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物出现丁汝昌投降图,明明是自杀殉国,咋成了“怕死鬼”?

擎苍谈历史 2023-05-28 08:42:00

今年五一节之后,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帖说,她给孩子买的历史读物《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中有一个插图,让她有些无法接受。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讲述历史的读物,文章浅显易懂,插图也非常生动。但是在讲述甲午中日海战的那段历史时,书中竟出现一处常识性的错误,即里面有一幅插图——“丁汝昌投降图”。

网友说,起初,她以为是自己看错了。

简单介绍一下这本《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它是一套10册的历史丛书,系正规的出版社(北工大出版社)出版,在各官方正规渠道发售。

内中这篇名为《威海卫战役与马关条约》的页面配图,画风让人无法接受,一看就是在灭我们志气,长倭寇威风。插图中,丁汝昌为首的三个中国官员对日本人行90度鞠躬礼,显得格外奴颜婢膝。

而三个高大的日本军官,则不可一世、盛气凌人,面对面俯视着中国官员。

众所周知,即便是一百年前中国人的平均身高,也要远远高于日本人,这样的刻画,明显是故意拔高日本人,矮化国人,居心颇为不良。

不知道的话,还以为这是日本国的教科书呢。

当然,漫画插图也算是艺术,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如果仅仅是“矮化”和“拔高”,好像也无可指摘,不能乱搞文字狱。

只要文字部分符合历史事实,倒也不必大惊小怪,上纲上线。

网友说了,丁汝昌没有向日军投降,编辑和作者是在歪曲历史。可是出版方说了,我们没有歪曲历史,因为有一部纪录片也是这样讲的。

出版方还说,近代爱国诗人黄遵宪曾经做过一首诗:《降将军歌》,是专门讥讽丁汝昌派程璧光向日军乞降的那一幕。

诗曰:冲围一舸来如飞,众军属目停鼓鼙,船头立者持降旗,都护遣我来致词。

“船头立者”,是指广丙舰管驾程璧光;“都护”,自然就是提督丁汝昌了。

回到那场战争时的历史背景:光绪二十年(1894年)夏天,中日两军在朝鲜半岛对峙。日本为了跟大清开战,卧薪尝胆筹备了多年,志在必得。而大清从上到下,包括李鸿章,都没有做好和日军交战的准备。

清政府租用英船高升号,满载士兵,前往朝鲜增援驻防牙山的清军,在丰岛附近遭到日本海军偷袭,被敌军的鱼雷和重炮击沉,和高升号同行的运输舰操江号则为日军俘获,这就是著名的“高升号事件”。

经过此次较量,朝鲜海面的制海权被日军获得。

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正式打响。

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一场全面战争,既陆战,也有海战;但是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海战。

参与海战的中国军队,是李鸿章中堂精心打造的,有“亚洲第一”之称的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的最高指挥官,则是李鸿章的爱将,来自安徽庐江的丁汝昌。

丁汝昌,字禹亭,生于1836年,早年曾经参加过太平军,这说明他出身草根,如果是官二代或者是富二代,他就不会造反。

事实上丁汝昌确实是个穷人家的孩子,世世代代都是农民。他幼年曾到私塾读了两年书,但是因家境贫穷,中途辍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富人家的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时,十岁的丁汝昌却要给人放牛、放鸭,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这样的经历,形成丁汝昌坚韧不拔的性格。

后来的日子越来越艰难,他的父母在饥荒中饿死,丁汝昌被逼上梁山,跟着安徽老乡程学启参加了太平军。

咸丰十一年(1861年)春,安庆之战前夕,曾国藩大兵压境,丁汝昌又跟着上司程学启,倒戈投靠了湘军。

湘军名将如云,程学启、丁汝昌又是叛将,难以有大的作为。

正好,在同治元年(1862年)春,淮军组建,丁汝昌又和老上司程学启再次跳槽,转投李鸿章,开始为大清建功立业。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淮军和湘军起到了关键作用,身为淮军将领的丁汝昌也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

实事求是地说,丁汝昌的表现不算太亮眼,这一点从他的升迁之路也不难看出。

淮军组建的时候,丁汝昌和安徽老乡刘铭传一起加入的淮军,是淮军的骨干将领,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始的军事生涯。

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时的1864年,28岁的刘铭传已被提拔为直隶提督。跟刘铭传一年出生的丁汝昌,还在刘铭传手下为官。

同治十三年(1874年),因为刘铭传要裁去丁汝昌部的马队三营,丁汝昌跟对方翻脸。刘铭传一怒之下,要杀丁汝昌,吓得他连夜出走,回到故乡,解甲归田。

刘铭传当时红得发紫,得罪了对方的丁汝昌难有出头之日。如果没有意外,丁汝昌的一生难以再有什么亮点,政治前途基本结束了。

谁知道在五年之后的1879年,丁汝昌迎来了自己事业的第二个春天——李鸿章奉命筹建北洋水师,“急缺人手”,便将丁汝昌调来,执掌北洋水师。

急缺人手为何要加引号?当时大清海军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济济。

林永升、邓世昌、萨镇冰、林履中、叶祖珪、邱宝仁,以及林则徐的后人林泰曾等一批将领,都是难得的人才。

他们都是从福建船政学堂毕业,大多数人还出国留洋,在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还有在英国海军装甲战列舰实习两年的经历。

大家对邓世昌和林永升比较熟悉,就不用介绍了,他俩都是水师掌门的最佳人选。

除此之外,还有林则徐的后人林泰曾,也可以考虑。

此人“资深学优”,就连对手日本海军也称他是中国海军的“关云长”。既有实践经验,理论上也有建树,曾经写过一本专著:《西洋兵船炮台操法大略》。无论是实践经验,还是理论水平,或者是文化水平,他们都比陆军出身的丁汝昌更胜任水师掌门。

但是,在这么多候选人中,李鸿章偏偏却选择了丁汝昌。

丁汝昌只读过三年私塾,也是在内地长大,上任前对海军事务一窍不通。但架不住他有个强项,那就是他是安徽人,是淮军将领,李鸿章也是安徽人,淮军就是李家军。

而前面说过的海军将领,大多都是福建人。把水师交给福建人,李鸿章不放心,这就是李鸿章选择丁汝昌做北洋主帅的原因。

常言道,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丁汝昌显然不是水师主帅的最佳人选。

不服的话,我们看看甲午海战日本海军的主帅伊东祐亨,他24岁就参加了日本海军。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他已经已经在大风大浪中度过了27个春秋,当了17年舰长。

一个是旱鸭子,一个是专业人才,两军主帅对垒,还未开战,高下立见。

丁汝昌不是海军出身,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近代海军知识;但是他担任北洋水师提督后,肯定也非常敬业,通过各种方式夜以继日地学习近代海军知识,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熟悉近代海军的行家里手, 不辜负李中堂的殷切期望。

即便如此,没有当过一天舰长的他,业务水平怎么也不能跟在大风大浪中锻炼了20多年伊东祐亨相比,这是毫无疑问的。

以上只是从业务水平上来叙述一下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海军掌门人的差距,不涉及个人操守和政治评价。

事实上,丁汝昌很有忧患意识。北洋水师建立后,丁汝昌曾经两次率领舰队到日本,日本海军迅猛发展让丁汝昌大吃一惊,他们添置了许多新式战舰,战斗力也日渐赶上了北洋水师。

丁汝昌为此而忧心忡忡,回国后当即向李鸿章提出建议,购买新式战舰,防患于未然。

遗憾的是,由于慈禧太后忙着修建颐和园,为自己庆祝60大寿做准备,确实是囊中羞涩,拿不出钱来再买军舰添炮弹。因此,当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后,北洋水师的将士们只能使用相对落后的战舰和火炮与日本海军作战。虽然舍命相搏了一场,但还是遗憾落败。

丰岛海战清日海军首次较量,日本完胜,北洋水师1艘战舰被击沉,1艘战舰被俘,还有1100人伤亡。

而日本海军舰船却毫发无损,没有损伤。这个战国让光绪皇帝极为震怒,朝廷花了亿万两银子打造的王牌水师,居然这样不堪一击,身为主帅,你丁汝昌要承担责任,必须摘了你的乌纱帽(“即行革职”)。

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光绪的确是太不冷静了,当然,光绪的老师翁同龢跟李鸿章是死对头,在皇上面前煽风点火很正常。

如果丁汝昌革职, 不但对大清不利,对李鸿章这个保举人也不是好事。李鸿章于公于私,都必须挺身而出,死保丁汝昌。

李鸿章顶着巨大压力,向朝廷递交了一份《复奏海军统将折》,为丁汝昌辩护。

光绪皇帝当时是在气头上,消气之后也觉得不能撤掉丁汝昌,于是就给了李鸿章面子,重新发布上谕:“丁汝昌暂免处分。”

丁汝昌无非只是暂时度过危机,如果最终战败,秋后算账是免不了的结局。

所以说,丁汝昌以这样的心态指挥日后的战斗,是非常悲壮的。

说重点,丁汝昌到底有没有投降?

1894年黄海海战,北洋水师被打得七零八落,丁汝昌被问责,革去尚书衔,摘去顶戴。旅顺陷落后,丁汝昌又被革职,暂时留任,他的悲剧命运已经注定。

十二月二十五日,日军在山东荣成登陆。五天后合围刘公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曾经数次致书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劝其放下武器。但是无一例外,均遭丁汝昌严词拒绝。 伊东佑亨恼羞成怒,在1895年2月2日,下令日军轮番炮轰刘公岛和残存的北洋舰队。

4日、5日夜间,日军鱼雷艇潜入港内偷袭,将北洋舰队定远、来远、威远等舰先后击沉。2月13日,北洋舰队带着盖着丁汝昌帅印的投降书,在威海卫投降。

因此,有人说是丁汝昌同意下,大清水兵才向日军投降。

可是别忘了,在历史上,丁汝昌在2月12日就服毒自杀了。

一般来说,下令投降的指挥官,一定是自己贪生怕死,追求荣华富贵。可既然如此,他怎么会在投降前选择自杀?这不符合情理。

在自杀前,丁汝昌写了一封家书,对家人说:"吾身已许国"。与此同时,他令人将日方的劝降书上交李鸿章,以明心迹。

而且在丁汝昌自杀后,伊东佑亨下令用一艘军舰将丁汝昌的遗体送回中方。日本人一向鄙视叛徒和降将,敬佩勇士,如果丁汝昌答应投降,是不会享受这样待遇的。

最先说丁汝昌投降的,是晚清文人蔡尔康。

他在《中东战纪本末》说:(丁汝昌)乃于十八日遣广丙管驾程璧光乘坐镇北小舰,高揭白徽,直造日提督伊东佑亨座船,投递降书……“

不过,蔡尔康并没有第一手资料,是听北洋水师中的洋雇员说的,属于道听途说。

清末文人姚锡光所著《东方兵事记略》,则是记载的有部分水兵鼓噪投降,丁汝昌无法劝阻,但自己又不愿意投降,所以才选择自杀。

日本人竹下勇主编的《近世帝国海军史要》中说的是“丁提督昨日接到贵书,当即回书,而后托以后事,服毒自尽。”

这也说明,在北洋水师投降前一天,丁汝昌就自杀殉国。

回顾整个事件,不能断言丁汝昌是一个视死如归的完美爱国英雄,但绝非奴颜婢膝的“怕死鬼”,对他的诋毁,是我们无法容忍的。

而5月10日,《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一书的出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也悄然发布了情况通报,承认该图书的确存在不当插图的问题,将全部收回销毁。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更不容戏说、歪曲既成事实,对少年儿童的误导,更容易引发人们的愤怒。只有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才能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0 阅读:12
擎苍谈历史

擎苍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