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中考报名安排新鲜出炉!和去年相比,时间提前了十多天,不过报名对象、条件和方式这些,变化倒不是很大。今天就帮家长们梳理下那些需要注意的关键信息。
1、成都的初三应届生(包括借考生)、回城生和往届生,都得参加中考报名。这个报名号可重要,后续的中考统考、填报志愿还有高中录取,都离不开它,就像是考生的专属ID一样。
2、报名全程在网上进行,按照系统步骤一步步操作,并不复杂。但一定要仔细核对系统里的个人信息,还有地理生物成绩,看看有没有错误。要是碰到不明白的地方,别轻信小道消息,直接拨打官方公布的咨询电话问清楚。
3、统一报名时间是2月28日-3月4日。要是之后想变更户籍、升学区域,最晚6月10日就得提交申请。也就是说,中考前还能通过变更户籍来更换考区。
这也表明,2025年成都中考依旧存在考区限制。除了那些经过批准能跨区招生的高中,大部分高中只能在本考区招生,考生也只能填报本考区的高中。比如说,七中八一只在“5+2”区招生,都江堰考区的学生就没办法报考。
所以大家在确定目标高中时,一定要确认自己所在考区是不是在目标高中的招生范围内,要是有选择考区的条件,可得好好规划,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升学方式。
4、交验材料这块,不同类型的考生需要准备的东西不一样,现在就可以着手准备起来了。

学籍和户籍都在成都的应届生,还有只有学籍在成都且申请在成都中考升学的应届生,这两类考生交验材料相对简单,带上户口簿就行。中考报名、体考、实验操作考试、政史会考、中考统考这些,跟着学校安排走就好。
但学籍不在成都,户籍在成都且回成都中考升学的应届生,以及成都户籍的往届生,除了上述材料,还得准备身份证、会考成绩、体育考核成绩等,中考相关考试安排由户籍地招考机构负责。
5、如果学籍、户籍不在同一招生区域,比如学籍在“5+2”考区,户籍在温江、双流等其他考区,那就得二选一确定升学区域(考区),后续填报志愿和录取都按照选定考区的政策来执行。成都中考虽然是全市统一组织考试、阅卷,但录取是分考区进行的。后文详细讲讲选择考区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6、在成都上初中,但户籍不在成都,符合享受本地户籍待遇的考生,例如进藏干部职工子女、在蓉港澳籍考生、在蓉台胞子女、在蓉外籍考生,报名结束后,4月17日前将申请表和证明材料交到学校。没在成都上初中的,先到招考机构审查资格后再办理报名手续。
清楚了以上6点信息,这次中考报名基本就能顺利完成。接下来把第5点内容展开说一下,学籍、户籍不在同一招生区域的考生应该注意些什么?怎么选对自己更有利呢?
不同考区有何差异?
参照2024年中考政策,成都全市划分为17个中考考区,其中“5+2”为一个考区,另外16个区(市)县各为一个考区。

考区明确规定了高中的招生范围和考生的报考范围。“5+2”考区的高中在“5+2”区招生,“5+2”考区的考生也只能报考“5+2”区的高中;双流考区同理,高中在双流区招生,考生也只能报双流区的高中。(特殊跨区域招生计划除外)
不同考区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高中数量和录取分数上。
“5+2”考区高中数量最多,优质高中也更集中,其他考区的王牌高中还会在“5+2”考区招生,在这儿升学,可选择的高中超多,这是其他考区没法比的优势。不过,“5+2”考区的录取分数比其他考区高不少。像2024年,“5+2”考区要545分才能填报重高,双流区501分就行,简阳市487分就达到重高填报线了。普高线,“5+2”考区和简阳市考区的相差足足105分。
另外,考区还会影响考生是统招生还是调剂生的身份。学籍、户籍不在同一个考区时,选学籍地,考生就是学籍所在考区的调剂生;选户籍地,就是户籍所在考区的统招生。
一般来说,大多数高中招收调剂生的人数比统招生少,所以调剂生的录取线往往比统招生高。比如2024年,成都英才学校统招线609分,调剂线611分;华西中学统招线572分,调剂线582分;双流中学统招线573分,调剂线591分;龙泉中学统招线563分,调剂线572分。
当然,也有调剂线低于或等于统招线的情况,具体得结合学校来看。
如何选择适合考区?
那到底该如何选择适合的考区呢?比较多的考生纠结的是在 “5+2” 区以调剂生身份升学,还是回户籍地以统招生身份升学。咱们就围绕这种情况来分析。
在 “5+2” 区以调剂生身份升学,能选择的高中范围更广,“5+2” 区内和区外的都能考虑。但整体录取分数偏高,而且可能会遇到目标高中调剂线高于统招线的情况。
要是回户籍地以统招生身份升学,当地重高线更低,进重点高中相对容易些,高中录取线也比 “5+2” 考区低,升学难度整体小一些。不过能选择的高中数量有限,如果还想报考 “5+2” 考区高中的项目班计划或者四七九分校郊县班计划,录取线可不低。
其实,考区的选择并没有固定标准,关键还是看考生的成绩水平。成绩比较突出、有竞争力的同学,可以去 “5+2” 考区拼搏一下;成绩相对没那么突出的同学,在另外16个考区或许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高中。
要是户籍在 “5+2” 区、学籍在其他考区,选择的思路也是一样的,结合自己的成绩,分析在哪个考区升学更有优势,再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