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记忆中没有比这东西更恐怖的东西了。
摸起来软塌塌的,湿漉漉的,还带点冰冰凉凉的感觉,长度不过三厘米,但却是一个十足的吸血鬼。
过去小时候,参加农活,跳进秧田里,踩在泥地里,吧唧吧唧,感觉挺好玩的。
等到玩过之后,将腿从秧田里拔出来,就感觉腿肚子上有些异样的感觉,这么一摸,软乎乎,滑溜溜的东西。
低头一看,脊梁骨都冒汗,一层鸡皮疙瘩从后脊梁骨窜开了。
少了一两条,多了七八条蚂蟥去卷着身子扒在小腿上吸血,有的身子都吸成圆球形,颜色都成了暗红色。
胆小的叫上一声就得跑,跑肯定是甩不脱的,胆子大的就开始扯。
提醒一点,蚂蟥咬了是不能扯的,必须让它自己乖乖的从身体上退出来才行。
不然越扯叮的就越紧,搞不好一块皮肉就会扯下来,最麻烦的是用力过猛扯断了,它的口器就会留在皮肉上,引起感染。
所以这个时候,就得智取,最轻松的方法,就是弄点浓盐水往蚂蟥身上抹。
蚂蟥受不了这种刺激,也就收起口器,自行脱落了。
如果没有浓盐水,肥皂水、酒、醋都可以,浓盐水的效果是最好的。
当然了,进入大野地,农田里,可没有这些现成的东西,用火烤也是可以的,比如用烟头烫,前提是别把自己给烫伤了。
如果身边连点火的工具都没有,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就是拍,用手或者鞋底子拍。
拍打这个方法是最笨的办法,因为拍一下两通常是不管用的,拍的时间得长一点。
记得有一次,把两条腿给拍麻了,这蚂蟥才掉下来。
最可气的是,蚂蟥掉下来之后,被叮咬的位置,伤口一时半会愈合不了,血是一直往外流,有时候弄的腿血淋淋的都有可能。
蚂蟥是沾上皮肤它就咬,就吸血,不管咬到什么地方,都会这样。
有时候玩耍的时候,一个猛子扎下去,它咬到屁股上还能忍受,咬到里边,就麻烦了。
那么今天就来说几个例子,然后再来说说蚂蟥这个小家伙的独到之处。
几个例子2014年九月的《南方都市报》就报道过这么一件事。
说一位男士喜欢旅游,当时去的是一处野地。
行走的路上就感觉非常的热,然后他就遇到了一处有山泉水的地方,这就上去洗了一把脸。
当时没有什么感觉,过了二十来天,就感觉鼻子总是发痒,很难受。
痒就算了,后来就发展到动不动就流鼻血,几乎是一两天流一次的程度。
这位男士也没当回事,它感觉是身体上火的原因,结果就这么持续了半个月左右。
这种状况就一直没有好转,于是就去了医院。
在医生的检查下,发现他的左鼻孔里边有一条虫子,位置有点深,只能通过手术取出。
手术结束之后,虫子取出来,发现就是一条蚂蟥。
那么为什么这位男士洗一把脸,就把蚂蟥洗到了鼻子里,难道他当时没有发现吗?
其实洗脸的时候是没有蚂蟥的,而是蚂蟥的幼虫。
蚂蟥的幼虫非常的细小,颜色发白,在自然条件下,不细看的话,是非常难发现的。
用这样的水洗脸,喉咙,鼻腔都容易给这些小幼虫机会,从而寄生到体内。
所以到野外一旦发现周围有蚂蟥的痕迹,千万别用这里的水洗脸。
再有一例。
在云南红河州金平,一位记者来到边界线进行采访报道。
结果在路上就遇到了危险的一幕。
一条蚂蟥吸附到了眼球的位置上,蚂蟥也就长三厘米,宽一毫米,就和一条短细线一样。
事情发生之后,是不可能用土办法来解决这件事的,所以就坐上车,去了镇医院,路上花费了四个小时的时间。
好歹在医院里,将这条蚂蟥给取了出来,但她的左眼的虹膜已经被蚂蟥咬出了一个小洞。
不过万幸的是,视力没有受到影响。
记者这还是偶尔去了一趟,就遭遇了这种危险的事情,想想看那些守护在这条边界线上的战士,天天都要面对蚂蟥的威胁。
说到这里,就得说说当年远征军穿越野人山的事情。
看过《法制周刊》的一篇报道,一位九十二岁高龄的远征军老兵,讲述当年远征军的事情。
老兵讲述了,一次敌人摸哨,被战友发现,前边几个被打掉了,漏网了一个,摸了进来,窜到了一位四川老兵的身边。
四川老兵也不客气,用机枪的枪托把对方砸伤,揪住对方,直接就把对方的舌头给揪了出来。
在老兵的讲述中,敌人不可怕,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灭他们,可怕的是蚂蟥和蚊子。
你就算是把裤腿靴子都扎的紧紧的,看起来十分壮硕的蚂蟥都能钻进去。
一觉醒来,这些蚂蟥吸血都能吸到涨死的程度。
很多战士,没有被子弹炮弹打垮,却睡了一觉,被蚂蟥和蚊子给叮死了。
蚂蟥蚂蟥也叫水蛭,还叫旱蛭,按照科学的分类属于环节动物门环带纲动物,最关键的是,它是一种雌雄同体的动物。
长的和蛞蝓有点像,所以很多人会把蛞蝓看成蚂蟥。
如今发现的蚂蟥大约有七百种,生产的环境也千差万别,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蚂蟥不仅生活在淡水环境,陆地上,甚至在海洋中也有蚂蟥。
目前确定的蚂蟥中大约有一百种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这些蚂蟥通常是以寄宿的方式进行生活的,比如寄宿在海龟,河豚,以及鲨鱼的身上。
说道寄生,就不得不提一下在淡水中的寄生蚂蟥。
上文提到过,在山泉水中洗脸的事,这位男士遇到的就是这种寄生蚂蟥。
寄生蚂蟥有鼻蛭、尼罗沼蛭、颗粒牛蛭等等。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很多人都知道蚂蟥吸血,但并不是所有的蚂蟥都吸血,大约有四分之一的蚂蟥是不吸血的,但整体上来讲,蚂蟥是一种食肉动物。
捕食的对象,往往都是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
捕食就不说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蚂蟥的吸血行为。
蚂蟥一次性吸血可以达到体重的两到十倍的程度,是一种出了命的耐饿型动物。
为什么它们如此耐饿呢?
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也产生了好奇,进行过专门的研究。
比如科学家发现蚂蟥有非常多的嗉囊和盲囊,这种东西占据了身体大部分的位置。
这两种器官有什么用呢?
其中嗉囊是用来存储血液的。
为什么蚂蟥可以在身体里存储自身重量两倍到十倍重量的血液,就是依靠这些嗉囊。
这些嗉囊可以维持蚂蟥自身消耗二百天的量。
比如一条重量为一百二十八毫克的医蛭,吸收六百四十毫克的血液,在二百天的时间里,会排泄出五百二十四克的废弃物。
所以在这个吸收过程中,它们会将一百一十六毫克的物质吸收。
最有意思的地方,这一百一十六毫克的东西中有红细胞的存在,这些被吸收的红细胞,可以在水蛭的身体里存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额为保存的会很新鲜和完整。
所以剩下来的这些物质并没有被蚂蟥消化,而是被存储起来,利用这些物质蚂蟥还可以在饥饿的时候,在体内进行分解维持一百天左右的时间。
所以医蛭一年吸取一次血液,一年内都可以保持不进食。
蚂蟥的其他作用蚂蟥具有医用价值。
在过去医生的医药箱里,就会有蚂蟥(是活的蚂蟥),它是清理淤血的最佳搭档。
七八十年的人,有一部分人应该知道,蚂蟥清理淤血的效果非常的好,而且伤口还不会留下疤痕。
用活的蚂蟥针可以对炎症、中风后遗症,痛症都有一定的疗效。
因为它在吸取血液的过程中,会释放水蛭素,起到抗凝血,抗血栓,增强血液灌流量的作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蚂蟥从身体上掉落之后,伤口一时半会愈合不了,一直在流淌血液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蚂蟥的身体有抗凝血剂呢?
想想看,如果没有抗凝血剂,蚂蟥吸收了比自身重很多的血液之后,会怎么样?
在体内就凝固了,然后蚂蟥的身体就会变的僵硬,无法进行活动了。
所以抗凝血剂是蚂蟥吸取血液的一个保命法宝。
现在在一些医院中,处理静脉淤血就会使用蚂蟥。
比如,在手术完成之后,一些多余的血液就会在伤口上聚集(这种情况叫静脉充血),如果这些血液不及时处理的话,这一片的组织就会坏死,甚至会危机到生命。
美国早在2004年的时候,就将蚂蟥用于手术后治疗的方案批准了。
以至于蚂蟥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比如在法国的一个叫波尔多的海边村庄,每年会向各个地方提供二十五万条医用蚂蟥。
说一个案例。
在美国,一名男子的一根手指几乎脱落了,只有一根肌腱还连接着身体。
手术结束后,手指是缝合了上去,但在第二天的时候,整根手指却开始变黑,这是因为这手指出现坏死的情况。
于是他们就将一条水蛭放在手术的伤口上,这种状况一直维持了好几天,直到伤口处又长出了全新的静脉,血液循环恢复正常。
而手指也恢复如初,疤痕都不清晰。
那么如果误吞蚂蟥,会怎样呢?
其一,吞噬的蚂蟥会被排出体外。
为什么呢?说到底蚂蟥是一种动物,它也是需要呼吸的,进入到肠胃,不被消化会缺氧而死。
其二,寄生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鼻腔、喉咙、声带,甚至是肺部。
因为这些地方会有空气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