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正式批复无锡,将其升级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苏州、常州、无锡三大中心城市紧紧相邻,有望助力长三角向“世界级”城市群大跨步迈进,那么,此次中央为何选中无锡?无锡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又将带来哪些新机遇?
无锡的区位优势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北岸,属于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该市境遇分为两部分,中间被常州间隔,总面积4627.47平方公里。无锡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其东侧与江苏第一大市苏州相连,北临长江,与泰州市隔江相望,西南距离江苏省会南京大约183公里,东南距离上海约132公里左右,该市依山傍水、襟湖带江,自古便是苏南地区重要的交通中转站和商品贸易集散地。
无锡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截止到2024年,铁路运营里程达到了110.8公里,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是北京与上海之间最便捷的快速通道之一,位于中途站的无锡,凭借这一铁路,极大缩短了与北京上海之间的时空距离,去年12月27日,盐泰锡常宜铁路正式开工建设,这条铁路呈南北走向,北起江苏盐城,连接泰州,通过隧道跨越长江,经无锡、常州,最终接入宜兴。铁路新建正线全长311公里,被视为是长三角地区的交通“中轴线”,建成后,将极大促进苏北与苏南各地区的互联互通。
在公路方面,无锡公路总里程长达7652.7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5.70公里,太湖大道、中环快速路、312国道等干线公路,承担着无锡主要人流和货物交通功能。
在水运方面,无锡地处长江中下游,属太湖流域,水系发达,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 目前无锡现有内河航道204条,总里程高达1687公里,港口码头多达481个。京杭大运河无锡段2023年船舶通行量超40万艘。今年元旦当天,京杭大运河与锡澄运河交汇处的平地开河航段正式通航,通过锡澄运河可直达江阴实现通江达海,相较于之前,航程缩短了67公里,不仅节省了运输成本,还提高了航运效率,极大促进了无锡河海联运的能力。
另外,无锡境内的硕放国际机场还是一座区域性枢纽机场,助力无锡振翅发展低空经济,加速无锡高质量对外开放水平。
无锡特殊的产业布局因紧邻上海,无锡的工商业发展,也与上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早在上世纪30年代,无锡便成为了上海农业消费品以及出口生丝的重要生产基地,多年来,随着无锡与上海产业互动和科技合作,无锡进一步承接上海工业生产任务,形成多元化产业结构,境内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在地标性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其中在物联网方面,无锡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涉及交通、物流、环保、安防等多个领域。截止到2023年,无锡物联网全口径产业规模达到了4511.6亿元,在江苏境内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无锡物联网企业在全球60多个国家及地区,承建或参建了超700个相关应用工程项目,无锡也因此被冠有“物联网之都”的称号。
在集成电路方面,无锡同样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从原材料到设计制造,再到封测环环相扣,2023年产值高达2400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
生物医药上,无锡境内拥有超500家相关企业,2023年全市生物医药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不只是生产能力强劲,无锡在这一领域还具备强大的创新和研发能力,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凭借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产业集群,近年来,无锡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市场潜力,2023年无锡GDP达到了1.55万亿元,在省内位居第三,仅次于苏州和南京。2024年前三季度,无锡生产总值已经累计达到1.15万亿,预计全年将突破1.6万亿,未来,产业规模也将迈上上千亿新台阶。
为明确无锡定位,助力无锡进一步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央批复无锡新规划,将无锡升级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长三角三大中心已明确从位置上来看,苏州、常州和无锡位置相邻,都是受上海辐射影响最大的城市,其中苏州被明确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无锡和常州则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三市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改开之后,苏锡常地区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并形成了远近闻名的“苏南模式”。如今苏锡常都市圈更是江苏省内经济最强劲的都市圈,经济总量达到了5万亿元,足以匹敌上海。
随着我国对各省市的详细定位,明确了各地区发展方向和未来目标,苏锡常在地域上也将更加紧密,有助于协同区域一体化发展,助力长三角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