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 | 明写春诗
前言
197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召开了一场极为严肃的会议。当时空军领导们听到一则震惊的消息后,纷纷表示难以置信。在会后,一名局级干部质疑消息的真实性,正当他准备进一步发言时,一名空军师长王海毫不犹豫地扇了他两巴掌。原本以为这名师长会受到处分,然而他没有被受罚,反而得到了提拔,甚至在不久后被任命为空军司令员。那么,王海为何要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
王海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要是提到抗美援朝时期咱们空军和美军打成平手,王海的功劳可就大了。他可是咱们空军的一级战斗英雄。
1951年,26岁的王海参加了抗美援朝,当时他是空军3师9团的大队长。在战场上,他带着自己的飞行大队和美军空军打了80多次空战,击落了29架敌机,其中他自己就击落了9架。凭着这些英勇表现,1952年,王海被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的荣誉。
1926年,王海出生于山东烟台,当时的中国,战火纷飞,外有列强压境,内有动荡不安的局势。王海从小就看着家乡被战争蹂躏,尤其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他亲眼见证了祖国的苦难,心里深受触动。长大后,七七事变爆发,他更加明白了祖国的危机。王海心里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为国家出一份力,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944年,王海加入了抗日队伍,在这期间,他逐渐意识到中国的空军力量太弱了。敌人一旦占领了制空权,我军就很难抵抗,所以他立志要成为一名飞行员,去捍卫祖国的天空。经过几年的努力,王海终于在1946年成功考入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院。
1950年,王海从航空学校毕业,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成为了中国空军的一员。但这时国际形势紧张,朝鲜爆发了内战,美国也在远方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对中国发动威胁。而我国边境也不断受到外敌的骚扰,战争的气息越来越浓,大家都知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即将爆发。
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中国政府作出了决定,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投入到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王海作为刚刚入伍不久的年轻飞行员,内心充满了激动。面对远远强于我军的美军空中力量,他知道,自己和战友们所肩负的责任比任何时候都重。那一刻,整个国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朝鲜战场,所有的中国军人都知道,这场战争不只是为了打败敌人,更是为了保护祖国的安全。
在志愿军到达战场时,美军已经用不到20天的时间,摧毁了我军超过1000辆汽车。面对如此强敌,中国的空军几乎是空白的,不光装备落后,飞行员的训练和实战经验也远远不及对手。尤其是在空中作战方面,美国的优势简直无可匹敌,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双方的实力差距显而易见。
1951年11月8日,王海和他的飞行大队迎来了他们在朝鲜的第一场真正的空战。这天早上,侦查部队在我军驻地附近发现了一大约12架美军F-86战斗机。情况紧急,王海迅速指挥大队出击,准备给敌人来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王海亲自领头,带着队员们高飞向敌机发起进攻。
令人遗憾的是,这场战斗没有如预期那样顺利。虽然王海飞得迅速且精准,却因为缺乏实战经验,在关键时刻没能抓住开火的最佳时机,导致这次机会从指尖溜走,敌机成功脱逃。王海对此颇感懊恼,一度捶胸顿足,内心充满了不甘。然而战争总是充满了变数,随即而来的另一次机会,让王海很快迎来了“补过”的机会。
11月18日下午,敌人再次出动,且此次来势汹汹,约有184架战机呼啸而至,显然是意图摧毁我军驻地附近的运输线路。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王海没有慌张,依然冷静指挥。他立即带领大队飞上战场,准备迎战。然而敌我力量悬殊,只有二十多架歼击机的我方怎能与多达184架的美军空军抗衡?
就在这时,苏联方面援助的88架战机如期而至,及时填补了我方的空缺。援军的到来,极大增强了我方的信心,王海也因此找到了突破口。美军似乎也意识到局势的不利,迅速改变战术,选择向更高空飞行,试图摆脱我方的追击。
但王海并不打算让敌人轻松逃脱,他毫不犹豫地指挥大队全力攀升至高空,并带领六名精英飞行员直接向敌方60多架战机发起猛攻。这一行动完全出乎美军的预料,他们未曾料到会有如此决绝的反击。王海率队直冲敌阵,趁敌人猝不及防之际,成功击落了5架美军战机。
由于敌我力量差距太大,王海选择见好就收,不再冒险。打完之后,他果断带领队员们迅速撤退,安全返回基地。而我们这边的战机毫发无损,敌方却损失惨重。这个战果让大家都非常振奋,也给了飞行大队的士兵们一份巨大的鼓舞。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王海凭借着他卓越的飞行技艺和过人的指挥才能,率领大队屡次立功。仅仅三个月内,他们就击落了15架美军战。这个消息一传开,整个国家都为之振奋,大家纷纷欢呼。就连毛主席得知后也非常高兴,特意向王海所在的部队表示了赞扬,并亲自写下批语:“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王海所在的部队与美军交战了超过80次,总共击落了29架敌机,王海个人就击落了9架。凭借这一系列战绩,王海的部队威风凛凛,成为了空中守卫祖国的英雄。战争结束后,王海带领的部队荣获“集体一等功”,而王海本人也被授予了“一等战斗英雄”的称号。
之后王海的晋升速度非常快,几乎每年都会有新的职位。到1953年时,他已经升到了空军副师长,真是让人惊叹的速度。在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了空军中校的军衔。
到了1956年,王海正式成为了空军的师长,那时他才刚满30岁,真的是非常年轻有为,前途一片光明。因为他是空军中的宝贵人才,组织上特地给他配备了一名专门的医生,随时跟着他。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只有高级领导才会有这样的待遇,这也说明了组织对王海的重视和关照。
王海是一位无可挑剔的军人,堪称一员猛将,这一点在抗美援朝期间以及之后的军旅生涯中都得到了充分验证。但任何人都有缺点,王海也不例外。虽然他在工作上非常敬业,但脾气火爆、性格暴躁,几乎是个典型的“火药桶”,做事急躁,说话直白,尤其是涉及原则的问题,往往能冲动到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采取行动。
1965年,王海在一次会议上表达了自己对于军队训练重点的看法,认为应该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日常训练,而不是举行那些重复的教育讲座。没想到他的直言不讳反倒成了别人的攻击口实,最终被指控“思想不纯”,给他戴上了被审查的帽子。
所幸当时部队的司令员吴法宪及时站出来,帮助王海化解了这场风波,并将他调离了原先的岗位,转到南京空军军区。王海虽然有些心情低落,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怨天尤人,反而对吴法宪始终心怀感激,甚至在吴法宪健康出现问题时,王海也会多次前去探望。
1971年9月13日,“9.13”事件爆发后,兰州军区空军指挥所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飞行员们都默不作声,心里充满了不安,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说错话,惹怒了上级,招来一通怒骂。
当兰州军区接到林副主席叛逃并在蒙古坠机的消息时,首长显得非常焦虑,焦躁地不停抽烟。突然他站起来激动地说:“这个事儿完全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大家都乱了套,心里像坐针毯一样难受!
接着首长又说道:“我觉得咱们还是应该把这个消息公开,这样大家才知道我们和这事儿一点关系都没有,也能消除大家的疑虑!”
听到首长这样说,下面的飞行员们纷纷交换着眼神,低声讨论。不久之后,有人开始提出不同意见,显然这件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易接受的。
就在会议开始之前,周总理通过暗语指示各大军区的司令和政委:“我们的那个病号,带着全家人,一起搭上飞机飞到蒙古叛逃了,你们必须听从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
周总理还明确要求,关于林副主席外逃的消息,必须限制在大军区和正兵团级别之间传递,绝不能公开,以免引起下级军区的不安和混乱。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的禁空令也随之下达,所有机场必须立即关闭,除非有高层的授权,否则任何飞机都不能起飞。
由于“9.13”事件涉及的情况极为复杂,周总理之所以在禁空令中特别提到林副主席的名字,主要是为了避免引发更多的猜测,保持全国局势的稳定。
但是兰州军区的这位首长显然对周总理的指令并不完全赞同。他明显不相信林副主席真的叛逃了,情绪十分激动,情急之下大声说道:“我们就这么坐视不管吗?这么严重的事,大家心里都充满疑问,纸包不住火,总得有个明确的说法!”
这番话让局势更加紧张,飞行员们开始感到不安。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王海站了出来。他听到局长说的那些话后,毫不犹豫地走上前,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然后毫不迟疑地给了局长两记响亮的耳光,场面一时间陷入了沉默。王海的举动震惊了所有人,场面瞬间安静下来。可是王海没有解释,只是直接命令道:“现在不是你我争执的时候,大家必须统一步调,听从指挥!”
局长一时愣住了,过了几秒钟才反应过来,他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立刻,他就道了歉,感谢王海及时制止了他,否则接下来的事恐怕无法收拾。
这件事过后,王海的举动没有再被提起,但四年后,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给予了王海高度的评价,认为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处理复杂局面时也果敢有力,值得信任。于是毛主席决定提升王海的职务,连升三级,任命他为空军司令。这样的晋升速度在建国以来也只有王海一人。
为了不辜负国家对他的信任和期望,王海在余生的岁月里,始终把所有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空军事业中。他每天都在默默工作,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年复一年,始终坚持不懈。
1988年,王海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首次授衔的十几位将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