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廖氏续修族谱及各县分布

古代神话体系谈 2024-10-20 03:08:00

系河南南阳市、邓州市汲滩镇、镇平县曲屯镇、南召县四棵树乡、卧龙区安皋镇、内乡县王店镇、官庄油田、湖北襄阳、枣阳市杨垱镇一脉。

廖氏始祖叔安公像

续撰此典,以正纲常

犹如匠人精心雕琢传世之玉,旨在恢复人伦之璀璨光辉。我们不仅是在编纂文字,更是在编织一幅幅关于道德与亲情的锦绣画卷,让古老智慧的光芒穿透岁月的尘埃,照亮人心之径。

此番续修,宛若清泉润泽干涸之地,使被遗忘的美德重新焕发生机。我们携手并肩,以笔为犁,深耕于历史与文化的沃土之中,挖掘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珍珠,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熠熠生辉,照亮人伦之道的每一个角落。

正本人伦,不仅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我们用心血浇灌这部典籍,使之如同参天大树,根深叶茂,为后世子孙提供心灵的栖息地与道德的指引。在这棵树上,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每一根枝条都指向人性的光辉,引导着人们向善向美,共筑和谐社会的基石。

如此,续修本典之举,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传承,更是对人性深度的探索与颂扬。让我们以虔诚之心,共续这不朽的篇章,让正本人伦的旋律,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回荡。

一、寻根溯源,固本留真。

古人有云:“谱谍乃身之本也。” 谱,恰似一盏璀璨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告知你是谁,来自何方。常闻 “吾辈皆为炎黄子孙”,然多数人不明其源起。通过续修家谱,追根究底,便能清晰知晓自己的起源。

例如在福建的一个古老家族,家族成员潜心研究族谱,不仅探寻到家族在漫长历史中的迁徙轨迹,还知悉了先辈们在不同时期的奋斗历程。其中一位先祖在战乱年代勇敢挺身而出,守护一方百姓,其英勇壮举激励着后代子孙,让他们深刻体悟到自己身上流淌着勇敢与担当的热血。

人在母胎中历经十月孕育,而后呱呱坠地,在世间度过数十载光阴,最终悄然离世。古人言:“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名,乃人之根本。倘若人之一生逝去,却未在世上留下名号,若干年后,子孙不知祖先何人,岂不是枉活一世?孩子也将失去根本依托。

往昔与当下,众多人给父母、祖父母立碑,一方面彰显后人的孝心,另一方面铭记先人。然而,碑石又能保存多久呢?历经世代变迁、人为损坏以及岁月的风化侵蚀,终将失去树碑的效用。而谱书传承数千年,从远古至历朝历代,直至今日,先祖之名得以流传,此乃修谱的功绩所在。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基在何处?万里江水,源头在何方?若不了解自己的根源,岂不是愧对先人的养育之恩?如今,不知祖父母之名的人不在少数,更不必说知晓自己所属的支脉房系了。故而修家谱意义重大,其一,可助你查清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同流芳百世;其二,若出现家族传承断线的情况,可将祖辈、父辈与你一同记载,让后人代代相传,永远铭记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一同名垂千古。

二、理清脉络,以备查阅。

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由来,不明昭穆之序,禽兽不如。” 姓氏,乃是血缘关系的标志。人与兽的区别在于,人对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怀有绵绵不绝的寻根意识,从而使家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生命力。一个人无论漂泊多远,总是难忘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一直有着将祖宗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便是谱书。只要有谱书,凡与族人相关的人和事,皆有记载。

就如山东的某个大家族,在一次家族聚会中,年轻一代对族谱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族谱,他们了解到家族在明清时期曾出过一位著名文人,其诗词作品流传至今。这不仅让他们为家族感到自豪,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心。

三、增长学识,培育后人。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 数十年来,由于缺乏对子女家族观念的教育,致使许多人缺乏家庭观念和人伦教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嫖娼之风盛行,赌博竭力而为,吃喝玩乐毫无节制,为官者不体恤百姓,骄奢淫逸,为民者不尊师长,蛮横逆行。用什么来教育他们呢?谱书中便有绝佳的教材。家训族规规范了后人的言行,谱书还收录了历代经典,如如何立志、敬业、治学、治家、做人等,诸多知识在学校难以学到。它能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家贡献力量、为家族争光添彩。

在江南的一个家族中,族谱中的家训强调勤奋好学、诚实守信。家族中的长辈们常常以族谱中的故事和家训来教育晚辈,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这种教育氛围下,家族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绽放光彩。

四、血脉相连,情谊深厚。

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多个朋友多条路。” 在大流通的社会、国际一体化的时代,人们无法封闭禁锢自己。走出家门、国门,乃是今人后人子孙的必行之路。通过联宗族谱,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能够进一步加深了解。一个人在外,路人比不上乡人,乡人又怎能与血肉亲情相比呢?在经济开发的往来中,生死祸福的降临之际,人与人之间自然需要相互扶持、帮助。有了谱书,即便走到天涯海角,即便相见恨晚,血肉亲情也会更加深厚浓郁。

曾经有一位海外游子,多年来一直苦苦寻找自己的根。当他终于通过族谱找到了自己的家族时,那种激动与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他与国内的家族成员取得联系后,大家相互扶持,共同传承家族文化,让这份血脉亲情跨越了时空的距离。

五、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此有双重含义,对上是为先人,对下是为后辈。先人历经千辛万苦创业、育人,为社会立下丰功伟绩,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丢失。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将他们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对于后人而言,我们应该留下什么呢?金钱?美女?房屋?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先人只能留给后人知识、精神财富与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品德。儿孙们唯有如此,才有生财之道,才能发迹万贯。这些皆凝聚在谱书之中,只有将这些留给他们,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综上所述,修谱有何用?答曰: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为了奉先思孝、承先启后、不忘根本,可修一幅家堂画。家堂画古已有之,乃是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

南阳《廖氏族谱》续修纪要

自 2004 年起,廖永华与廖子顺叔侄二人着手搜集整理南阳廖氏一脉的谱系资料。因家谱已有数百年未曾续修,可查寻的资料极为稀缺。在廖永华的引领下,廖子顺常年奔波于邓州汲滩镇、南阳安皋镇、镇平县曲屯镇、唐河湖阳镇、内乡县王店镇以及其他周边地区。他常年坚持手写续修家谱,积劳成疾,于 2018 年身患重病,此后由其长子廖敬乐代为编撰。

南阳廖氏宗亲会成员

子顺于 2020 年(农历)11 月初八与世长辞,享年 76 岁,葬于南召县四棵树乡神仙崖村河西。他 18 岁时学习南阳鼓词,从事民间曲艺工作;23 岁学医并行医;27 岁研习四柱八字预测学;30 岁钻研阴阳地理勘舆学、三元玄空以及阴阳地理学;35 岁研究五格剖象、命名法起名学。1990 年定居南阳,自 2008 年起,每年农历 2 月 28 日,他都会前往唐河县南 40 公里处的湖阳镇廖山 “廖氏始祖叔安公纪念馆” 祭祖。应南阳、湖北众宗亲之请续修廖氏族谱,并担任总编。2004 年至 2018 年,历经艰辛终成手写稿;2019 年至 2020 年,将文字录入电脑;2021 年至 2024 年,进行设计排版校对,准备付梓制版。

南阳廖氏宗亲会族谱续修主编 廖子顺

续修谱牒,旨在考证宗族根本、追溯血脉源头、确定世系传承、排列昭穆次序,以实现尊祖敬宗之目标。为弘扬廖氏宗族先哲的伦理道德,进一步保存和利用本宗族谱牒的文化遗产,推动廖氏宗族的繁荣发展,强化和提升南阳各地廖氏族人对宗族的敬畏之心,增强对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形成稳固且内在的血缘凝聚力,特编纂此谱。

本谱收录内容上起上古廖氏始祖叔安公,下至当今一百三十二世。详细录入了夏朝时,一世廖叔安受封于河南唐河县;晋朝 68 世廖子璋于公元 276 年任左卫镇国大将军,居住在洛阳;79 世廖崇德 —— 唐朝时,公元 640 年任宣州刺史,居住于宁都县;82 世廖爽 —— 唐朝时,公元 719 年任永州刺史、淦州刺史,居住于新干县长排,其为新干县长排(爽 1 世)基祖;107 世廖可纠 —— 明朝嘉靖年间,居住于新干县长排,后迁居河南邓州汲滩镇,其为邓州(爽 26 世、可 1 世)基祖;107 世廖可泰 —— 明朝嘉靖年间,居住于新干县长排,后迁居河南镇平曲屯镇,其为镇平、南召、内乡(爽 26 世、可 1 世)基祖。地域涵盖散居于新疆、湖北、陕西、广东等地的南阳廖姓族人及其后裔。

本谱体例为先绘制谱系图,以贯通血脉传承,后撰写世系录,以记载名号、生卒年月、婚葬情况、子女信息等。为适应当代人的书写阅读习惯,本谱的家谱格式在编排体系方面采用横排简体字。

入谱原则:男女一并入谱。本族未出嫁或已出嫁女子,均与男性一同排列排行。已出嫁女性需注明出嫁何地、所嫁何人、生卒年月、职业等情况。嫁入本族的女子,在谱系图中于夫名下方记录;成年女性在家招赘的,按照成年男性格式入谱。嫁入本族女子离婚再嫁的,需注明离异情况。子女随母居住且未改姓的,予以记录;随母居住且改姓的,不予记录。抚养异姓子女为嗣的可入谱,在世系图和世系录上予以记载,本人拒绝入谱者除外。

家谱具有私密性,仅在族内发行,务必妥善保管,禁止外传(国家存档情况除外)。族谱遵循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历史通则,诚望本族后世有识之士能够适时纂修,以利传承。凡发现谱中的错误或遗漏之处,请持谱人自行更正补记。本门内族人去世的,请记录其死亡年月日时、葬地及山向。新生族人请及时记录其出生年月日时和出生地。在读学生(不分男女)毕业后或待其婚娶后相关情况,请持谱人及时记录,为后世修谱创造条件。

南阳廖氏家书

告族人:作为一个华夏儿女,我们要时常引导下一代,首先要了解国家的历史,其次是了解家族的历史,再者是了解父母的历史。年轻一代人只有通过缅怀先辈不忘来处,才能更好地读懂这些历史,感受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一个时代终究是由一个个家庭构成,我们在历史书上读到的历史背后,其实是一个个家族的传承和延续。在传统习俗中,老人都会经常给孩子们讲述先祖的故事和家族的历史,从家族的起起落落中,读懂家族和时代的关系,让孩子们从寻根家族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就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就形成了华夏几千年的家国文化。口头相传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不可抛弃。

如果说史书所记载的历史向来都是国家视角下的叙事,那么家族历史则是国家叙事视角下的历史在民间的再现。读懂中国首先要理解自家的历史。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生离死别,缅怀先人,铭记历史,直都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我们在和长辈的对话中,可以深刻的感受亲情和血缘之浓,增进家族成员之间的血脉联系。

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更多的文化传承都是通过口头相传,我们都是从长辈那里得知自己来自哪里、逝去的先祖们葬在何处、祖上出过多少大官等等。然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更没有资金和精力去逐一记录,只能通过续修家谱的形式,简要的记录过去,随着时代的信息化,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灵活而便利,家谱对于年轻人来说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从来都不曾去翻阅,从思想上开始西方化,失去了文化自信,和家族自豪感,这就导致了现在大多数家族续修家谱艰难重重,断代失考现象比比皆是,这是很让人痛心的事情。

无论哪个时代,家族传统都是这个国家文化传承最基本的体现,不能因为去了几个国家,读了几本外看了几部电影,就认为自己的文化腐朽落后,我们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就一定有她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故勿以独见而违众,

在编撰族谱中就不难发现,我们的祖上在取名字时的智慧体现,极富深意,及其严谨,可以清晰的体现这一支族人的文化底蕴,由于对传统文化的遵守,和对家族文化的敬畏之心,使得自己的家族血脉繁衍极其旺盛。反之,那些不注重家族文化和制度的逐渐断代,这种现象绝不是危言耸听,有阅历见识的族人不难发现,凡豪门望族,达官显贵之家,无不遵循礼制,恪守族规,无论过去还是当下。

时下续修族谱,随为时已晚,但还有脉络可循,随着族人不断的迁徙、进城、移民等现象,已经出现几百户族人上不了族谱,因无根可循,再加上而今的孩子起名都不按辈分命名,很多与祖上重辈重名,三代之后几乎是分不清远近亲疏了,更何况当下就是叔伯、表亲的孩子们大多都互不认识,极少来往,可以想象,多年以后续修家谱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敬乐不才,啰嗦之语皆为肺腑,深盼族人恪守族训,增强自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引导下一代正视家族文化,传承家族文化,修身养性,进德修业,知行合一,敬天爱人。

南阳唐河县湖阳镇古蓼国纪念馆

南阳唐河县湖阳镇,作为古蓼国,世界廖姓的发祥地,在家谱整理和文化研究方面,更应在走在前面,欢迎迁徙外地的宗亲联系续谱,欢迎寻根问祖的宗亲留言!

0 阅读:4

古代神话体系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