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被中央选中,决心告别“一城独大”的发展模式,在省内打造“第二个郑州”,将直接晋升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未来有望成为影响力比肩北上广的“超级大都市”,那么,哪些城市会被选中?这些城市又有怎样的特殊优势?
河南“一城独大”将落下帷幕河南地处我国中东部内陆,黄河中下游地区,北连山西、河北,西抵陕西,东临山东、安徽,南侧则是湖北,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省会是郑州。
该市自古便有着“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我国贯通南北的重要枢纽,为提升郑州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自2017年开始,河南便正式实施强省会战略,将郑州打造为河南经济领头羊。
郑州地处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中下游分界处,全市总面积7567平方公里,总人口1300.8万。郑州是中国地理位置的“心脏地带”,北倚黄河,南抵嵩山,东接开封,西临洛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市向北距离北京约700公里,向南距离上海大约1000公里,西侧450公里则是西安,这种地理位置,也使得郑州成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联系京津冀、长三角、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多个地区的重要枢纽。京港澳高速公路、郑合高铁、陇海铁路、京广高铁、郑徐高铁、郑西高铁等多条交通大动脉在郑州交汇,在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布局中,郑州成为其中占据三大主干线交汇点的枢纽城市,现如今郑州已经形成米字型高铁网络格局,与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都已实现了高铁直达。
同时,郑州还是“中部第一航空货运枢纽”,并建有国家批复建设的唯一一个航空港经济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则是这一航空港经济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该机场航线可覆盖欧洲、美洲、亚洲等多个国家重要城市,2024年货物吞吐量突破80万吨,达到了82.5万吨,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机场。与高铁、高速公路网相结合,共同构成郑州立体交通网,进一步拉近了郑州与国内各大城市的时空距离。
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位置,也使得郑州能够享受周围地区在产业上的溢出和分工效应。同时在强省会战略的推动下,郑州发挥着较强的产业集聚效应和人口吸引力,经济蓬勃发展,2023年GDP高达13617.8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领跑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并且郑州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极大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不断发展,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郑州对外开放能力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河南省也正在面临着郑州“一城独大”的局面,这也是几乎每一个实施强省会战略的省份都在面临的挑战,比如四川、陕西、湖北等。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正在有序向中西部转移,河南也正在借此机遇,打造省内第二座万亿城市,摆脱过度依赖省会郑州发展的不平衡局面。
河南“第二个郑州”呼之欲出建设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第二个郑州”,呼声最高的两座城市,一个是洛阳,一个是南阳。
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东与郑州接壤,该市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洛阳居天下之中,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洛阳,该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建城史长达4000多年,曾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并且这里还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自古商贸云集,市场繁荣。
如今的洛阳,依旧是中原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该市交通体系完善,陇海线、焦柳线、郑西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加强了洛阳与省内的郑州、开封,以及省外的运城、西安、武汉等城市的互联互通。
依托便利的交通,洛阳吸引周边高质量人才和投资,市内形成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石油化工、以及电子信息等多个优势产业,共同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洛阳一直是河南经济第二大市,2024年前三季度GDP累计高达4336.5亿元,全年有望突破5500亿。接下来,河南也将重点建设洛阳,配合省会郑州,共同打造省内新经济增长极。
南阳则是河南经济第三大市,该市地处河南南侧,与湖北、陕西两省接壤,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该市是国家批复确认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宁西铁路横穿东西,焦枝铁路纵贯南北,沪陕高速、二广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在市内交汇,共同构成立体交通网络布局,极大促进了南阳的对外贸易联系。2024年前三季度,南阳GDP累计3591.16亿元,增速6.2%,发展势头强劲。
确认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后,南阳与郑州一个主北一个主南,各自发挥强大的辐射带动效用,可有效平衡河南地区发展,提振全省的影响力和与国内外的连接度,以及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