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中国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的“宿敌”,大部分人脑子里蹦出来的,估计是特朗普。
这个曾经当过美国总统、并且即将再次当总统的人,天天在他的真相社交上“嘴炮外交”的商人总统,确实让中国吃了不少苦头。
但真要论难对付,特朗普只能算是一个凑热闹的,不能不防的是另一位低调却精明的幕后高手。
那么这位高手是谁呢?为什么他会让人感觉难以琢磨呢?
一、不动声色的布局王杰克·沙利文,现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
这个人要说起来可不一般,他虽然年纪不大,他是1976年出生,现在也不过才48岁,但却一直是美国政治圈的顶流选手。
从希拉里竞选团队的高级顾问,到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操盘手,沙利文的经历堪称是打怪升级的典范。
他不是那种高调发言的大喇叭,但却善于深挖细节、制定策略,堪称美国对华政策背后的超级大脑。
咱们中国和沙利文之间的“梁子”最早可以追溯到奥巴马时期,当时他是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的负责人,主导过“重返亚太”战略。
其实这套策略的核心,就是通过拉拢盟友给中国施加压力,让中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力下降。
比如,美国大力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就是平时说到的那个TPP,这个协定就试图构建一个排除中国的经济圈子。
美国后来频繁在南海进行所谓的自由航行,一直在制造着一些紧张氛围,可以说,这一切背后,都有沙利文的影子。
到了拜登时代,沙利文更是彻底站上了对华政策的C位,他主张“竞争、合作、对抗”三手抓,对华政策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表面笑嘻嘻,心里腹黑黑。”
沙利文一方面高调说要管控双方的分歧,以避免冲突的升级,可另一方面却拉着盟友,在科技、经济等领域对中国层层封锁。
或许这个人在美国看来,堪称是一个人才,因为他的存在,让美国和中国的关系面子上真得不至于太差,相反还看起来和美一片。
然而深度透视以后就发现,沙利文这个人是非常不简单的,那么中国的另外一个对头特朗普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二、天上掉下个“川活宝”特朗普和沙利文完全是两个风格,沙利文属于那种“安静的深水流”,至于特朗普嘛,中国人这里有句话形容得特别到位——“咋咋呼呼”。
特朗普他当总统的时候,基本靠两张嘴:一张是自己的嘴,一张是他的社交媒体真相社交的嘴。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全面开始,当时特朗普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挥舞关税大棒,连夜开出几千亿商品清单。
那之后的短短几个月里,中美贸易从“你好我好大家好”变成了“你制裁我,我反制你”。
特朗普这个人有意思的地方是,他的行事风格特别随性,再加上他是一国之总统,难免让人纠结。
一方面,特朗普总是嚷着“中国吃下了蛋糕,美国就要亏了”,他誓言一定要让中国“付出代价”。
可另一方面,他又时不时抛出一些合作信号。
众所周知的是,特朗普和他的家人曾经还来到过中国的故宫,大大游览了一番。
可再看看他在社交媒体非要让中国如何如何的言论,就会发现,特朗普这种“翻脸比翻书快”的行为,让中方非常头疼。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的随意性也让他难以形成真正长期的、系统性的对华政策。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美国的不同策略,中国应如何对付呢?
三、挑选利益,逐个突破中国对付特朗普,像是和一个脾气暴躁的人谈生意。
特朗普有时候大喊大叫,但你只要找到他的利益点,比如经济数据好看、股市稳定,他也会回过头来和你握手言欢。
但沙利文不一样,他背后站着整个美国的外交班子,他的思路是系统性的、全盘布局的。
他做的事哪怕一时没看到效果,也可能在几年后给中国带来巨大麻烦,比如,最近的芯片禁令就是典型例子。
沙利文一直强调“关键技术优势”,他还主张“精准打击”中国的高端科技产业,这种打法,就像下围棋,一步接一步,很难破解。
沙利文的难对付,不仅在于他的棋下得深,还在于他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在职期间。
即便将来下台,他也完全有可能通过智库、大学或其他机构继续推动他的政策理念。
毕竟美国政治圈有个特点,那就是“政客不退,影响力不散”,比如很多离职官员转身去智库授课、演讲,继续对国家政策发挥影响力。
对中国来说,沙利文最大的威胁在于,他不光自己是稳、准、狠的,他还特别擅长团结盟友。
从“美英澳三方协议”,就是俗称的AUKUS,到对华技术封锁,他不断拉拢其他国家,试图把中国围禁起来。
这种打法,叫做“众人拾柴火焰高”,把其他盟友团结起来,比特朗普那种单枪匹马的大嘴巴可怕多了。
所以中国要应对沙利文这样的人,除了继续坚持自己的底线,还需要更灵活、更主动的策略。
可以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再比如,加快科技自立,把核心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特朗普像是一阵狂风,吹得人措手不及,但风一过就没了痕迹;沙利文则像是一条慢慢渗透的水流,不知不觉间就能改变地形。
中国要“防风”,更要“防水”,两手都得硬。
总的来说,中美关系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未来,这两位角色可能会继续以不同方式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而中国要在这个大棋盘里摸爬滚打,找准自己的方向。
大国博弈,从来没有剧终的一天,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谁能走得更远、站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