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河南周口西华县一景区外,两名钓鱼的男孩落入水渠,游客见状,有的下水救人,有的在岸上协助,最终将两名男孩救上岸。4月21日,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对下水救人的男游客,只要他和家人来景区玩,将终生免票。
(4月21日极目新闻)
两名钓鱼的男孩不慎落入水渠,在千钧一发之际,游客们纷纷伸出援手。有的不顾自身安危下水救人,有的在岸上紧密协助,众人齐心协力,最终成功将两名男孩救上岸。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事发19日下午3时许,两名孩子是在景区外的水渠钓鱼时不慎落水的。救人时,景区员工看到了这名游客救人的过程,这才决定通过景区自己的方式给男游客以奖励。景区给了男游客一张家庭卡,而且对这张卡进行了备注,只要他来景区游玩就可终生免票。
从游客角度来看,他们在他人生命遭遇危险时挺身而出,这完全是出于内心深处的善良本能和对生命的敬畏。下水救人者,不顾水流潜在危险,毅然投身于救援行动中;岸上协助者,同样心系被困男孩,积极提供各种支持。他们的行为诠释了人性中最纯粹的善良,没有丝毫的犹豫与退缩,是真正的道德践行者。
而景区给予下水救人男游客终生免票的奖励,无疑是对这种善举的高度认可与积极回应。这不仅是一张门票的免费,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褒奖。对于救人游客而言,这是一种意外之喜,但更是对他们善良行为的有力鼓励。景区的这一做法,向社会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善良永远不会被辜负,那些在关键时刻勇敢伸出援手的人,会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回馈。
这种“善”对“善”的回报,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时常会担忧善良的力量是否会被现实消磨,会害怕做好事得不到认可反而遭受误解。然而,此次景区的做法犹如一束光,照亮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善良的坚守。它让人们看到,善良是一种能够得到回应的美德,当善良得到激励,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近年来,各地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弘扬正能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景区的这一善举,便是道德建设在具体实践中的一个生动案例。它以一种直观、实在的方式,让公众感受到善良的价值与力量,有助于引导更多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中。
景区用终生免票的物质奖励表达对救人游客的敬意,社会各界更应通过多种渠道,广泛传播这一正能量事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善良的力量,让善良的种子在社会各个角落生根发芽。“救人游客终生免票”是“善”对“善”碰撞出的温情风景。它让我们坚信,善良始终是社会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