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忙着去苏联化,普京是如何看待的?否定没良心,恢复没头脑

招新聊国际 2023-01-03 18:47:08

2016年5月,俄罗斯例行举行了卫国战争胜利的纪念活动,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在阅兵结束后,一些机构没有热烈的庆祝,而是向民众们发起了一项调查,大意为如何看待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去苏联化”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看上去心系一处的民众们,竟直接分出了3个“派别”,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即便是普京,都给出了与印象中截然不同的回答。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俄罗斯当时是如何“去苏联化”的?而普京对此又给出了怎样的见解呢?

其实有很多理论,都认为苏联解体是因为和西方国家长久对立导致的,但实际上,西方国家只能算是其中的一种因素,事实上,因为特殊的体制,苏联内部产生的问题,也是他们分崩离析的原因。

时间回到1984年,彼时,实干派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因为肾病离世,而接替他的契尔年科也因为年龄太大,失去了领导能力,所以一直默默无闻的戈尔巴乔夫,进入了苏联的核心权力体系。

不过,就在戈尔巴乔夫即将上任时,他却遇到了一股十分强大的阻力,那就是知名鹰派政客,利加乔夫对他的大肆质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利加乔夫算得上是安德罗波夫的心腹大将,事实上,因为一直秉承传统的苏联价值观,所以他的诉求一直是坚决反对公开化,与此同时,以最强硬的手段应对西方国家的围剿。

简单介绍一下,利加乔夫之所以不认可戈尔巴乔夫,是因为前任领导安德罗波夫,一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消除了勃列日涅夫时代官僚盛行的景象;另一方面也客观地看待,苏联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落后,从而用实事求是的方式,重新将苏联摆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不过,俗话说天妒英才,因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间太长,所以安德罗波夫接任时,已经是年纪偏大,行将就木的状态了。当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安德罗波夫的执政,也算是苏联复兴的最后一次机会。

彼时苏联的实际情况,也不像利加乔夫口中,仅是失去了红色信念那么简单,事实上,因为苏联是联邦而非统一国家的形式,各加盟国在当时,可以说已经变成了离心离德的状态,事实上,这也是他即便痛批戈尔巴乔夫,但对方最终还是能成功当选领导人的原因。

当然,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或许是因为个人能力的原因,亦或许是社会顽疾尾大不掉,总之,他也没能让苏联成功复兴。

举例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能源工业都是苏联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只不过,从1982年开始,苏联就已经将高利润,易开采的石油“挖”完了,没办法,为了维护各加盟国的相对稳定,苏联只能暗中寻找西方的技术帮助。

处于冷战状态的西方国家,又怎会伸出援手呢?就这样,在国内挣不着钱,国外还得应付阿富汗的赔钱状态下,苏联的财政每况愈下,而在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他,又接连提出了“新思维”等急功近利的改革方法,这才彻底将苏联带到了解体的边缘。

时间来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著名的亲西方派叶利钦天真地认为,既然红色政权已经不复存在了,西方价值观一定能带俄罗斯走上正途,可谁知,在西方国家眼中,俄罗斯的体量还是过于庞大了,也正因如此,在明面上,西方国家表示为俄罗斯引入经济发展的经验,但在暗处,却使出了休克疗法这样的损招,直接使得俄罗斯经济,划入了更深的深渊。

与此同时,在军事领域,西方也没有放过俄罗斯,一方面,他们极力鼓吹曾经签订的《中导条约》,另一方面,他们甚至还做出了,俄罗斯必须放弃核武器的要求。

当然,叶利钦虽然亲近西方,但骨头却还是硬的,也正因如此,他在认清西方的面目后,选择将权力交给了普京,反观当时与俄罗斯一同独立的乌克兰,因为听信西方国家的言论,不仅“去核”,还大量解散军队,最终却变成了傀儡般的国家。

事实上,自从普京执政后,每年都会进行卫国战争的纪念仪式,然而,在2016年活动结束后的调查,显然也体现出了,俄罗斯对于自己曾经“去苏联化”的反思。那么,他们究竟是如何以第一继承人的身份,迅速摒弃苏联的呢?

首先,在俄罗斯独立后,他们立即修改了一系列苏联城市的名称,比较知名的有,将列宁格勒改为圣彼得堡,将斯大林格勒改为伏尔加格勒,不难看出,此次修改是将以领导人名字命名的城市,变成了纯粹的地名,而在这其中,一些曾在苏联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更是直接遭遇了改头换面的状况。

其次,从某种角度来看,给城市改名也可以说成是,为了与国际接轨,避免“个人崇拜”,不过,对列宁遗体处理方式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人,都不希望列宁呆在水晶棺内,就能体现当时的俄罗斯人,对过去的历史有着怎样的否定了。

最后,或许是急于与苏联历史划清界限,在独立后,俄罗斯立刻将国旗,修改成了更接近西方的样式,不过有意思的是,在牵扯到国歌与军旗的修改时,当时的俄罗斯政坛却爆发出了向左的意见,而从某种方面来看,俄罗斯“去苏联化”的3种方式,也恰好可以代表在2016年的调查中,民众对苏联的问题所分成的3个派别。

第一种派别的主体是年轻人,他们的年龄基本集中在35岁以下,从经历上来看,他们要么出生在80年代,恰好是苏联走下坡路的时间段,要么就是俄罗斯成立后才出生,苏联对于他们只是一个遥远的名字和概念而已,也正因如此,他们认为以苏联领导人命名的城市,显得太过陌生,不如纯粹的地名好记。

第二种主要是接受现代教育比较多,以及非斯拉夫族的民众,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们有共性,一方面,在俄罗斯独立后,他们享受了自由经济的利好,自然会对苏联的体制不习惯;另一方面,非斯拉夫族的民众,在苏联解体后,受到了俄罗斯对少数民族更多的补贴,自然也更倾向于认同“去苏联化”,事实上,当初果断要求将列宁遗体从水晶棺中移出的,也正是这部分民众。

而民众中出现的第三个派别,思想其实与普京是一样的,他们可以对苏联的态度十分客观,对于其僵化的一方面,这些民众认同“如果想恢复苏联,就是没有头脑”的言论,当然,作为斯拉夫人,他们也会无比认同苏联曾创立的丰功伟绩,而这也正是他们同意的,“如果忘记苏联,就是没有良心”这一言论的原因。

就像咱们刚刚聊到的,叶利钦曾下令更改国旗、国歌等一系列象征,但就在更改国歌时,却遭到了普京的奋力反对。

要知道,彼时的普京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员,但他却敢直接顶撞总统,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当时的诉求是,毕竟俄罗斯是苏联的加盟国之一,所以更改国旗无可厚非,但作为曾经的主体民族,历史与文化是一定要保留的,也正因如此,普京力排众议,硬是将苏联国歌的主旋律,“套”在了俄罗斯的国歌上,与此同时,他还将苏联标志性的红旗,作为了俄军军旗的样式。

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苏联的解体可以说是,深层因素与历史原因共同促成的,一方面,由于独特的体制,苏联各个时期的领导人基本上秉承了,一代否定一代的理念,这就导致了在政策等领域通通没有延续性,而这样的情况传导至民众时,就会出现割裂感,导致民众愈发对国家失去认同。

另一方面,不夸张地说,西方的历史根本就是一部征服史,也正因如此,他们深知剥夺一个民族的文化,所带来的“好处”,就这样,在长久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对苏联进行抹黑、负面报道等操作,这也为俄罗斯后来大面积的“去苏联化”提供了土壤。

不得不说,普京对于前苏联的见解,还是相当客观的,毕竟无论是否进行“去苏联化”,那段历史都不可能被抹去,而他如今所做的一切,也可以说是在“去苏联化”木已成舟的状态下,为俄罗斯重新开辟了一段未来。

0 阅读:20

招新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