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春风如剪,剪不断的是江南细雨,剪不断的还有那些藏在生活角落里的健康隐患。特别是肾脏这个“闷声不响”的器官,一旦出问题,就像一口老井塌了底,不响则已,一响惊人。
春季原本是养生的大好时节,可偏偏有些人一不留神,招来了“病上加病”的肾中祸。
春日里,肾最怕的不是寒,而是“湿”和“懒”不少人以为冬天冷,肾最容易受寒,其实不然。春天虽暖,却也是“湿邪”最猖狂的季节。

湿气好比是个赖皮蛇,一旦缠上身体,尤其是肾脏,就容易引起沉重、乏力、水肿、尿少等一系列症状。
中医讲“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而肾本来就属水,阳气不足时,湿气就更容易趁虚而入。
尤其是南方潮湿地区,一觉醒来,被褥都能拧出水来,许多老年人、小孩,甚至年轻上班族,春季一过就开始脚肿、脸浮、尿频尿急,虽不剧痛,却如蚂蚁啃骨,日久成疾。
此外,现代研究也发现,肾小管对水和电解质的调节功能,在高湿环境中会受到抑制。
《国际肾病研究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phrology Research)在2022年的一项研究指出,长期生活在高湿度条件下的居民,其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干燥环境人群,肾功能衰退的风险增加了18%。

有句老话说得好,“水清则无鱼,尿清则伤肾”。这话虽不全对,却点出了一个关键:尿液其实是肾脏的晴雨表。
春季若发现小便颜色过淡、次数频繁、泡沫多且久久不散,千万别掉以轻心。
临床上,泡沫尿常常是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的表现,蛋白漏出所致。尤其是年轻人,喜欢健身,盲目高蛋白饮食,加上春季湿热内生,极易诱发“隐匿性肾炎”,一查才发现肌酐升高、尿蛋白超标。
更可怕的是,这类病症早期几乎无感,等到症状明显时,病情已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2023年《中华肾脏病杂志》一项覆盖全国六省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岁以下人群中,因高蛋白摄入及熬夜、久坐、饮水不足等行为诱发的早期肾损伤占比高达22%,其中南方沿海地区占比尤高。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觉不养肾反伤肾春天一到,许多人犯“春困”,一天到晚昏昏沉沉。有人以为多睡点能补肾,其实不然。
睡觉时间不对、姿势不对,反而会给肾脏添堵添乱。
比如,长期趴睡,容易压迫肾区血管,导致供血不足;而熬夜、作息紊乱,更直接打乱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节律。《哈佛医学院慢性病研究中心》曾指出,夜间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群,其肾脏功能异常风险比睡眠规律者高出31%。

尤其是夜班族、司机、网约车师傅这些夜间工作者,更是肾病潜在高危人群。
而中医对此也早有论述,《黄帝内经》曰:“卧则血归于肝,肾藏精。
”睡眠质量不好,肾精无以藏,久之必虚。
饮食不忌嘴,肾脏哭得最凶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口腹之欲”最旺的时节。
韭菜、春笋、香椿,一样一样都香得让人直咽口水。可这些“春鲜”吃不得太猛。

尤其是春笋,虽美味却含有较多草酸,容易与体内钙结合,形成肾结石。
此外,香椿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食用不当也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
还有那些市面上流行的“养生茶”“排毒果汁”,动辄加入大量利尿成分,表面上是“排毒”,实则是“拔干”肾脏的水分,时间一久,肾脏如同抽丝剥茧般耗损。
更有甚者,一些人偏好高盐、高油、高糖饮食,春季聚会多、外卖频繁,长此以往,肾脏如同被压上三座大山,“喘不上气来”。

2024年《英国营养学杂志》一篇研究表明,每日盐摄入超过10克的人群,其肾小球硬化发生率比控制在6克以内的人高出47%。
运动虽好,过度反伤肾春风送暖,很多人开始跑步、骑行、登山,甚至挑战马拉松。
运动固然是好事,但“春练不当”也易伤肾。尤其是剧烈运动后不及时补水,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肌红蛋白大量释放进入血液,堵塞肾小管,轻者尿液酱油色,重者直接急性肾衰竭。

2023年“广东中山马拉松”就曾出现两例因训练过度、饮水不足导致急性肾衰的选手,所幸抢救及时,未留后患。
此外,部分中老年人喜欢晨练,却忽视了“肾阳未升”的生理节律。
清晨五六点,人体阳气尚弱,若穿得太薄,迎风锻炼,寒湿邪气极易侵入肾脏,导致腰膝酸软、尿频尿急、畏寒肢冷等问题。
肾病患者,这些春季行为要避开1. 贪凉冲澡:春季气温回升,不少人洗冷水澡图个“清爽”,殊不知湿寒直入肾经,导致肾阳受损。

2. 乱吃药补肾:市面上所谓“补肾良药”五花八门,其中不少含马兜铃酸、重金属,肾毒性极强,千万别随便吃。
3. 长期憋尿:工作太忙、懒得上厕所,长时间憋尿会导致膀胱压力升高,反流进肾,诱发肾盂肾炎。
4. 不喝水或喝错水:春季出汗增多,水分流失更快,若总是靠奶茶、饮料补水,不仅无法解渴,还会增加肾脏负担。

· 饮食方面:北方人可多喝点红豆薏米水祛湿,南方人可配合茯苓、芡实煲汤健脾利水。
· 少吃腌制品,避免高蛋白摄入过量。
· 作息方面:尽量晚上11点前入睡,避免熬夜刷手机。
· 中午若困,可小憩20分钟,不宜超过半小时。
· 运动方面:推荐早上9点后或下午4点前锻炼,速度放缓,注重柔性运动,如太极、八段锦、慢走等。

· 情绪方面:春季易怒伤肝,而肝肾同源,情绪一乱,肾也跟着“翻船”。
· 可多听音乐、养花、晒太阳舒缓心情。
肾脏,是身体的“后勤部长”,不能累不能吓不能饿肾脏不像心脏那样跳动有声,也不像皮肤那样疼痛明显,它更像个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可一旦这头黄牛倒下了,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正如《柳叶刀·肾病卷》2023年全球肾病负担报告指出,全球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病,而大多数患者在被确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

春天是调养的好时节,也是肾病潜伏的“试金石”。顺了天时、顺了地利,千万别把人和肾给“逆了”。
“春不养肾,夏必受苦”,这话留在嘴边,胜过千言万语的提醒。
引用资料来源:
1. 《国际肾病研究杂志》2022年第4期,关于高湿度环境与肾功能关系研究
2. 《中华肾脏病杂志》2023年第9期,中国早期肾病流行病学调查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