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默写”专项300练(114)

小高语文在线 2025-04-09 01:17:17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迁作史年岁

司马迁《报任安书》谓:“身遭腐刑,而隐忍苟活者,恐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论者遂谓迁遭李陵之祸始发愤作《史记》,而不知非也。其《自序》谓:父谈临卒,属迁论著列代之史。父卒三岁,迁为太史令,即䌷石室金匮①之书。为太史令五年,当太初元年,改正朔,正值孔子《春秋》后五百年之期,于是论次其文。会草创吸锻,而遭李陵之祸,惜其不成,是以就刑而无怨。是迁为太史令即编纂史事五年为太初元年则初为太史令时乃元封二年也。元封二年至天汉二年遭李陵之祸,已十年。又《报任安书》内谓:“安抱不测之罪,将迫季冬,恐卒然不讳,则仆之意终不得达,故略陈之。”安所抱不测之罪,缘戾太子以巫蛊事斩江充②,使安发兵助战,安受其节而不发兵。武帝闻之,以为怀二心,故诏弃市。此书正安坐罪将死之时,则征和二年间事也。自天汉二年至征和二年,又阅八年。统计迁作《史记》,前后共十八年。况安死后,迁尚未亡,必更有删订改削之功,盖书之成凡二十余年也。其《自序》末谓:“自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乃指所述历代之事止于太初,非谓作史岁月至太初而讫也。李延寿作《南》《北史》凡十七年,欧阳修、宋子京修《新唐书》亦十七年,司马温公作《资治通鉴》凡十九年,迁作史之岁月更有过之。合班固作史之岁月并观之,可知编订史事未可聊尔命笔矣。元末修《宋》《辽》《金》三史,不过三年;明初修《元史》,两次设局,不过一年,毋怪乎草率荒谬,为史家最劣也。

史记有后人窜入处

《史记·田儋传赞》,忽言蒯通辨士,著书八十一篇,项羽欲封之而不受,此事与儋何涉而赞及之?《司马相如传赞》谓:“相如虽多虚词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讽一,犹驰骋郑卫之音,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余采其语可论者著于篇”云云。按雄乃哀、平、王莽时人,史迁何由预引其语?此并非少孙⑥所补,而后人窜入者也。《汉书·相如传赞》正同,岂本是班固引雄言作赞,而后人反移作《史记》传赞耶?《外戚世家》叙卫子夫得幸之处,不日今上而日武帝,此或是少孙所改耳。

(节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有删改)

【注】①石室金匮: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②江充:征和二年(前91),江充陷害戾太子刘据,制造巫蛊之祸,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人,后兵败被杀。③褚少孙:西汉经学家,司马迁死后,《史记》流传过程中散失了十篇,仅存目录,褚少孙做了补充、修葺的工作。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是A迁为太史令B即编纂C史事D五年E为太初元年F则初为太史令G时乃元封二年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同“伦”,梳理,与《过秦论》中“廉颇、赵奢之伦”的“伦”意义不同。

B. 不讳,“死亡”的委婉说法,与《陈情表》中“慈父见背”“舅夺母志”作用类似。

C. 阅,阅览,与《兰亭集序》中“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的“览”意义相同。

D. 何由,凭什么,宾语前置,与《归去来兮辞》中“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的“胡为”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认为司马迁是在遭遇李陵之祸后开始写作《史记》的,赵翼认为司马迁开始创作的时间应是司马谈去世三年后,他任太史令开始辑录梳理典藏文献时。

B. 任安因未发兵助戾太子,被武帝认为怀有二心;抱罪待刑时,司马迁写作《报任安书》表白自己的心意,此时是在征和二年,距离元封二年已经过去了十八年。

C. 赵翼用《南史》《北史》《新唐书》《资治通鉴》和《宋》《辽》《金》三史及《元史》等史书的编写时间长短做比较,肯定了司马迁耗费二十多年编写《史记》的精神。

D. 《史记》在流传中曾有部分散佚,后人作了补写,如班固修改《司马相如传赞》,褚少孙在《外戚世家》中记叙卫子夫得宠的地方,不称“今上”而称“武帝”。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合班固作史之岁月并观之,可知编订史事未可聊尔命笔矣。

(2)相如虽多虚词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

14. 论史、读史要读出误读史家本意、史实错讹、编撰不合常理的地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酬赵宫保①致政言怀二首(其一)

曾巩

谠②论危言望素隆,独于声利性偏慵。

龙楼调护官虽宠,鸠杖跻攀兴已浓。

不变松篁心转劲,无边江海量兼容。

磻溪③纵老宁闲得,会为苍生起更重。

【注】①宫保:唐宋时太子太保、太子少保之别称。②谠(dǎng):正直的。③蹯(pán)溪:姜太公垂钓之处。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友人声望盛大,但懒于追名逐利,交代致政原因,照应诗题。

B. 友人受朝廷信任曾调教辅佐太子,但已习惯往鸠杖穿行山野的生活。

C. 颈联既用松竹比喻友人的坚韧,也赞美他悠游江海之间开阔的心胸。

D. 整首诗虽都是称赞友人,但用语转折变化,平实质朴中寓丰富情感。

16. 友人已经致政,诗人为什么相信他“会为苍生”重新出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的结尾,主客二人于人生感悟上高度契合。他们“____________”,空间被遗忘;“____________”,时间被忽略,共同抵达“物与我皆无尽也”的乐境。

(2)“衣”的形象常在古诗中寄托情思,如高适《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_”展现了战士的忠诚与辛劳;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则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3)月背采样凯旋、神舟遨游苍穹、卫星首回大地……近年我国航天科技发展迅猛。回溯古代,科技不发达,诗人们常常借助广袤苍穹里的璀璨星辰来抒发内心的万千情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10. BDF

11. C 12. D

13. (1)结合班固编撰史书的时间一起来看这件事,可以懂得编订史事不能勉强地动笔啊。

(2)司马相如虽然有很多虚浮的文辞和夸张的论说,但是文章的关键和宗旨,是引导人们节俭。

14. ①

误读史家本意:误读“至太初而讫

《史记》成书时间。

②史实错讹:将扬雄的话放在《史记》中有误。

③编撰不合理:在《史记·田儋传赞》中插入蒯通的事迹。

【解析】

【导语】这两篇文章通过分析司马迁作《史记》的历程和《史记》中后人窜入的内容,展现了史书编撰的复杂性与严谨性。赵翼通过考证,纠正了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始作《史记》的误读,强调其作史时间之长,肯定其严谨态度。同时,他指出《史记》中后人窜入的内容,揭示了史书流传中的讹误与篡改,提醒读者在论史、读史时需辨别真伪,注重史料的真实性与编撰的合理性。整体上,文章体现了对史书编撰的深刻思考与批判精神。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样说来他被任职为太史令,就开始编纂史料,五年后是太初元年,那么刚担任太史令时是元封二年。

“是”承接上文总结概括,总领全句,但不独立成句,此处不宜断句;“迁为太史令”是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B处可断句。

“即编纂史事”是动宾结构,句意完整,D处可断句。

“五年为太初元年”是主谓宾结构,F处断句。

“初为太史令时”是时间状语,中间不断句。

故选BDF。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句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同“伦”,梳理/辈,类。句意:在此时开始编纂史书。/廉颇、赵奢之类人。

B.正确。“慈父见背”是父亲去世的委婉说法,“舅夺母志”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都是婉辞,和文中“不讳”作用类似。句意:担心他仓促之间死去。/慈祥的父亲离我而去。/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C.错误。经历/阅览、看。句意:又经过了八年。/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

D.正确。都属于宾语前置,用法相同。正确语序分别是“由何”/“胡为乎遑遑欲之何”。句意:司马迁凭什么预先引用他们的话?/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班固修改《司马相如传赞》”错,原文说班固作《相如传赞》,可能被后人移作《史记》正文,不能表明是班固对《史记》的补正;此外,褚少孙的补改也是一种推测,原文表述是“此或是少孙所改耳”。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合”,结合;“聊尔”,姑且,勉强;“命笔”,动笔。

(2)“虚词滥说”,虚浮的文辞和夸张的论说;“要归”,关键和宗旨;“引”,引导。

【14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首先,批评误读“至太初而讫”为《史记》写成时间。结合《司马迁作史年岁》“乃指所述历代之事止于太初,非谓作史岁月至太初而讫也”可知,赵翼更正了对《太史公自序》中的“至太初而讫”的误读,指出其应该为记述的史事的中止时间。

②其次,史实错讹的地方在将后世扬雄的话放入《史记》中,赵翼还进一步否认是后世褚少孙增补的可能,并推断出可能是由后人将《汉书》文字移到《史记》中造成的。

③最后,编撰不合常理的地方,“《史记·田儋传赞》,忽言蒯通辨士,著书八十一篇,项羽欲封之而不受,此事与儋何涉而赞及之?”在《史记·田儋传赞》中插入蒯通的事迹,不合体例。

参考译文:

司马迁作史年岁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说:“身体遭受腐刑,可是却隐忍苟且活下来的原因,是害怕离世后文辞不能显扬在后世啊。”言说评价的人于是就认为司马迁遭遇李陵的祸患之后才决心努力作《史记》,而不知道不是这样的。他的《自序》中说:父亲司马谈临终前,嘱咐司马迁著述历代的历史。父亲去世三年,他被任职为太史令,就开始辑录梳理典藏文献。担任太史令五年时,正值太初元年,改正朔(历法),正值孔子作《春秋》之后五百年的时间,在此时开始编纂史书。在刚刚着手编写摄取锤炼的时候,却遭遇李陵的祸事,惋惜史书不能完成,所以遭受极刑而没有怨言。这样说来他被任职为太史令,就开始编纂史料,五年后是太初元年,那么刚担任太史令时是元封二年。元封二年到天汉二年遭遇李陵的祸事,已经十年了。又《报任安书》中说:“任安身负难以预测后果的罪名,将接近深冬,担心他仓促之间死去,那么我的心意最终就不能传达给他,所以大体上陈述一下心声。”任安所抱的不测之罪,缘起于戾太子因巫蛊的事情斩杀江充,让任安发兵帮助进攻,任安受他的统领而没有发兵。武帝听说了,以为任安怀有二心,所以下诏将他斩杀于闹市。这封信正是任安获罪将要处刑的时候,是征和二年的事。从天汉二年到征和二年,又经过了八年。统计司马迁作《史记》,前后一共有十八年。况且任安死后,司马迁还没有离世,一定另有删改订正修改的事情,书完成一共有二十多年啊。他在《自序》结尾说:“从黄帝以来,到太初而中止。”是指所记述的历代的事情中止于太初年,不是说写作史书的年月到太初年而终止啊。李延寿作《南》《北史》一共花了十七年,欧阳修、宋子京编著《新唐书》也是十七年,司马温公作《资治通鉴》一共十九年,司马迁写史书的年岁更是超过这些时间。结合班固编撰史书的时间一起来看这件事,可以懂得编订史事不能勉强地动笔啊。元末编修《宋》《辽》《金》三部史书,不到三年;明朝初年编修《元史》,两次动工,不到一年,难怪它草率不合情理,是史家之书中最差的。

史记有后人窜入处

《史记·田儋传赞》,突然说到蒯通这个游说之士,著书有八十一篇,项羽想要封赏他却不接受,这件事和田儋有什么关系而要在赞中说到他?《司马相如传赞》中说:“司马相如虽然有很多虚浮的文辞和夸张的论说,但是文章的关键和宗旨,是引导人们节俭。扬雄写作奢靡华丽的文赋,劝勉众人讽谏少数,还能将郑卫的文辞自如发挥,文章结尾处雅正,不也有不足吗?我采集他的言辞中可以论说的编写在文中”之类。考查扬雄是汉哀帝、平帝和王莽时候的人,司马迁凭什么预先引用他们的话?这不是褚少孙补录的,是后人改动加进去的。《汉书·相如传赞》也是一样,难道本来是班固引用扬雄的话写了赞,而后人反过来移来作《史记》的传赞吗?《外戚世家》记叙卫子夫得宠的地方,不称呼今上而说武帝,这或许是褚少孙改动的。

【答案】15. C 16. ①友人素有正直敢言的声望,心怀天下,有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情怀,不会因致政而忘却苍生。

②友人具有坚韧的品格,即使致政也不会贪图安逸,而是心系天下,随时准备为苍生效力。

③以姜太公比友人,表明友人虽然年老致政但仍有出仕为苍生的可能,相信友人会像姜太公一样,虽已致政,但不会一直闲居,会为了苍生重新出仕。

【解析】

【导语】这首诗是曾巩为友人赵宫保致政后所作,表达了对友人高洁品格和深厚情谊的赞美。诗中通过“谠论危言”“独于声利性偏慵”等词句,展现了友人正直不阿、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颈联以“松篁”和“江海”为喻,既赞美了友人坚韧不拔的品格,又体现了其宽广的胸怀。尾联则借“磻溪”典故,暗示友人虽已致政,但仍心怀天下,随时准备为苍生再度出仕。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也赞美他悠游江海之间开阔的心胸”错误。应该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友人胸怀如江海般宽广包容。颈联是说友人的心像松竹一样,越是历经风雨越要显坚韧,有像无边江海一样兼容万物的度量。这里的“江海量”是形容其胸怀宽广,有包容万物的气度,而不是说他悠游江海。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从“谠论危言望素隆”可知,友人向来以正直敢言而声望隆重,这样的人往往心怀天下,以天下苍生为念,不会因为致政就忘却苍生,所以有理由相信他会为苍生重新出仕。

②“不变松篁心转劲”一句,以松竹为喻,表明友人具有像松竹一样坚韧的品格,这种人不会因为致政就贪图安逸享受,而是会始终心系天下,只要苍生有需要,就会挺身而出。

③尾联“磻溪纵老宁闲得,会为苍生起更重”,运用姜太公在磻溪垂钓虽老但仍为周文王出山效力的典故,把友人比作姜太公,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期许:即便已经致政,但不会一直闲居,当苍生需要时,定会为了苍生重新出仕,担当起重任。

17.【答案】 ①. 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 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 铁衣远戍辛勤久 ④. 素衣莫起风尘叹 ⑤. 月明星稀 ⑥. 乌鹊南飞(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藉、既、戍、勤、稀。

0 阅读:1
小高语文在线

小高语文在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