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深加工副产品,胶原蛋白提取,营养品开发,这点容易忽视
林蛙,这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蛙类。在我国,林蛙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这些地区大多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有干冷的北方特色。林蛙生长的环境比较特殊,一般多栖息在山林地区的溪流附近,那里有丰富的食物来源,像昆虫之类的小动物。
林蛙的价值相当高。从经济价值上讲,它浑身都是宝。林蛙的肉可以食用,味道鲜美,在当地的市场上很受欢迎,价格也不低。而且林蛙油,也就是雌性的林蛙输卵管,那可是传统的滋补品,在养生市场上一直都有它的一席之地。
我们先来说说林蛙养殖中的一些痛点。就拿养殖场的林蛙养殖来说吧,这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我就认识一位北方的朋友,他在山里搞了个林蛙养殖场。他说林蛙养殖周期比较长,像从幼蛙养到能产油的成蛙,差不多得3年时间。这期间要操心的事儿太多了,像林蛙的生长环境就得精心维护,温度、湿度都得合适。就说冬天吧,在北方干冷的气候下,得想办法让林蛙安全过冬,这可有不少讲究。
这林蛙深加工副产品这块也有很多容易被人忽视的地方。就拿胶原蛋白提取来说吧。很多人都知道林蛙含有胶原蛋白,但是具体怎么提取,在加工副产品中去很好地利用,这里面有不少学问。从养殖场的角度看,林蛙养殖户们大多关注的是怎么把林蛙养活、养多,把林蛙卖出去赚钱,对于林蛙深加工副产品的开发,尤其是胶原蛋白提取方面,很多人都忽视了。
我就听说过这么个事儿,南方有个养殖户,他在江西的山区养林蛙。他跟我说,他就想啊,林蛙除了卖肉和林蛙油,还能有啥用呢?他对林蛙胶原蛋白提取做成营养品这事,一开始是完全没概念的。他周边的人也都是只把眼光放在林蛙的传统销售上。可是有一次,他去参加了一个农产品展销会,在展会中看到了北方某个林蛙养殖场深加工后的产品,那些用林蛙胶原蛋白做的护肤品,还有一些营养补充品,卖得特别好。这时候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忽视了这么多潜在的收益。
再说说林蛙油这个很有价值的东西。不同产地的林蛙油在品质上其实也有差异。比如说黑龙江产区的林蛙油,因为它那里的气候寒冷,林蛙生长的周期相对长一点,所以林蛙油的油脂含量比较高,色泽也更加光亮,营养成分相对来说就更为丰富。而吉林有些山区的林蛙油,可能在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上会有不同,这对于把林蛙油开发成高端营养品来说,就需要特别关注。
我们再看胶原蛋白提取后做营养品的事儿。这可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我知道有个养殖场在北方,那里的人一直觉得林蛙油就很珍贵了,在林蛙油提取加工上还算比较重视。但是在胶原蛋白提取这方面,真的是没有太多想法。其实胶原蛋白提取出来了,可以做成很多适合不同人群的营养品。像针对女性的美容养颜饮品,针对中老年人的关节保养类产品。可是很多人就是在林蛙养殖过程中,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没有考虑到这种深加工带来的长远效益。
从时间元素来看,当林蛙养殖到一定阶段,比如2个月的时候,是林蛙生长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它的活动量和摄食量都有变化,需要养殖户细心照料。而在养殖3年的成蛙收获后,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林蛙处理成常见的产品售卖,那真的是浪费了很多资源。
咱们再说说这绿植品种的对比。这虽然看起来和林蛙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在林蛙养殖的环境营造中是有用处的。比如说,在北方养殖林蛙的时候,在养殖场周围种植沙棘这种耐寒的绿植,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林蛙提供栖息和遮蔽的地方。沙棘在寒冷的北方冬季,虽然落叶但枝干还能起到一定的防风作用。而南方要是养殖林蛙,在广东地区的山林里可以种植榕树。榕树根系发达,枝叶茂盛,能为林蛙营造一个比较阴凉潮湿的小环境。和北方的松柏对比,松柏虽然在北方的干冷环境里四季常青,但是它的枝叶比较稀疏,给林蛙提供的隐蔽空间不如榕树那么好。还有北方的白桦树,它的树皮比较薄,在寒冷的冬季很容易冻伤,相比之下,南方的樟树树叶常年翠绿,而且枝叶层层叠叠,能给林蛙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小气候环境。这些绿植在林蛙养殖环境中的作用虽然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对林蛙的生长是有影响的,也间接影响着林蛙深加工的原料质量。
在南方有位网友分享过他看到的事儿。他说在福建的一个林蛙养殖户,一直在研究怎么提高林蛙的存活率。他没有把精力放在林蛙深加工副产品开发上,就单纯地觉得把林蛙养好了卖出去了就万事大吉。结果有一年到南方发大水的季节,因为养殖场的排水系统没搞好,很多林蛙都死掉了。他特别后悔没有早点在周边搞点像竹子这种适应南方多雨水环境的绿植,竹子可以起到疏通雨水,减缓水流速度的作用,这样可能就不会损失那么多林蛙了。
从营养品开发的角度来看,以胶原蛋白为基础的营养品开发还有很多思路。比如在林蛙生长的不同地域,由于土壤、水源等因素的不同,林蛙体内胶原蛋白的品质和成分可能会有差异。在东北地区的林蛙,因为那里土壤富含多种矿物质,林蛙体内的胶原蛋白可能在补充骨骼营养方面有独特的功效。那么在开发营养品的时候,就可以针对这种特性,强调对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预防的辅助作用。
再看家养林蛙的情况。有户人家的院子里养了少量的林蛙,主要就是为了自己吃和送亲戚朋友。他们也没有想过林蛙深加工的事儿,就觉得养那么一小点林蛙,够自家用就行。可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食品需求的增加,这种家养林蛙如果能合理开发深加工副产品,说不定也能有一番新的作为。比如说,把家养林蛙的蛙肉制作成小包装的即食肉干,把林蛙油加工成精致的滋补膏,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向。
在北方的一个林蛙养殖大县,我调研的时候就发现。养殖户们大多都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在养殖林蛙,大家都盯着林蛙的产量和销售价格。有一个年轻的养殖户却有不一样的想法,他开始关注林蛙深加工副产品。他尝试着提取林蛙体内的某些活性成分,想要开发一种针对儿童提高免疫力的营养品。但是他的想法刚提出来的时候,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大家都觉得他不安心养林蛙,净想一些没把握的玩意儿。可是他没有放弃,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试验,他发现林蛙体内有一种特殊的物质,经过加工后对儿童的肠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虽然这个项目还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在提取过程中如何保持物质的活性,以及如何降低成本等问题,但是他的探索是很有意义的。
所以说,林蛙养殖虽然大家都知道林蛙的价值,但是在深加工副产品尤其是胶原蛋白提取和营养品开发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往往过于关注眼前的养殖收益,而忽略了林蛙更多的潜在价值。林蛙在不同的养殖环境下,像散养在山林里的林蛙和在养殖场的林蛙,它们的生长发育可能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散养林蛙可能在食物来源上更丰富多样,但是也更容易受到天敌的威胁;养殖场的林蛙虽然安全性高一些,但是如果环境营造不好,比如温度、湿度控制不好,也会影响它们的生长。这些不同养殖环境下的林蛙,在进行深加工副产品开发的时候,可能也需要不同的策略。
我们再回顾一下,从林蛙养殖的起步,到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再到对深加工副产品开发的忽视,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比如在不同的季节,春季是林蛙繁殖的季节,这个时候要保护好它们的繁殖地;夏季要防止暴雨积水影响林蛙的生存;秋季是林蛙积累营养准备冬眠的时期,要给它们提供足够的食物;冬季在北方要做好保暖措施,在南方要做好防潮排水。这一系列的工作都和林蛙最终的养殖成果息息相关,也和林蛙深加工副产品的开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我们能不能思考一下,如何在现有的林蛙养殖模式下,逐步去探索和完善林蛙深加工副产品开发呢?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毕竟林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可养殖动物,如果能在养殖的同时,充分开发它的价值,无论是对养殖户还是对满足市场需求都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