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没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出身,国家同样有自己无法选择的东西。比如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就是天然注定的。没哪个国家能选择本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但地理环境其实并没绝对的好坏之分。任何国家的地理环境都是优势与劣势共存。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扬长避短。位于中欧的内陆国奥地利与德国、捷克、匈牙利、意大利等国接壤。奥地利国土面积约为8.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00万。
如今的奥地利只是一个小国,但曾几何时奥地利曾是一个大帝国。全盛时期的奥地利帝国统治着如今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北意大利、特兰西瓦尼亚等地。那时奥地利帝国的领土面积约为65万平方公里。当时的奥地利与普鲁士、俄罗斯、法国、英国并称为欧洲五大列强。此时的奥地利与普鲁士是德意志地区最强大的两个邦国。那时德意志尚未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而仅仅只是一种地理文化概念。
当时的德意志地区实际上是由若干邦国共同组成。1866年奥地利被普鲁士打败后开始脱离德意志独立发展。1867年奥地利帝国改组为二元制的奥匈帝国。奥地利皇帝和总理兼任奥匈帝国皇帝和总理,在军事、财政、外交三大权力的执行上由位于维也纳的帝国政府控制,除此之外在其它方面构成帝国的两大主体奥地利和匈牙利则保持高度的自治。奥地利和匈牙利实际上成为了奥匈帝国这个二元制联盟框架内两个平等的成员。
由奥地利帝国改组而来的奥匈帝国在国土面积上位居欧洲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人口同样位居欧洲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机械仪器制造业和钢铁军火工业的发达程度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德国、英国和美国之后;资源总储备量和所能动员的总兵力位居欧洲第四,仅次于俄国、德国和法国;农产品种类和原油产量则超过了拥有精致农业的法国和以粮食出口为导向的俄罗斯位居全欧之冠。
奥匈帝国的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雄踞世界第一。截至1913年奥匈帝国的工业产值已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4%。当时世界其他七大列强的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数据比例分别为:美国35.8%、德国15.7%、英国13.6%、法国6.1%、沙俄8.2%、意大利2.4%、日本2.0%。此时的奥匈帝国是仅次于美、德、英、法、俄的世界第六大工业国。可这个看似强大的帝国也有着致命的缺陷就是尖锐的国内民族问题。
奥地利帝国之所以改组为奥匈帝国就是为了安抚匈牙利人的民族情绪。尽管随着奥地利帝国改组成为二元制结构的奥匈帝国使匈牙利这个帝国境内第二大民族的地位得到了提升,然而帝国境内还有很多斯拉夫系的民族。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口加起来超过了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的总和,但在政治上却处于一种无权的地位。尖锐复杂的民族问题使看似强大的奥匈帝国从一开始就潜伏着分裂解体的风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加入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当1918年同盟国阵营战败时奥匈帝国迎来了解体的命运。1918年10月4日奥匈帝国议会的议员宣布所有帝国的民族都享有自决权。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在布拉格成立;10月29日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在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后同塞尔维亚合并组建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并于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1月2日匈牙利也宣布脱离二元制帝国。
作为帝国核心区域的奥地利事实上早在10月21日就已自行成立了“独立的德意志奥地利国家临时国民议会”。除了上述独立建国的地区之外原属奥匈帝国的蒂罗尔州并入意大利,伏伊伏丁那并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特兰西瓦尼亚并入罗马尼亚,加利西亚并入波兰。昔日奥地利帝国的领土面积约为65万平方公里;1918年以后奥地利只剩下83879平方公里。奥地利失去了昔日87%左右的领土。
在这一过程中奥地利也失去了全部海岸线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奥匈帝国曾拥有排名世界第八的海军,但奥地利变成内陆国后海军力量迅速萎缩。至此奥地利在中欧地区的霸权不复存在。奥地利从此退出了大国行列。没有出海口是如今奥地利一大明显的地缘劣势,但如今奥地利的地缘环境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奥地利虽是一个内陆国,却拥有便捷的水路交通。流经欧洲10个国家的多瑙河将奥地利与沿线其他国家联系起来。
多瑙河沿岸建有一百多个码头。航运发达的多瑙河是沿岸欧洲各国的运输大动脉。位于奥地利上游的德国修建了美茵多瑙运河将多瑙河与莱茵河连起来。如此一来奥地利还可以通过多瑙河进入黑海,也可以通过多瑙河、美茵多瑙运河、莱茵河进入北海。便捷的水运拉近了奥地利和世界各国的距离从而弥补了奥地利作为内陆国家的不足。除了水运之外奥地利的陆运、空运也极为发达。
奥地利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国土面积并不算很大的奥地利有12.5万公里的公路。这其中光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就有2144公里。位于欧洲中部的地理位置使奥地利成为了贯穿东西南北欧洲的铁路交通枢纽。奥地利的航空客运和货运在欧洲中部也有相对较强的实力。从奥地利出发飞行3小时可到达任何欧洲国家的主要城市。奥地利虽是内陆国,却并不像其他一些内陆国那样封闭。
大多数内陆国发展不好主要是因为交通不便影响了与外部市场的联系。可奥地利却能充分享受欧洲一体化的红利。奥地利于1995年加入了欧盟。在欧盟内部货物、服务、资本、人员是自由流动的。奥地利能很方便地与其他欧盟成员国实现货物、资金、人员流动,还能借助于其他欧盟成员国的港口出海贸易。因此奥地利完全不存在一般内陆国那种被封闭孤立于国际市场之外的情况。
更何况奥地利家门口的欧洲市场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市场之一。欧洲国家经济水平、科技水平普遍较为发达。奥地利身处这样的大环境中能与周边国家实现良好的区域合作。尤其是奥地利靠近欧盟的领头羊德国。德国是世界著名的高端制造业强国:德国的精密机床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都非常强悍。特别是德国的汽车工业主要集中在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而汽车制造也是奥地利的主要产业。
奥地利基于靠近德国的优势能与之展开密切的合作。其实靠近德国这点在历史上曾是奥地利的地缘劣势。奥地利和德国同属说德语的日耳曼民族,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英、法由于担心德奥合并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就在《凡尔赛和约》明确禁止德奥合并。不过德国在实力复苏之后于1938年3月15日吞并了奥地利,而此时无力制止的英、法只得采取绥靖主义政策。直到二战后战胜国再次重申德奥不准合并。
德国从此不再成为奥地利的威胁。这两个同文同种的国家开始互相合作共谋发展。奥地利除了背靠德国和欧洲市场之外本国的水利、森林、矿产资源还较为丰富:奥地利的石墨、菱镁矿储蓄量居世界前列。奥地利石油储量约为6000万吨、天然气储量约为600亿立方米。奥地利森林覆盖率约为44.7%。这使奥地利的木材蓄积量达到了11.35亿立方米。奥地利还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遗迹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旅游资源。
壮美的阿尔卑斯山脉是登山爱好者和冬季运动爱好者的理想去处;萨尔茨卡默古特与克恩滕境内数百个秀美的湖泊是夏季休闲和水上运动的好地方;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地牧场提升了国家的绿色主色调;尊尚历史的人们可以在首都维也纳缅怀奥匈帝国的盛世;热爱音乐的游客可以探访莫扎特等音乐家的故居或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聆听音乐会。此外奥地利这个国家还以水晶、巧克力、葡萄酒等特产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