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关于取经大业,唯独沙和尚没有退路

小卒话史 2024-06-21 11:13:59

文|小卒话史

在86版《西游记》中,沙和尚的存在感相较于大师兄和二师兄来说,不值得一题。

“师父,我们赶紧上路吧!”“大师兄,师父让妖精给抓走了!”“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和师父都被妖怪给抓走了!”这便是沙僧在荧幕上为数不多的几句台词。再有,说沙僧根本没有多少武力输出,也就是用铲子挑挑担子罢了。

由此引发了一些网络梗,说沙僧这么一个头脑简单,法力平平的人,在取经大业完成后要想获封高官,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这是我们对沙悟净存在的一些传统认知。

沙僧确实老实巴交,没啥大能耐,任劳任怨,平平庸庸的一个人,但若仔细通读原著你会发现,沙僧所展现出来的品格和能耐,足可以颠覆我们的认知。

沙和尚不仅不是无能之辈,庸庸碌碌之人,若单论情商和智商,取经团队里面的其他几位,均在其之下。这个角色在《西游记》中立体感很强。

论武功,有人认为在西行路上,沙僧一出手就被别人给擒住了,没啥真本事。其实不是他不能打,而是他不想打。

沙僧是个不折不扣的狠角色。菩萨去点化他让其保护取经人,他不乐意,结果跟惠岸行者动起手来。原文有说:

那怪物手执一根宝杖,走上岸就捉菩萨,却被惠岸掣浑铁棒挡住,喝声‘休走!’那怪物就持宝杖来迎。两个在流沙河边,这一场恶杀,真个惊人:木叉浑铁棒,护法显神通;怪物降妖杖,努力逞英雄。双条银蟒河边舞,一对神僧岸上冲。那一个威镇流沙施本事,这一个力保观音建大功……只杀得昏漠漠,星辰灿烂;雾腾腾,天地朦胧。那个久住弱水惟他狠,这个初出灵山第一功。——《西游记》第八回

惠岸可是观音菩萨的贴身护卫,功夫能差吗,他都赢不了沙僧,可见沙僧的功夫不容小觑。

在流沙河,沙僧虽然没有跟悟空正面较量,但是跟八戒却斗了三回。

九齿钯,降妖杖,二人相敌河岸上。这个是总督大天蓬,那个是谪下卷帘将。昔年曾会在灵霄,今日争持赌猛壮。这一个钯去探爪龙,那一个杖架磨牙象。伸开大四平,钻入迎风戗。这个没头没脸抓,那个无乱无空放。一个是久占流沙界吃人精,一个是秉教迦持修行将。——《西游记》第二十二回

两人首次交锋,二十个回合下来,不分胜负。第二场打斗两人持续了两个时辰,还是分不出高下,正是“铜盆逢铁帚,玉磬对金钟。”次日,八戒和沙僧开始了第三次对决,只斗得天昏地暗,三十个回合下来,不见强弱。最后八戒认怂,说道:

难,难,难!战不胜他,就把吃奶的气力也使尽了,只绷得个手平。

孙悟空水性不好,在流沙河使不上劲,最终八戒和沙僧打个平手,仅此而已。

还有,沙僧的兵器也并非是连环铲,而是实打实的降妖宝杖。原著第二十二回写道:

那怪(沙和尚)道:你这厮甚不晓得哩!我这宝杖原来名誉大,本是月里梭罗派。吴刚伐下一枝来,鲁班制造工夫盖。里边一条金趁心,外边万道珠丝玠。名称宝杖善降妖,永镇灵霄能伏怪。只因官拜大将军,玉皇赐我随身带。或长或短任吾心,要细要粗凭意态。

沙僧之所以这么厉害,可别忘了他原来的身份:天庭里的卷帘大将。顾名思义,皇帝面前的那位“卷帘”之人。这样的人绝对是皇帝心腹,而且封他为大将,说明他就是天上一等一的高手,所以八戒在沙僧面前占不了上风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质疑,沙和尚既然是高手,那么取经路上他的除妖业绩最次,怎么解释?八戒好歹跟在大师兄后面还能捡捡漏,大小妖怪还打死不少。

《西游记》里面一直在讲“禅”心,但仔细来看,也就唐僧和猴子有些禅心,沙僧几无禅心,反倒是凡心最重、心机最重,八戒的心机格局反倒小很多。我们对比一下便知。

在取经队伍里,唐僧是团队领导,师兄弟几个一对比,八戒智商稍低,悟空智商高可情商低,要说智商情商都在线的话,非沙僧莫属。通读《西游记》不难发现,一路上唐僧最信任的是沙僧,沙僧跟领导层关系处理得最为和谐。如果非要用四个字形容沙僧,莫过于“以和为上”(故名为“沙和尚”),所谓无用之用才是大用,说的就是沙僧这样的人。

换句话说,孙悟空虽然能耐大,但好斗,不稳重;八戒好吃懒做,好美色,爱占小便宜。只有沙僧,不但能始终顺应领导意图,也能帮唐僧出谋划策。所以哪个领导不喜欢这样既听话又能干的职工呢。有人曾在网上做过一个问卷,说如果唐僧死了,问哪个徒弟可以取代他,结果很多人投了沙僧的票。

孙悟空和八戒也很聪明,但沙僧看问题比两个师兄都要透彻。孙悟空在大战红孩儿时,当得知红孩儿就是跟自己当年在花果山结拜的牛魔王的儿子这个消息,他很是欢喜。但沙僧却笑了,说道:

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甚么亲耶?

沙僧这盆冷水泼的不是没有道理。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五百年,当大哥的牛魔王没有去探望一回,孙悟空出来后,也没有去拜望过他,“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何况他俩之间还是异性结拜兄弟。可孙悟空不信。

行者道:“你怎么这等量人!常言道,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纵然他不认亲,好道也不伤我师父。不望他相留酒席,必定也还我个囫囵唐僧。”

果不其然,孙悟空在火云洞门口让红孩儿叫他叔叔,开始论起辈分来,结果被圣婴大王用三昧真火一顿好烧。可见沙僧对人情世故拿捏得很精准。沙僧不光稳重,而且内心的小算盘也打得精明。

在西梁女国,当女国王不惜要以托国之富招赘唐僧为国王时,沙僧很不乐意。他认为师兄弟几个都是受菩萨点化,带着取经任务来的,师父要是留下来,他们几个要何去何从,所以他坚持说,师父是不可能留下来的,让国王抓紧倒换官文,放他们西去,决不能耽误取经大业。由此可见,沙僧取经态度之坚决,堪比唐僧。

沙僧的意志如此之坚定,正是有他自己的考虑。

在86版《西游记》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猪八戒常把“散伙”、“分家”挂在嘴上,其实沙僧也不止一次想过,若取经不成中途散伙咋办。唐僧是御弟,自然可以重回大唐,大不了再回金山寺;大师兄孙悟空,本来就是山大王,取经不成还可以回去带一群猴子玩;猪八戒心心念叨的高老庄,还有一房媳妇在等他;小白龙根红苗正,本来有家,诺大龙宫的大门随时向他敞开。只有他自己,是被天庭贬下来的,自然回去不得,若再回流沙河,就又要遭受那万箭穿心之苦。这样的后果沙僧很难想象。

都有退路,唯独沙僧没有,他不能谁破坏了取经大事,就是损害了他的最高利益。不过,作者写沙僧这种执着精神,也是在向我们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69
小卒话史

小卒话史

品读历史、分享历史,感悟不一样的历史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