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火化前,乔冠华趴在灵柩上痛哭:我做你的子女送你最后一程

老高看历史 2024-08-17 03:24:50

1976年1月8日,天色阴沉,北京城笼罩在一片悲伤的氛围中。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位身材瘦削的中年男子伏在灵柩上,泪如雨下。他就是时任外交部长的乔冠华,而躺在灵柩中的,是他一生的导师、中国总理周恩来。

"总理啊,你一生无儿无女,今天我就作为你的子女送你最后一程吧!"乔冠华哽咽着说道。这句话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周恩来与乔冠华之间,究竟有着怎样深厚的感情?为何乔冠华会以"子女"自居?他们之间的师徒情谊,又经历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伯乐与千里马:周恩来对乔冠华的赏识与栽培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艰苦卓绝的阶段。在这个国家危难的时刻,25岁的乔冠华放弃了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毅然回国投身抗战。他来到广州,目睹了这座城市沦陷的惨状。这一幕深深刺痛了乔冠华的心,更加坚定了他报国的决心。

乔冠华辗转来到香港,在《时事晚报》担任主编。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乔木",开始了他的文字抗战。短短半年时间,乔冠华就写下了50多万字的社论。他的文章犀利深刻,对时局的分析入木三分,很快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

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和重庆的周恩来,都对乔木的文章赞不绝口。毛泽东评价说,乔木的社论有分析有气势,犹如千军万马,足以抵得上两个坦克师的杀伤力。周恩来则称赞乔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1942年,乔冠华通过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向党中央提出入党申请。周恩来对此高度重视,他特别指出:"批准一个乔冠华入党,可以团结一大批知识分子。"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周恩来对乔冠华才能的肯定,更显示出他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和团结。

乔冠华很快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周恩来的眼光。在完成撤离文化人士由香港返回内地的任务中,乔冠华表现出色。他不仅效率极高,还确保了所有人的安全。这次行动的成功,进一步增强了周恩来对乔冠华的信任。

1942年,乔冠华来到重庆,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这次会面,对乔冠华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周恩来亲切地握住乔冠华的手,表达了对他的关怀。乔冠华原本以为周恩来会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伟人形象,没想到站在他面前的却像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辈。

在汇报工作时,周恩来温和地说:"你在香港的工作干得很出色,任务完成得很好!你受苦了!你讲的这些情况很有意思,也很重要。"这番话不仅肯定了乔冠华的工作能力,还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和赏识。

乔冠华深受鼓舞,立即表示要安排工作。然而,周恩来却和蔼地要他先休息几天,还细心叮嘱他要好好调理肠胃。乔冠华没想到日理万机的周恩来竟然能了解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内心更加坚定了要好好工作、完成周恩来交代任务的决心。

周恩来通过与乔冠华的交谈,更加确信这位年轻人的潜力。他认为,只要好好栽培,乔冠华必定能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于是,周恩来为乔冠华安排了《新华日报》旗下《群众月刊》的主编工作,并让他参加共产党的外事活动,以培养他的口才和外交能力。

乔冠华欣然接受了周恩来的安排。他一边精心撰写社论,一边在周恩来身边学习工作。周恩来的每一个指示,每一次批评,乔冠华都认真记在心里,努力改进。在周恩来的悉心栽培下,乔冠华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提升。

这段时期,乔冠华不仅在工作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个人生活方面也迎来了重要转折。正是在外事活动中,乔冠华结识了未来的妻子龚澎。周恩来细心观察到两人之间的情愫,适时地给予了点拨和帮助,促成了这段佳缘。

周恩来对乔冠华的赏识和栽培,不仅仅局限于工作层面,还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乔冠华深深感受到了周恩来的爱护,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跟随周恩来、为党和国家奋斗终生的决心。

二、亦师亦友:周恩来对乔冠华的关怀与指导

自重庆初次见面后,周恩来对乔冠华的关怀与指导从未间断。新中国成立之际,周恩来深知外交工作的重要性,他看中了乔冠华的才能和潜力,决定将其纳入外交队伍。1949年10月,周恩来亲自安排乔冠华进入外交部工作,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

在外交部,乔冠华从一名普通干部做起。周恩来常常抽出时间,亲自指导乔冠华的工作。有一次,周恩来让乔冠华起草一份重要的外交文件。乔冠华连夜奋战,完成了初稿。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就亲自审阅了文件,并对乔冠华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他也指出了文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耐心地教导乔冠华如何在措辞上更加精准,如何在表达上更具外交智慧。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决定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在这个关键时刻,周恩来再次想到了乔冠华。他认为,乔冠华的语言能力和外交才能在即将到来的谈判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于是,周恩来亲自找到乔冠华,告诉他即将担任中国代表团的重要成员,参与朝鲜停战谈判。

面对这个艰巨的任务,乔冠华既感到荣幸,又感到压力巨大。周恩来看出了他的忧虑,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乔啊,不要担心。你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记住,谈判桌上的较量,比战场上的较量更需要智慧和勇气。你要沉着冷静,用事实和理据说话,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灵活变通。"

在谈判期间,周恩来始终关注着谈判的进展。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乔冠华都会及时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总是能给出精辟的指导意见,帮助乔冠华化解难题。有一次,美方代表提出了一个刁钻的条件,试图在谈判中占据上风。乔冠华一时不知如何应对,立即向周恩来请教。周恩来听后,微微一笑,说道:"小乔,你要学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们提出这个条件,是想给我们设置障碍。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提出我们的条件,让他们也尝尝这种滋味。"

在周恩来的指导下,乔冠华巧妙地应对了美方的刁难,不仅化解了危机,还为中方赢得了主动权。这次经历让乔冠华深刻体会到了周恩来外交智慧的精髓,也让他在外交谈判的艺术上有了质的飞跃。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周恩来亲自率团参加。他特意带上了乔冠华,让他在国际舞台上历练。在会议期间,周恩来多次让乔冠华参与重要讨论,并鼓励他直接与各国代表交流。周恩来的用意很明显,他希望乔冠华能够在实践中成长,为今后担任更重要的外交工作做准备。

会议结束后,周恩来对乔冠华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小乔,你在会议上的表现很好。你的外语能力、应变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你还要继续努力,学会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把握平衡,学会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国家的合理诉求。外交工作,就是要在这种平衡中寻求最大公约数。"

周恩来的这番话,成为了乔冠华日后外交工作的指导方针。他深深地铭记在心,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践行。

除了工作上的指导,周恩来对乔冠华的生活也十分关心。1956年,乔冠华的妻子龚澎生病住院,周恩来得知后,立即安排最好的医生为她诊治。他还多次亲自到医院探望,询问病情,给予鼓励。这种关怀让乔冠华深受感动,更加坚定了他对周恩来的敬意和忠诚。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恩来和乔冠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在工作中,周恩来是严格的导师;在生活中,他则像一个慈祥的长辈。每当乔冠华遇到困难或疑惑时,周恩来总是耐心地倾听,给予建议和支持。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乔冠华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获得了巨大的成长。

1958年,乔冠华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在就职仪式上,周恩来亲自为他颁发任命状。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小乔,这个职务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你要时刻牢记,我们的外交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也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其他国家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外交家。"

三、风雨同舟:周恩来对乔冠华的信任与扶持

在中国外交史上,周恩来和乔冠华的名字常常被并列提及。这不仅因为他们都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更因为在动荡的岁月里,周恩来对乔冠华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任和支持。

1967年,周恩来在一次外交部的会议上,再次强调了乔冠华的重要性。他说:"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更需要像乔冠华同志这样熟悉外交业务、有丰富经验的干部。大家要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继续做好外交工作。"这番话不仅是对乔冠华的肯定,也是对整个外交系统的鼓励。

1971年,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周恩来意识到,这是中国外交的重要机遇,需要有经验的外交官来处理。他果断决定将乔冠华调回外交部工作。

乔冠华重返外交岗位后,立即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周恩来亲自选派乔冠华作为中国代表团的重要成员,参加联合国大会。

在联合国大会上,乔冠华凭借多年的外交经验和语言优势,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他的精彩发言和灵活应对,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周恩来在北京密切关注着乔冠华的表现,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周恩来亲自主持接待工作,并特意安排乔冠华参与其中。在一次重要的会谈中,周恩来让乔冠华坐在自己身边,并多次请他发表意见。这种安排不仅体现了周恩来对乔冠华的信任,也让美方看到了中国外交队伍的实力。

尼克松访华结束后,周恩来对乔冠华说:"小乔,这次你的表现很好。你要继续努力,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做出更大贡献。"这番话既是鼓励,也是嘱托,让乔冠华深感责任重大。

1973年,周恩来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尽管身体不适,他仍然坚持工作,并且格外关注外交工作的传承问题。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周恩来特别提到了乔冠华:"乔冠华同志是我们外交战线上的老同志了,他有丰富的经验,懂得外交的艺术。我希望大家向他学习,把我们的外交事业继续发展下去。"

1974年,乔冠华被任命为外交部长。这一任命得到了周恩来的大力支持。在就职仪式上,周恩来亲自为乔冠华颁发任命状,并语重心长地说:"小乔,你终于坐到这个位置上了。这不仅是对你多年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责任。我相信你能够胜任这个职务,继续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贡献。"

接任外交部长后,乔冠华继续秉承周恩来的外交思想,积极开展工作。他多次出访,巩固和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关系。每次出访前,他都会向周恩来汇报工作计划,听取指示。周恩来虽然身体日渐虚弱,但仍然关心外交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1975年,周恩来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即便如此,他仍然坚持工作,并多次与乔冠华讨论外交事务。在一次谈话中,周恩来握着乔冠华的手说:"小乔,我们共事多年,你是我最信任的外交干部之一。我可能不久于人世了,希望你能继续为我们的外交事业奋斗。"这番话让乔冠华深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他继承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决心。

四、继往开来:乔冠华传承和发展周恩来的外交思想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与世长辞。这位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和卓越领导人的离去,给整个外交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作为周恩来多年培养的得力助手,乔冠华肩负起了传承和发展周恩来外交思想的重任。

在周恩来逝世后的第一次外交部工作会议上,乔冠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回顾了周恩来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乔冠华说:"周总理为我们树立了外交工作的典范。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高超的外交艺术和谈判技巧,学习他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对同志的关心爱护。"

为了更好地传承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乔冠华组织外交部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他要求每个外交官都要深入学习周恩来的外交著作和讲话,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乔冠华还亲自编写了《周恩来外交思想学习纲要》,系统总结了周恩来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为外交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对外工作中,乔冠华始终坚持周恩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6年2月,乔冠华率团访问日本。在与日本外相三木武夫会谈时,乔冠华重申了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立场。他说:"周总理生前多次强调,中日两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完全可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我们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进。"这次访问进一步巩固了中日关系,体现了周恩来外交思想的持续影响。

在处理复杂的国际问题时,乔冠华充分运用了周恩来的外交智慧。1976年4月,安哥拉内战爆发,局势复杂。乔冠华召集外交部相关部门,研究对策。他回忆起周恩来处理类似问题的方法,强调要全面分析局势,不轻易表态。最终,中国采取了谨慎的态度,既支持安哥拉人民的正义斗争,又避免直接卷入冲突,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乔冠华还特别注重发展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这是周恩来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76年7月,乔冠华访问了多个非洲国家。在坦桑尼亚,乔冠华参观了由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他对坦桑尼亚官员说:"周总理生前非常重视这个项目。它不仅是中非友谊的象征,也体现了我们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决心。我们将继续沿着周总理开创的道路,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合作。"

在外交人才培养方面,乔冠华也继承了周恩来的理念。他多次强调要培养"又红又专"的外交干部。1976年9月,乔冠华在外交学院的一次讲话中说:"周总理常说,做外交工作既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又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我们要培养既懂政治、又懂外语、又懂国际关系的复合型人才。"在他的推动下,外交部加强了干部培训,提高了外交队伍的整体素质。

乔冠华还特别重视外交工作的创新。他认为,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周恩来的外交思想。1976年11月,乔冠华在一次部务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学习周总理与时俱进的精神。国际形势在变化,我们的外交工作也要适应新形势。要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同时,不断创新外交方法和手段。"

在具体工作中,乔冠华积极推动中国外交的多元化。他加强了与欧洲国家的交往,推动了中国-欧洲共同体关系的发展。1976年12月,乔冠华访问比利时,与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奥尔托利会谈。这次访问为后来中国与欧洲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奠定了基础。

乔冠华还注重发展中国的多边外交。他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推动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1976年9月,乔冠华率团出席第31届联合国大会。在大会发言中,他重申了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立场,呼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次发言得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在处理中美关系方面,乔冠华也秉承了周恩来的战略思想。尽管1976年中美关系因台湾问题出现波动,但乔冠华始终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他多次强调,中美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两国关系。这种态度为后来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6年底,乔冠华在总结全年外交工作时说:"这一年,我们在周总理开创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深知,要真正继承和发展周总理的外交思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把中国特色的外交事业推向前进。"

五、桃李芬芳:周恩来与乔冠华的外交薪火相传

周恩来与乔冠华的师徒关系,不仅体现在外交实践中,更在于外交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这种传承如同薪火相传,照亮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道路,也为后来的外交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1977年,乔冠华在一次外交部工作会议上回忆道:"周总理常说,外交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期积累和实践。他不仅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成长。"这番话道出了周恩来培养外交人才的独特方式。

周恩来重视实践锻炼。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带领乔冠华等年轻外交官参与重大国际谈判。在会议间隙,周恩来经常与乔冠华等人讨论谈判策略,分析国际形势。这种现场教学,让乔冠华等人深入理解了外交工作的精髓。

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他特意安排乔冠华担任代表团重要成员,参与会议筹备和现场谈判。在一次关键时刻,周恩来让乔冠华起草一份重要声明。乔冠华连夜工作,完成了任务。周恩来仔细审阅后,对乔冠华说:"小乔,你进步很快。这份声明抓住了重点,措辞也很得体。以后这样的工作还要多交给你。"这种信任和鼓励,极大地激励了乔冠华。

周恩来还注重培养外交人才的全面素质。1956年,周恩来在一次外交部会议上强调:"做外交工作,既要懂政治,又要懂经济、文化。要成为多面手。"受此启发,乔冠华开始系统学习经济学和国际法。这些知识在他后来处理复杂国际问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8年,中印边界争端开始显现。周恩来亲自指导乔冠华等人研究历史文献,准备谈判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不仅传授了处理边界问题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乔冠华如何在复杂局势中维护国家利益。这些经验对乔冠华日后处理类似问题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9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周恩来多次与乔冠华等人讨论对策。他强调要冷静分析,不能感情用事。这种理性务实的态度深深影响了乔冠华。1978年,在一次处理中越关系的会议上,乔冠华回忆起周恩来的教导,主张采取冷静克制的态度,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周恩来还十分重视外交人才的语言能力。1962年,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对乔冠华说:"小乔,你的英语很好,但还要学习其他语言。多掌握一门语言,就多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受此鼓励,乔冠华开始学习法语。这项技能在后来处理中国与法语国家关系时派上了用场。

1971年,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周恩来亲自指导乔冠华等人研究美国政策,准备谈判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不仅传授了具体的谈判技巧,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乔冠华如何在大国关系中把握平衡。这些经验为乔冠华后来处理中美关系奠定了基础。

1972年,周恩来陪同尼克松访问杭州。在西湖泛舟时,周恩来特意安排乔冠华与基辛格同船,创造了一个非正式交流的机会。这种灵活多样的外交方式给乔冠华留下了深刻印象。1979年,在一次接待外国客人的活动中,乔冠华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在轻松氛围中达成了重要共识。

周恩来还特别强调外交工作要为国家发展服务。1973年,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对乔冠华说:"外交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政治层面,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这种思想指导乔冠华在后来的工作中,更加注重经济外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1974年,周恩来身患重病,仍坚持工作。他多次与乔冠华讨论国际形势,强调要把握战略机遇期。这种战略思维深深影响了乔冠华。1978年,在讨论改革开放政策时,乔冠华积极支持对外开放,认为这符合国际发展趋势,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周恩来去世后,乔冠华在总结外交工作经验时说:"周总理不仅是我们的领导,更是我们的老师。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外交人才。我们要永远铭记他的教诲,把他的外交思想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在周恩来的培养下,乔冠华从一名普通外交官成长为外交部长,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继承了周恩来的外交思想,还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这种薪火相传的关系,不仅体现了中国外交的连续性,也展现了中国特色外交的生命力。

1 阅读:413
评论列表

老高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