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恩寺蒋介石行辕对外开放吗?

清浩谈军事 2024-12-01 18:20:33

所谓蒋介石行辕,位于北京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这条胡同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止南锣鼓巷,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后圆恩寺胡同,因胡同在圆恩寺背后而得名,圆恩寺建于元朝,现已不存。宣统时称后圆恩寺。民国后沿称,也称圆恩寺后街。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三条,1979年称后圆恩寺胡同。胡同全长444米,宽6米。从胡同口往里望,很不起眼。但这里住过许多历史名人,7号为蒋介石行辕,13号为茅盾故居。

位于胡同口的介绍牌(作者摄于2016年5月)

先来看看“行辕”是什么意思。行表示行走,辕是指车辕。行辕原本是指古代帝王巡幸时所使用的行宫,后引申为高级官吏的行馆,也指在暂驻之地所设的办事处所。蒋介石行辕就是老蒋在首都之外的住所和临时指挥部。

后圆恩寺胡同7号蒋介石行辕,旧称“恩园”,是一处中西合璧的大型四合院,本是清代庆亲王奕劻次子载旉的府第。宅院分中西东三路:中路是一座西洋式洋楼,水池喷泉,假山堆叠,还有从圆明园移来的刻石;西路是一座二进四合院;东路庭院开阔,花厅、凉亭、游廊,优美精致。载旉是京城有名的纨绔子弟,且善于聚财,传说这座府第是他为名妓“小红宝”特意兴建的,后因赌博输给了他人,不久又被转卖,成为一家法国企业的办事机构。历史文化名人溥仪、婉容、张学良、何香凝、郭沫若等曾下榻这里。

网上找到一张“恩园”内部照片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夫妇来北平,宋美龄相中此处。蒋夫人素来讲究享乐,吃穿住行从不马虎,能让她看上的地方,想来不差!

1945年—1949年间,蒋介石在北平有过两次重大军政活动,均以这里作为行辕。第一次是1945年12月来北平,蒋介石以“抗战领袖”的身份慰问“北方同胞”,趁此笼络人心。

蒋介石和宋美龄到达北平,在晚宴上发表了即席讲话。

这次来平期间,蒋介石夫妇参观香山碧云寺五百罗汉堂

第二次是1948年9月来北平,蒋介石在此召见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决定东北、华北的军事部署事宜,准备与解放军战略决战。

蒋介石与两位总司令在“恩园”

老蒋挺会笼络人心,三人合影完,又分别和两位总司令合影。这是蒋介石与卫立煌

蒋介石与傅作义

老蒋这次来平实际上是来督战的,就怕卫总司令、傅总司令不听招呼。无奈蒋家王朝大厦将倾,将帅貌合神离,卫立煌、傅作义最终都没听老蒋的。这是题外话了,暂且不表。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华北局、南斯拉夫驻华大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先后设立于此。1990年后为友好宾馆。我前几年来这里,大门上匾额四个字就是“友好宾馆”。不过瞧那几个字,漆都掉了,不知道的根本认不出来!怎么就跟没人管似的?

后圆恩寺胡同7号大门,“友好宾馆”那几个字快看不出来了(作者摄于2016年5月)

大门东侧墙上的几块牌子(作者摄于2016年5月)

“蒋介石行辕”文物介绍牌,上有“非开放单位 谢绝参观”字牌(作者摄于2016年5月)

蒋介石行辕大门(作者摄于2024年11月)

大门东侧墙上比几年前少了一块“东城区圆恩寺后街七号、九号四合院”文物牌(作者摄于2024年11月)

渍痕斑驳,字都快看不清了,也太埋汰老蒋了吧。就不能擦拭干净了?或者换一块新的(作者摄于2024年11月)

蒋介石行辕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不对外开放。其实,上世纪70年代就听说过这个地方,那时都说是“蒋介石官邸”,还没有行辕的说法。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原以为早就该对外开放了……

0 阅读:37
清浩谈军事

清浩谈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