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翰林嫌弃共产党没文化,拒绝团结抗战,毛主席:让舒同写封信

洲洲谈军事 2023-02-11 18:18:03

1936年,红一军团长征到达陕北旬邑县,为了团结抗战,我党希望当地一位名叫萧芝葆的前清翰林学士,能够出任边区参议员。结果几次派人邀请,都被萧芝葆果断拒绝,说共产党好是好,但都是当兵打仗的,没文化,谈不来。

毛主席听说此事之后,立刻让舒同以中央的名义,给萧芝葆写一封信,宣传我党统一抗日战线的主张。萧芝葆收到信之后,连声赞叹:

“这封信不仅字写得漂亮,文笔也比我好,看来共产党还是有人才的。”

书法“神童”的革命道路

1905年,舒同出生在江西抚州一户普通的农民世家,全家人靠着租种几亩薄田勉强糊口。后来舒同的父亲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下田劳动,无奈之下,用平时省吃俭用的钱租了三家瓦房,开了一家饭馆,由善于做饭的母亲独自打理。

当时舒同的父亲经常咒骂社会的不公,并说无论如何都要让儿子念书,替自己好好出口气。就这样在舒同5岁的时候,父亲借钱将他送到了私塾。

舒同深知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因此读起书来特别努力。私塾的梁翘先生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前清秀才,他发现舒同描红比其他同学更加认真,便将他收为学子,一边学习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一边练习书法。

没想到这奠定了舒同书法成就的基础,让他和书法结下了终生“不解之缘”。

图丨晚年舒同

由于没有钱买笔墨纸砚,舒同就将嫩竹做成“笔杆”,黄麻做成“笔尖”,红粉石加水磨成“红墨汁”,野生黄果捣碎加水做成“黄墨汁”,以芭蕉叶为纸练习书法。

有时父亲买来一些草纸,舒同都会视为珍宝。先用清水写一遍,干了之后再用“黄墨汁”写,然后再用“红墨汁”写,直到草纸上写得密密麻麻,不能再练写为止。

靠着这种方式,舒同写字的功夫就大有长进,没过几年就成为四方八镇小有名气的“神童”。逢年过节、婚嫁喜庆,乡亲们都以请他写帖为荣,而舒同也更加刻苦练习,到了十二三岁,对一些名家的书法已经有较深的临写功夫。

邻县县长听说舒同的事情之后,很不以为然,他派人将舒同请到家中写字,名其为父亲祝寿,实则一探虚实。在众多社会名流的注视下,舒同当场写下“杖国延年”四个大字,引来众人赞不绝口,老寿星更是连声赞叹:

“好!好!真是东乡才子啊!”

1919年“五四运动”后,革命的思潮席卷全国。舒同受此影响,也逐渐萌发出民主革命思想,经常和要好的同学一起学习新知识,讨论振兴家乡的文教之策。后来他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受新思潮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图丨舒同旧照

在第三示范成立10周年之际,舒同以犀利的笔锋写下了《中华民国之真面目》,发表在校庆特刊上,以通俗的语言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的虚伪,呼吁民众铲除封建官僚统治。老师看过这篇文章后非常赞赏,批注:“此生前途未可量也!”

1926年,舒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家乡第一个共产党员,后来东乡县支部成立,舒同被推举为第一任书记。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舒同收到各种反动势力的打压,不得不离开家乡,到赣东北寻找党组织。

靠着自己深厚的书法功底,舒同一路辗转来到了南京,正当他走投无路之际,一张告示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张南京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招收录事的公告,既不要学历出身,又不要保证人,只要字写得好就行。舒同考虑这也许是个找到组织的机会,便报考了军校录事。

经过“考试”,舒同顺利进入军校,整日没完没了地抄写各项公文,下班之后就泡在图书馆读书,并多次在军校特刊上发表文章。中原大战开始后,舒同分析江西的革命斗争和红军战争有了新的发展,便找借口离开了军校。

1930年9月,舒同悄悄回到了家乡,顺利和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当时红四军奉命转移阵地,政治部主任彭祜问舒同是否愿意留在部队?舒同高兴地说,自己一直在找红军,当然愿意留下。

就这样,舒同转入红军,被分配在红四军政治部担任秘书,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图丨身着军装的舒同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前夕,毛主席为了鼓舞士气,亲自书写了一幅体现作战方针的对联,贴在主席台的两旁:“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游击战里操胜券;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舒同也参加了这次誓师大会,深深被毛主席的书法所吸引。会后,舒同效仿毛主席的做法,在村庄的墙上写下很多反“围剿”的标语。毛主席无意中看到之后,对舒同的书法大为夸赞,并询问朱德写这些标语的是什么人。

“我对此人略有所知,他是红四军政治部秘书,名叫舒同,是临川师范毕业生。我听叶剑英说过,北伐军攻占抚州之后,舒同为群众集会书写了‘欢迎北伐军群众大会’的横幅,曾引起他的极大兴趣。”朱德向毛主席介绍道。

毛主席听罢点了点头,心中默默记下了舒同这个名字。

“以后咱们就是文友了”

1932年漳州战役结束之后,舒同奉命打扫战场,突然被拉到了毛主席面前,毛主席高兴地和他握手,说自己看过他写的字和文章,写得很不错。舒同连忙谦虚地说,和毛主席比还差得远。

“哪里哪里!完后咱们要互相学习和交流哟!咱们就是文友了。”毛主席笑着说道。

图丨舒同(左一)和毛主席

二人边走边谈,忽然毛主席俯身抓起一把焦土,露出深黄色的子弹壳,淡淡地说了一句:“战地黄花呵!”

舒同猛然想起毛主席的诗句“战地黄花分外香”,原来其中的黄花不是菊花,而是弹壳。舒同会心一笑,想不到毛主席的感情世界如此丰富。他告诉毛主席,自己参加革命后,书法和革命就融为一体了。毛主席笑呵呵地说:

“我几次见过你的书法,写得很好,有功底,有风度,又好看,你是红军书法家嘛!”

在长征期间,舒同的文房四宝从不离身,骑在马上总爱在腿上比比划划,因此他的裤子总是膝盖处先破。行军每到一处,舒同顾不上休息,就到处大写宣传标语,一方面为了抗战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练字。因此毛主席便又送他一个雅号:马背书法家。

除此以外,舒同在休息时总是忙着起草文稿,长征路上发表了不少的文章,大力宣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广大指战员的战斗热情。

图丨舒同挥毫

由于战争年代红军队伍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因此在红军想请陕北当地的前清翰林出任参议员,结果被前清翰林嫌弃没文化而拒绝。

舒同的一封信彻底扭转了这位前清翰林的态度,答应帮助红军团结抗战。毛主席得知此事后,高兴地称舒同是“党内一支笔”。

后来红一方面军番号恢复之后,舒同被调任红一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随部队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延安抗大开办时,筹办学校的人员想请毛主席题写校名,当时毛主席正忙于撰写《实践论》,便告诉来人:

“不要我一个人写嘛!也让舒同写一些,他的字写得也很好。”

就这样,舒同题写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牌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字校训。

图丨舒同书写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牌

1937年舒同担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和总政治部王宗槐科长等人赶赴山西,宣传抗日扩大武装。在群众大会上,舒同上台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王宗槐担心群众听不懂舒同的江西口音,就在一旁做“翻译”,还告诉大家:

“都说八路军是土包子,这是不对的,里头能人多着呢。就说舒同秘书长吧,不光才学渊博,字也写得好,在南方时老财们出钱买他的字还买不到呐!”

台下的青年学生们一听,立刻围上去向舒同求字,舒同当上书写了不少抗日救国的标语,别具一格的字体博得大家的称赞。不少学生拿着舒同书写的标语如获至宝,纷纷报名参加八路军。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仅定襄就有1000多人报名参加八路军。

后来舒同调任总政治部任职,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党内不少的重要文章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起草的文件语言凝练准确,文采飞扬,深得周恩来、朱德的赏识。有一次毛主席到总政视察工作,谈到我军干部自学成才时兴奋地说道:

“舒同是党内的才子,是党内一支笔,他的东西一半是过去的,一半是自学的。”

图丨毛主席与舒同

后来延安的农贸市场遭到敌人飞机轰炸,党中央很快带领干部群众在废墟上重建了菜市场。舒同奉毛主席的命令,题写了“延安新市场”五个大字,毛主席则撰写了一幅对联:

“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

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人民有又充分的救国自由权”

这是舒同一生中唯一和毛主席的一次合作,当时在延安被传为佳话。

1943年,舒同奉命前往山东,协助罗荣桓发展革命抗日根据地。临行前,他前往毛主席的窑洞辞行,毛主席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不久局势开始紧张,先是对日大反攻,接着是三年解放战争。

仅仅1946年一年,毛主席给舒同的电文就有13次,不过他们已经不能谈诗论书了,电文内容全都是关于华东战局的。

“舒同担保了的,我不怕”

1949年上海刚解放之际,中央曾研究制定过解放台湾的作战方案。考虑到舒同在解放战争中,曾多次策反国民党多支部队起义,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威望较高,因此毛主席和党中央曾设想由舒同担任“特殊情况下的台湾省委书记”。

不过后来由于朝鲜战争爆发,解放台湾的计划因此搁浅。

图丨舒同与聂荣臻等人合影

华东局撤销之后,毛主席点名舒同进京,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或者文化部党组书记,结果却被陈毅中途拉到了济南处理事情,在陈毅等人的要求下,中央决定将舒同留在山东。

但在毛主席的心目中,还是更希望能将舒同放在宣传战线上,充分发挥“党内一支笔”的作用。

1955年,毛主席在视察济南时,重提让舒同赴京担任《人民日报》社长的事情,谭启龙当即表示山东需要舒同留下,打开工作局面,没想到毛主席挥手打断了他们的话:

“舒同当《人民日报》的社长,还可以兼山东的省委书记嘛!在中央工作能通览全局,掌握政策,必要时可以到济南来,指导山东的工作;兼省委书记又便于搞调查研究,了解下情,对办好《人民日报》也有好处。”

毛主席的一番话,让舒同不知该如何应答,好在杨尚昆及时出来打了个圆场,建议此事回京之后再议。

虽然后来舒同没有如毛主席的愿,回京担任《人民日报》社长,但在中央创办《红旗》杂志时,毛主席亲笔在拟定的编委名单上,加上了三位京外工作的第一书记,其中一位就有舒同。

图丨舒同在火车上向毛主席汇报工作

1957年夏天,毛主席在青岛开会期间,不慎得了感冒,加上失眠困扰,病情日渐严重。随行的保健医生试了几种方法均不奏效,心急如焚的舒同和谭启龙商量之后,决定将卫生厅副厅长、老中医刘惠民请来。

刘惠民从小学医,精通医术,用药方面比较大胆,经常用一些一般医生不敢用,而且毒性较强的药材,因此保健医生表示很担心,不同意毛主席吃。其实刘惠民心里何尝不担心,他一再声明:

“药方可以开,但必须由石澜(舒同的夫人)亲自跟我去抓药,亲自煎药并亲自看着毛主席喝下去。”

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舒同坚定地说,自己吃过刘大夫治感冒的药,的确很灵,自己同意刘惠民的要求,万一有问题,由他们夫妻来负责。

最后大家征求毛主席的意见,虽然毛主席还在病中,但仍不失幽默地说:“舒同同志担保了的,我不怕。”

于是石澜承担起为毛主席抓药、煎药和喂药的重要任务,仅仅三天的时间,毛主席的感冒就完全痊愈了,而且睡眠也好了很多。

图丨舒同与妻子石澜

1959年,毛主席六下济南,他不住在宾馆,而是选择和舒同住在同一幢房子中,除了谈工作,二人就是谈书法、谈诗词。一次,舒同和毛主席坐船在大明湖荡游时,请毛主席评论一下古人的书法作品。毛主席笑着说:

“我收存了600多种拓本和石刻影印件,看过400余种碑帖。我特别喜欢王羲之、王献之的行书帖及怀素的草书帖。对于乾隆的字,虽则到处都有,但有筋无骨,我不喜欢。”

毛主席的一番话,让舒同豁然开朗,为之后舒体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61年,舒同在千佛山疗养,两个月书写了1000多张宣纸,对自己的书法作品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后来舒同在千佛山的消息不胫而走,短短数月就有不少人找上门来求字,弄得他应接不暇。

一天早上,舒同正准备为人写字时,发现砚台不见了,旁边的人急忙高喊谁拿了舒同的砚台,只见一位小伙子举着砚台说在他那里。原来这个小伙子为了让舒同能多写一些,为舒同磨了一晚上的墨。

受到这位小伙子的启发,求字的人争着抢着为舒同磨墨,以求墨宝,而舒同也大为感动,尽可能地满足大家的要求。

图丨舒同挥毫

那一段时间,千佛山附近的宣纸被抢购一空,人们只好到外地购买宣纸。而舒同的心灵也得到了安慰,书法技艺也日趋成熟。

“千佛抢砚”后来被书法界传为佳话,舒同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更是被人们所推崇。

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京成绩,时年76岁的舒同被推举为第一届书协主席,从此,别具一格的“舒体”广泛出现在全国额滴,不少报纸、刊物都由他题写报头刊名。

但舒同一生清廉,淡泊明志,除了革命时期从事地下斗争时,出售过自己的作品外,一生不曾卖字。后来中央领导曾颂扬他是“长征过来人,书坛谱新章”。

0 阅读:12

洲洲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