怎么与孩子交流。

小李的父母在老师的建议下,带小李到当地综合三甲医院的心理科挂号,在药物的治疗下,小李的睡眠好多了,再配合心理疏导,小李走出了抑郁的牢笼。

三、情感支持

在孩子抑郁的时候,父母要避免对孩子说负面消极的话,比如“别人都没抑郁,就你事多”“你就不能坚强点吗?”“你怎么这么脆弱”,这些都是在雪上加霜,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对孩子的康复起不了一点作用。

父母可以在孩子封闭自己的时候,给予孩子情感支持,与孩子好好沟通。父母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1. 倾听为主:当孩子愿意说话的时候,父母可以多听,不用急着给建议甚至是打断孩子。

2. 表达关心:不仅仅是语言来表达关心,还可以用行动表达对孩子的关心。比如给孩子切点水果,睡前的一杯牛奶以及陪伴孩子做他想做的事等。

3. 鼓励为主:多鼓励肯定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尊重。做有边界感却不冷漠的爸爸妈妈。

四、家庭环境调整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发现孩子抑郁后,请及时调整家庭环境,甚至是需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家庭治疗。(这里推荐家长去看两本书《情绪自救》和《战胜抑郁》,书中方法对家长帮助孩子会有很好的帮助。)

一个充满了爱、尊重、理解、包容的家庭环境是能为孩子走出抑郁提供能量的。那么,父母具体要怎么做呢?

1. 父母之间关系和谐

如果父母的关系不好,孩子生活在高压的家庭里,是非常容易让孩子陷入不安和焦虑中的,所以父母应好好交流,保持夫妻关系和谐,彼此尊重和理解,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孩子会好起来的。

2. 鼓励孩子表达

当孩子想哭的时候,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哭出来的。当孩子想笑的时候,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开心。孩子给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时,父母要认真倾听并且给出积极反馈,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会逐渐提高自我价值感,也会越来越自信。

3. 共同参加活动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很多事情,比如周末出游,饭后散步,一起唱歌看电影等。通过这些活动,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好,孩子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久而久之,孩子也能变得积极开朗起来。

五、父母自我调节

在父母照顾孩子的时候,也请好好关照自己。心理学上的“飞机氧气面罩原则”告诉我们,要先戴好自己的面罩,才能帮助别人。父母也应该照顾好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父母可以每天有1个小时的时间来休息,休息的时候可以试试运动或者观息法,来释放自己的压力。

坚持观息法的练习,父母也能保持觉知保持平等心,更好地活在当下。相信长期坚持下来,这种正面积极的能量也能传递给孩子。

抑郁康复之路是一条在裂缝中寻找光的漫漫之路。父母不需要背着孩子启程,可以做孩子的一盏灯,照亮孩子前行的路。相信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们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0 阅读:54
诺来看健康

诺来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