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史的长河中,杨永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他以其狠毒的计策,成为了蒋介石身边的重要谋士,被称为“毒诸葛”。
杨永泰不仅在国民党内部的政治斗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更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以一系列策略直接影响了红军的命运,最终导致了红军长征。
然而,他的结局却是凄惨的,最终死于非命。
早年经历及与蒋介石的相遇1880年,杨永泰出生于广东茂名。
他自幼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智,被乡亲们誉为“神童”。
杨永泰在21岁时考入广东高等学堂,之后又远赴北京,在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深造法律,毕业后回到广东,担任《广东报》的主笔,以其犀利的笔锋和深邃的见解,很快在当地声名鹊起。
虽然在广东小有名气,但是杨永泰却不甘于做一个简单的文人,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报社的工作,又前往了北京,参与了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后,他曾在国会任职,虽然后来国会被袁世凯解散,仕途受挫,但这段经历极大地开拓了他的眼界,培养了他的政治眼光和战略思维。
更重要的是,他在此期间结识了黄兴、孙中山等一批国民党创始元老,搭建了良好的人脉关系。
1928年,蒋介石成为国民党党政军一把手后,四处求贤。
他找到了自己的结拜兄弟黄郛,黄郛因一时脱不开身,便向蒋介石推荐了杨永泰。
黄郛对蒋介石说:“杨永泰是位世外高人,被誉为‘当代卧龙’,你得到他就可以夺得天下!”
蒋介石对黄郛的话深信不疑,他在将杨永泰请到自己的幕府后,事无巨细都向杨永泰请教。
杨永泰也没有令蒋介石失望,他总是能以其深厚的政治和军事素养,为蒋介石排忧解难。
就这样,杨永泰以其超凡的智谋,成为了蒋介石的首席智囊。
“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提出及逼迫红军长征1930年深秋,中原大战的炮火刚刚平息,蒋介石站在南京的办公室里,窗外的湖水波光粼粼,仿佛在为动荡的中国流泪。
然而,此时的蒋介石可以说充满了豪情壮志,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统一全国的未来。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对身边的将领们说:“诸位,中原已定,现在是时候去彻底消灭‘共匪’了!”
然而,战事的发展并不如蒋介石所愿。三次“剿共”行动,国民党军队连连败退,损失惨重。
为此,蒋介石在办公室里焦急地踱步,这时他又想到了他的诸葛亮——杨永泰,于是立即召见了他。
当杨永泰走进办公室的一瞬间,蒋介石就立刻迎了上去,然后急切地问道:“畅卿,你对‘剿共’行动怎么看?我们为何屡屡失败?”
杨永泰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说道:“委员长,我认为我们之前的策略有误。我们把红军看成了北洋军阀的军队,但实际上,红军与他们截然不同。红军是一支有着坚定信仰、不怕牺牲的军队,他们不是乌合之众,而是真正的‘党军’。”
蒋介石听后眉头紧锁,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改变策略?”
杨永泰接着说:“红军之所以强大,在于他们的政治建军。他们兵民一体,上下同心。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新的策略,‘政治剿匪’——‘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我们要从政治上瓦解他们,从经济上封锁他们,从军事上压制他们。”
蒋介石听后,他的兴趣被彻底激发:“‘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这个策略听起来不错。畅卿,你详细说说。”
杨永泰继续解释道:“委员长,我们要在军事上保持压力是没错,但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进行斗争。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和经济手段,削弱红军的政治基础,使他们失去人民的支持。这样,红军就会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最终不攻自破。”
蒋介石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狠毒:“好,畅卿,就按你说的办!”
就这样,蒋介石与杨永泰这次简单的对话,却带来了一场新的风暴。
之后,杨永泰派人向蒋介石呈递了一份“万言书”,详细陈述了自己对于“剿共”的意见。
蒋介石对杨永泰“万言书”大为赞赏,不久后他将杨永泰破格提拔为鄂豫皖“剿共”司令部秘书长,令其随行前往武汉。
杨永泰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政策可以说是一条毒计,蒋介石照此实施,立即在“围剿”中显示了威力。
由张国焘所率领的红四方面军由于对杨永泰的这条计策准备不足,被打得连连败退,不得不撤出了鄂豫皖根据地。
蒋介石见红军撤退,大喜过望,更加对杨永泰言听计从,并且任命杨永泰为南昌行营秘书长,全权总揽政治事务。
杨永泰负责的第二厅专营“政治剿共”,所以南昌行营上下又称杨永泰为“七分厅长”。
然而,面对敌人的毒计,红军的将士们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坚韧,他们通过浴血奋战最终粉碎了蒋介石的企图。
尽管再遭挫折,但蒋介石对杨永泰还是非常信任,他之后又立刻组织了第五次“围剿”,动用50万重兵,打算一举拿下中央苏区。
在第五次“围剿”中,杨永泰可以说把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他开始研究红军在做群众工作时所运用的策略,之后果断决定用文化的力量去影响前线。
之后,他组织了努力剧团和奋斗文艺社,作为“文化标兵”,用戏剧和文艺的方式去各大村落里演出,通过这种方式分化红军在人民群众间的影响。
除此之外,杨永泰还在地方上强化保甲组织,严厉实行连坐制。
而最狠的一招是,杨永泰利用各地基层官员和乡绅,组成了一张严密的监视网。
他们互相监视、互相检举,使得红军的政治行动难以取得有效的结果。
在杨永泰的这一系列政策下,中央红军最终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而杨永泰则因为谋划“剿共”有功,在蒋介石的授意下,被选为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政治斗争与悲剧结局杨永泰由于他狠毒的谋划,令他深受蒋介石的器重,政学系也通过他扶摇直上,在国民党内权倾一时。
这时的杨永泰可以说是风头无量,但这也使他成为了党内其他派系的眼中钉,尤其是CC系,更是欲将其除之而后快。
要知道自1928年以来,CC系的首领陈氏兄弟一直都总揽着国民党大权,素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
如今杨永泰如暴发户一般突然发迹,“陈家党”眼看着就要变成“杨家党”了,这怎能不令陈氏兄弟忌惮?
1936年10月25日,杨永泰在汉口参加日本领事馆晚宴后,在返回武昌的途中遭到了刺杀,当场身亡。
他的死,成为了国民党历史上继廖仲恺遇刺后第二起重大谋杀案。
蒋介石对杨永泰的死格外震惊,当即令戴笠彻查,但是戴笠查来查去,就查出了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庐隐这么一个幕后主使。
之后,刘庐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这个案件就此草草了结。
虽然此案了结了,可是社会上对这样的结局很显然不会相信,当时民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相关报道,猜测是CC系派特务刺杀了杨永泰。
此杨案的幕后主使到底是谁,这至今都是一个迷,而谜底的揭开,恐怕就要等现藏于台北“国史馆”中的戴笠档案解密之后,才能被公之于众了!
杨永泰的死,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个缩影。
他的死不仅影响了国民党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甚至对后续的一系列战争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