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师告诉我,糖尿病还能这么治!

鸿志康康 2024-02-23 09:29:25

《读医随笔》云:“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

同样,糖尿病从肝论治,治肝能降糖,您一定很少听说。从中医的角度,从前糖尿病多是从脾论治,也有“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之说,但很少有治肝的。其实,相当一部分的糖尿病不妨从肝论治,因为“肝是人体的枢机”!关于这一点,以前文章已经多次谈过。

水土流失

糖尿病属于糖的代谢利用障碍,中医善于取象比类,糖是甘味的东西,而甘味于五行属土,所以,很显然,糖应归到土这一类。因此,糖的代谢、利用障碍,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应该是土系统的障碍。

土系统怎么障碍呢?从上述直观的角度我们知道,糖尿病就是血中的糖太多了,糖太多当然也就是土太多,而人之有血脉,如大地之有江河。所以,不妨直观地打比方,就好比水中的土太多了,江河中的土太多了。

我们遵循老子的"道法自然",再来看自然界中水土流失,就是因为树木砍伐,植被减少,所以,土就很难安住在本位上,几度风雨就把它带到河流里了。由此可见,水中的土太多,使河流变得浑浊,其根本的原因还是木少了,植被少了,木不涵土导致的。

糖尿病虽然是土系统(脾胃)的毛病,可是它的病根却在木系统(肝胆)上,六经辨证来说就是厥阴、少阳证。

糖尿病又称为“消渴”,而厥阴病的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就首言消渴,从厥阴论治糖尿病就是很对症的思路。

肝与糖尿病的关系

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了精神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主要原因。《内经》提出“怒气上逆”,《外台秘要》提出“悲哀憔悴”,刘河间认为“耗乱精神”,张子和认为“不节喜怒”,叶天士认为“心境愁郁”等,都说明了情志失调是导致消渴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临床也发现,消渴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失调史:或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喜怒不节,卒然暴怒;或忧郁悲哀,思虑过度。发病后因病情缠绵,长期节食用药,久致心情不悦,精神紧张,过用神思进而导致病情的加重或者复发。

所以,七情失调,肝气郁结,化火伤阴,上损肺津、中伤胃液、下耗肾水,可发为消渴。

从肝论治消渴的病机肝疏泄失职

肝具有疏通、宣泄、调畅之能,是肝气调达的具体表现。肝的疏泄起协调平衡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作用,疏泄正常则机体情志畅达,气血津液流畅,水谷精微输布正常,升降出入有序。

如肝疏泄不及则使人体气机不畅,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从而导致胰岛的分泌功能紊乱(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进而引起消渴,所以肝疏泄不及是消渴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

肝失疏泄,还可累及其母,导致肾失开阖,封藏失职,津液失于气化,则见尿频多,精微随之而出,津伤于下不能溉于上,故口渴明显,同时津伤失于濡润,阴虚生内热,热盛为火,火热炽盛故善饥、多食。

肝火炽盛

肝为风木之脏,在生理上,肝敷布少阳生发之气,化生少火,如熙熙之阳,蒸化精微物质濡养全身,从而保证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即“少火生气”;在病理上邪舍肝脏,郁而化火,火邪内淫,耗气伤津,五脏失禀,虽强食而不充饥、引饮而不救渴,引发消渴。即“壮火食气”。

肝气郁结,化火伤阴,上损肺津、中伤胃液、下耗肾水,可发为消渴。肝火逆于上,木火刑金,肺失治节,故出现口干咽燥、大渴引饮、尿多等上消见症;肝火犯胃,则胃火炽盛,津液大伤,故有消谷善饥、大便秘结、体瘦等中消见症;肝肾同源,木火亢旺,子病及母,消灼肾阴,肾脏受损,则封藏失职,约束无权,故有尿频量多、混浊如膏、腰腿酸软等下消见症。

肝病传脾

《灵枢·本脏》篇曰“肝脆则善生消瘅”。中医认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郁则脾虚,脾的转输升降功能失常,元气陷而阴火升。

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一方面使水谷精微化生及气血津液输布代谢障碍,脾所吸收的水谷精微,不能随气机升降出入以荣养四肢百骸而郁于血中。另一方面使水谷积滞郁久化热、灼伤胃津胃中燥热。

刘老经典医案

经方大师刘渡舟

患者男,48岁。患糖尿病3年余,有肝炎和胆囊炎病史。先后服用多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近半年来,因心情不畅,劳累过度诸症加重,至血糖380mg%,尿糖(++++),经人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口渴咽燥,渴欲饮水,口苦,胸胁满而心烦,便溏,日行2~3次,不思饮食,食后腹胀,舌红苔薄白,脉弦而缓。

六经辨证属厥阴。治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柴胡14g,黄芩10g,干姜10g,桂枝10g,栝楼根15g,牡砺30g,炙甘草10g,7剂,水煎服用。

药后复诊,口渴大减,口苦消失,继用前方7剂后,诸症均减,唯自感乏力,上方加太子参15g,服12剂,诸症愈。

复查:血糖120mg%,尿糖(一),随访两年未复发。

4 阅读:62

评论列表

路人侠客

路人侠客

2024-02-26 16:23

赞成。

鸿志康康

鸿志康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