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之前小儿感冒咳嗽的医案一出,粉丝多有求援,我特地选此作为案例,是因整个治疗过程是运用了伤寒六经辨治来治疗小儿感冒咳嗽,短短几日,从太阳经到少阴经的快速传变,果然印证了小儿疾病特点:小儿娇脏,病情变化快,但也容易痊愈。因此,在小儿用药一定要遵循用药宜剂量轻,用药轻柔的原则。
一位学习中医的粉丝宝妈有两个孩子得了感冒咳嗽,宝妈初试身手,用过银翘散,桂枝葛根汤,小柴胡汤等不愈,两个孩子反而发烧后,求教于我。我非常体谅中医初学者学习不易,但不建议自行开方医治,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学习行医。为何有此一说,因为这个宝妈连问诊都不懂,还怎么谈上四诊?诊断学,方剂,中药更是一概不通,就开方治病,看着她家有两个孩子,我才接下来。
一诊:
1个孩子5岁半,另一个9岁,都是咳嗽发烧,舌象看舌红,苔白腻,有红点,脾胃虚寒,却内热炽盛,吃药吃出来的寒包热,犹以小的严重些。
考虑到之前服用过不同方子,现在主要症状是流清鼻涕,咳痰有点黄,咳嗽厉害,还发烧。只要看到鼻涕咳嗽有痰,那就还在太阳经上,一般是用大青龙汤(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但有咳嗽厉害及发烧,且有热入阳明之象,就得上厚朴麻黄汤了
《金匮要略》谓:“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此为饮邪迫肺,肺失宣降,肺气郁而不宜,则胸满咳嗽;气逆痰升,逆而不降,故气喘痰鸣。
方一:
麻黄9g,厚朴12g,炙甘草6g,杏仁10g,五味子6g,细辛3g,干姜6g,陈皮6g,法半夏6g,石膏20g(先煎15分钟),黄芩6g,小麦20g(没小麦,就用一小把大米代替),切3大厚块生姜,2剂,一日一剂,一剂2服
结果,只吃了一剂,小的孩子说咳嗽更厉害,还舌尖疼,后来又说牙疼,便让其将第2剂药挑出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麻杏石膏汤)煎来喝,反而大孩子喝了2剂,在校出了一身大汗后,基本就好了,故嘱其多喝水。
我一听小的孩子舌尖疼和牙疼,就很奇怪,厚朴麻黄汤里下了20g石膏和6g黄芩清泄,不可能一下子出脾胃之火的疼呀,后来一问才知道宝妈忘记将问诊前小的孩子的舌尖疼和牙疼告知我(学医必须要懂问诊,病人如果不把情况说清楚,就影响开方用药),如果早知道孩子问诊前有舌尖痛和牙疼,那就是热入阳明了,就不能用厚朴麻黄汤。
诊二:
从小孩子的舌象可见,舌红苔白腻,内热更盛,脾胃虚寒,舌疼心火旺,上齿疼为阳明热盛,所以上甘草泻心汤先泄火,后再调治肺系病。
方二:
甘草(灸)12g、黄芩6g、干姜9g、清半夏4g、大枣(擘)十二枚、黄连3g,抓2剂,一日一剂,一剂2服
吃一剂后,牙疼舌疼痛减,但还是咳嗽,肺部有啰音,医院拍胸片有粗纹。
诊三:
确认宝妈坚定坚持中医治疗,不去医院吊针治疗肺部炎症后,我就开最后一个方治疗肺炎收尾。
方三:
麻黄5g, 桂枝6g,白芍6g,杏仁10g, 薏苡仁10g,白蔻仁10g,砂仁10g,干姜6g,细辛3g, 芦根,鱼腥草各10g,柴胡,桔梗,黄芩各6g,淡竹叶3g,灯心草1g,竹茹3g,丝瓜络3g,全瓜蒌3g,枳实6g,当归6g,川芎3g,炙甘草6g,抓1剂,一日一剂,一剂三服。
其实,吃甘草泻心汤后,我就知道孩子的病要进少阴经,故用麻黄桂枝干姜细辛汤+三仁汤+变味千金苇茎汤来治疗她的肺炎,果然2剂痊愈。
总结:
2个孩子的感冒表面简单,但实际细看,从6号问诊,到10号治愈,短短4天,就用了4个方,孩子病情发展都是晚上居多,时时刻刻关注与变方,其实是相当耗人精力的,如果不是宠粉,不是抱着想对中医学习的正本清源,我真的不会接孩子问诊。因为孩子金贵,病情发展传变快,开方用药需仔细,真的很费神。
至于中医学习,我一向建议先系统学习中医学本科课程,特别是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先把中医诊断学的四诊合参搞明白,以八纲辨证先起步,在熟悉中医治疗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再跟诊资深中医,跟诊就是一个类似实战过程,跟诊过程就要用心体会辨证论治之于方剂和中药的熟悉与运用。然后,再考虑独立问诊。
😊
还是有学习借鉴的地方,谢谢!
[赞]
庸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