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洛阳机车厂”在全国都有名,据说那时的拖拉机、火车头,一多半都产自河南洛阳;火车头的产值先不提,1987年的“洛机厂”出了一件怪事,厂房改造时竟然挖出了“外星人”。
洛阳是千年古都,说“遍地文物”也不夸张,因此“发现古墓”并不奇怪;考古队赶到,初步勘察的结果是:古墓应为东汉时期的产物,随后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又难住了专家。
初时,考古队认定这座古墓已被前人光顾过,因此并未出土太过特殊的东西,甚至因为没有文字,连墓主人是谁都难以确定,直到出土一件青铜器后。
简单点描述,这是一件高约15.5厘米,底径9.5 厘米,重约1.5公斤,通体鎏金的“青铜人偶”;乍一看,这件青铜人大抵呈跪坐状,怀里抱着一只长方形的盒子,背上居然长着一对大翅膀。
提起“翅膀”,别说考古专家,就是普通队员也想到了那本上古奇书,即至今不知作者是谁、著于什么年代的《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记载,比翼鸟栖息地的东南方,上古时有一个“羽民国”,顾名思义,那里的人身披羽毛,背生双翅。
不仅《山海经》,后世《太平御览》中也有提及,还说“羽民国”距离九嶷山四万三千里;这可不是一句废话,九嶷在书中是“神山”,也代指中原,“距离中原四万三千里”,明显不是华夏子孙了。
也因如此,“羽人”生的目邃颧高,五官和面部特征完全不像中原人,尤其一对长过头顶的大耳朵更显诡异;出土的这件“青铜人”,明显符合《山海经》、《太平御览》中记载的“羽人”形象,它怀里抱着的箱子又是什么呢?
汉乐府《长歌行》记载“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导我上太华,揽芝获赤幢。来到主人门,奉药一玉箱;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发白复更黑,延年寿命长。”
以此为据,“羽人”的箱子里应该是能延年益寿的“仙药”;说到这,专家似乎已经弄懂了这件青铜器的含义,但那对“大翅膀”却又引起了非议。
直白点讲,这对汉代青铜“翅膀”的线条和纹理太过流畅,乍一看极富艺术感,但仔细看,似乎又蕴含着某种高等数学的味道。
这也是关键所在,有人认为:青铜质地坚硬,不易塑形,能把“翅膀”塑造的如此细腻微妙,这样的技艺不应该出现在汉代,甚至今天有机械辅助,想造出这样“玄奥”的青铜器,也不是一件易事。
既然汉代人造不出这样的“青铜翅膀”,那这件“羽人”又是怎么来的?
有道是“艺术源于现实”,汉代人造不出这样的青铜器,难道“外星人”也造不出吗?或许早在千年前,真正的“羽人”就已经造访过地球,而且留下了自己的塑像。
这种观点还是挺有市场的,不仅是这件青铜羽人,传说“秦始皇曾与外星人谈判”,这也是快速扫六合的原因,同时让秦始皇迷上了炼丹修仙。
秦、汉距离不算太远,汉代人同样痴迷方丹;又或许汉代人真的见过“羽人”,因此出现“外星人”塑像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拍电视,出现“外星人”、“穿越”等不算稀奇,但放在严谨的历史学术上,类似观点就不被专家承认了。
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古人对“不可为”的思想寄托,并根据鸟禽等带翅膀的生物,创造出了“会飞的仙人”形象。
身上长羽毛、有翅膀,这只是“仙人”的初级构思。
之后又经道教等各路文化的加工塑形,逐渐形成了今天常见的“神仙”,形象也逐渐趋于人像化,没了羽毛和翅膀,代替的则是“平地飞升”、“御剑飞行”等。
主流专家还特意指出“古丝绸之路”,说“羽人”形象很可能源于西域,是古中原人对西域人的一种“夸张”塑造。
这既说明了古丝绸之路广泛而伟大的影响,同时也讲了“羽人”的原型出处,或许古西域不少地方的人,在中原汉代时,他们真的是身披羽毛,背插翅膀的形象呢。
“外星人说”也好、“古西域说”也罢,今人终究猜不透古人的心思;如今,这件“鎏金铜羽人”就珍藏在洛阳博物馆,有兴趣不妨亲自去看看那对“细腻的大翅膀”。
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们现在的课本上的画也像鬼一样,几千年以后那时候的人会不会以为现在的人就是这个样子[呲牙笑]
第一个长得好像黄渤[呲牙笑]
这不是上海那个偷东西的摩尔人吗?原来这些高等货祖先都是归为陪葬品一类的[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有宛渠人,驶沦波舟而来,其上天入地,御波蹈海,日行万里,无所不能。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如亲见。[笑着哭]
去洛博没见啊,又被国博借走了?[笑着哭]
大汉民族想象丰富多彩,羽化升仙。不愧是华夏圣都,中华祖庭。
远看有点像鬼,可怖!!!
没见过老外[得瑟]
月光宝盒
阿凡达
小编不知道我国古代道士中有羽士的吗?而且术有专攻,古代很多技术也不是现在能达到的,比如四川盐亭的五色丝,那是培育的天然能吐出五色蚕丝的品种,而且只有普通丝的三分之一粗细、半透明、韧性是普通丝五倍。唐朝穿5件还能清晰看见痣的比肩蝉翼薄的衣服,三星堆的象牙雕、青铜器、玉器、金器、丝绸……!
不是翅膀,是披肩吧
哪里像翅膀,我看像披肩!
五官明显显示不是我族人士!
这个是扁鹊
有没有可能当时的时代是一种想象
羽化而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