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牛种,牦牛犊牛在牦牛养殖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牦牛具有很多特点,它适应高海拔、寒冷、缺氧等恶劣的高原环境。牦牛的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牛奶的价值也很高,毛绒可用来制作高品质的毛毯等织物,在高原地区的交通、耕种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高原秋季这个特殊的时节,牦牛犊牛面临着断奶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遇到不少痛点。比如说,牦牛犊牛在这个阶段消化系统还不完善,突然断奶可能会让它们难以适应新的采食方式,导致生长缓慢。就像在西藏那曲地区的一些散养牦牛犊牛,到了秋季断奶的时候,有些犊牛因为采食不当,身体变得虚弱,生长发育明显滞后。这可让当地的牧民们很头疼。
我有个青海的朋友,他家也是养殖牦牛的。他跟我说,在牦牛犊牛断奶后的补饲过渡阶段,应激问题是个大麻烦。牦牛犊牛习惯了吃母乳,突然开始吃饲料,对饲料的接受度比较低。而且这个时期的牦牛犊牛免疫力也没有那么强,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生病。就像有一次,他的牦牛犊牛在秋季补饲的时候,可能是因为饲料搭配不太对,再加上天气突然变冷,很多犊牛都出现了拉稀的症状。
在牦牛犊牛养殖中,不同品种的绿植也会影响到养殖环境。比如说,沙棘这种绿植,它在高原上生长得特别好。沙棘果实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牦牛犊牛在沙棘丛附近活动的话,一方面可以吃到沙棘果,补充营养;另一方面,沙棘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可能对牦牛犊牛的健康也有好处。还有沙葱,沙葱是一种耐寒、耐旱的绿植,牦牛犊牛很喜欢吃。它和高原上的针茅相比之下,针茅比较粗糙,牦牛犊牛吃着可能消化不太好,而沙葱的口感和营养成分更适合犊牛。另外,紫花针茅也是一种在青藏高原常见的绿植,它和扁穗冰草相比,扁穗冰草的适口性可能更好一些,牦牛犊牛更喜欢吃扁穗冰草。
在养殖场景方面,如果是家养牦牛犊牛,在牦牛犊牛断奶补饲的时候,养殖户能更好地控制饲料和养殖环境。可以按照牦牛犊牛的生长阶段调配专门的饲料。但家养也有弊端,比如牦牛犊牛的活动空间相对较小。像在四川甘孜州有些农户家养牦牛犊牛,空间有限,牦牛犊牛可能长得没有在广阔草原上的匀称。而在养殖场养殖牦牛犊牛呢,虽然可以大规模科学化养殖,但要控制好养殖场的环境,特别是在高原秋季这种气候变化大的时期。如果养殖场的通风不好,牦牛犊牛很容易生病。比如说,在青海的一个牦牛犊牛养殖场,秋天湿气重,养殖场里没有良好的防潮措施,结果牦牛犊牛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就比较高。
从时间元素来看,牦牛犊牛出生后的3年是很关键的。在1岁之前,尤其是在幼崽期,它的生长发育速度非常快。如果在这个时候遇到像秋季断奶补饲过渡这样的关键阶段的应激问题,没有处理好,就会影响到它未来2年甚至3年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我们再来谈谈牦牛犊牛补饲过渡中饲料的选择。牦牛犊牛的饲料要营养均衡,既要包含足够的蛋白质,又要有一定的能量。比如,可以选择苜蓿粉,苜蓿粉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对牦牛犊牛的肌肉生长和发育很有帮助。同时,也要搭配一些玉米等能量饲料。还有一些微量元素也不能忽视,像锌元素对于牦牛犊牛的皮肤健康很重要,如果缺乏锌元素,牦牛犊牛可能会出现皮肤病的症状。
在北方干冷的高原上,牦牛犊牛的养殖还要特别注意保暖。我听说有个养殖场在内蒙古的部分地区靠近青藏高原的区域养殖牦牛犊牛,冬天的时候,他们会提前给牦牛犊牛的圈舍做好防寒措施。用干草和棉被给牦牛犊牛铺床,圈舍的墙壁也会做一些加厚处理。而南方湿热的高原地区,像云南的一些边缘地带,虽然牦牛养殖规模相对较小,但也要注意防潮和防蚊虫。因为湿热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蚊虫,这些会威胁到牦牛犊牛的健康。
牦牛犊牛在补饲过渡期间的管理也很重要。要保证充足的饮水,而且水的温度也要合适。在寒冷的季节,如果给牦牛犊牛提供冷水,它可能会不乐意喝,所以最好是提供温水。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还要观察牦牛犊牛的行为和精神状态。如果发现牦牛犊牛有异常的行为,比如无精打采或者食欲不振,就要及时检查原因。
说到牦牛犊牛的生长速度,这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在西藏的一个养殖点,有几头牦牛犊牛天生就比较好动,在秋季断奶后的补饲中,它们的采食量比较大,而且对饲料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结果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它们的体重就比同群体的其他犊牛重了不少。而有些牦牛犊牛比较胆小,采食的时候总是躲在角落里,这样的犊牛生长速度就比较慢。
另外,牦牛犊牛在补饲过渡时,饲料的转化率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能提高饲料转化率,就能在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提高牦牛犊牛的生长质量。在一些养殖经验丰富的地方,养殖户会通过合理的饲料调配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来提高饲料转化率。比如,根据牦牛犊牛不同的生长阶段,调整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的比例。
在这个牦牛犊牛补饲过渡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缓解应激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除了在饲料上做文章,改善养殖环境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在养殖场或者牧场上为牦牛犊牛建造一些避风的棚子,让牦牛犊牛在恶劣天气的时候有个躲避的地方。同时,让牦牛犊牛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食物,不要一下子就改变太多。有个养殖户告诉我,他在青海的养殖场,会让牦牛犊牛先少量尝试新的饲料,等适应了再慢慢增加量,这样牦牛犊牛应激就会比较小。
对于牦牛犊牛的群体管理来说,合理的群体规模也很重要。如果群体的牦牛犊牛太多,就会出现争食、打闹等情况,影响牦牛犊牛的生长发育。就像在四川的一个牦牛养殖场,由于前期规划不合理,牦牛犊牛群体规模过大,结果有很多牦牛犊牛在秋季断奶补饲期间因为争食抢不到足够的食物而生长缓慢。
我们再来看看牦牛犊牛的生长速度和其他牛种的对比。和普通肉牛犊牛相比,牦牛犊牛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普通肉牛犊牛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养殖场,可能3个月就能增长几十斤体重,而牦牛犊牛可能3个月增长的体重会少一些。这和牦牛的品种特性以及高原环境都有关系。比如说,牦牛的胃部结构比较特殊,对食物的消化速度不像普通肉牛那么快。
在牦牛犊牛养殖的3年里,每一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秋季断奶补饲过渡是其中一个关键的节点。如果我们把牦牛犊牛的一生看作一个漫长的旅程,这个阶段就像是它从一个小的港湾驶向更广阔海洋的过渡期。这个过渡得顺不顺利,直接关系到它未来能不能茁壮成长。
那我们就会思考一个问题,在现代养殖技术和传统养殖经验的结合下,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可以在牦牛犊牛秋季断奶补饲过渡时,既能最大程度减少应激,又能保证牦牛犊牛快速健康成长呢?这是一个值得广大牦牛养殖者深入探讨的问题,也希望能够听到大家更多的想法和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