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在豫湘桂战役一溃千里,不仅损失大片国土还严重影响国际形象

史海撷英 2025-04-17 11:34:46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到了最后的阶段。然而就在这紧要的关头,国民政府却在豫湘桂战役中一溃千里,中国在战场上损失了60万军队,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沦陷。豫湘桂战役的大溃败,直接改变了中国未来的命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形势大好,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了

豫湘桂战役爆发之前,二战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了。在欧洲,苏联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最终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欧洲战场开始出现了转折。随后,德军又在库尔斯克决战失败,苏联开始转防为攻,收复了乌克兰大片土地,德军则开始节节溃败之路。

在北非战场,英美盟军在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底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德国和意大利军队陷入危机。到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盟军在北非完全取得了胜利,并开始从意大利登陆欧洲大陆。最终,意大利选择投降,欧洲只剩下德国作困兽之斗。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1月底,英、美、苏三国在德黑兰会议上决定在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在欧洲西海岸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在太平洋战场方面,美国自中途岛海战以来,又对日本海军发动了瓜岛战役、马绍尔战役、马里亚纳海战等,日本的海军基本上全军覆没,日本到东南亚的海上交通线已经被切断。而美国的大型轰炸机则不断从关岛等地起飞轰炸日本本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在东亚大陆方面,美国不断给中国提供物资和武器援助,让国军能够拖住日军。同时,为了减轻英军在东南亚的压力,美国还帮助中国建立了远征军。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开始,中国远征军两次进入缅甸作战,保卫了滇缅公路,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开罗会议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二战应该很快就结束了。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1月,美国、英国拉上中国在开罗召开了会议,其主要的议题就是如何对日作战。按照美国的设想,中国将在东亚大陆承担对日本陆军作战的主力,中国军队将对日军发动反攻,收复中国内地各大城市,以及满洲、台湾等地,甚至最后中国军队还要和美军、英军一起登陆日本本土作战。

而美国则在经济、武器上对中国军队进行大规模的援助,以便让中国军队拥有大规模反攻的能力。另外,美国有意将中国扶持为地区性的大国,这样就能够在战后限制苏联。因此,美国在开罗会议上将中国确立为世界第四强国,并废除了近代和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但日本会轻易投降吗?显然不会。日本海军全军覆没后,日本又制定了所谓的“一号作战”计划,其目的是从中国大陆打通从东北到华南的陆上交通线路,因此也叫做“大陆打通作战”。为此,日本在中国集中50万军队,这是日本侵华战争以来首次投入这么多的军队。

按照最初的路线,中国军队将在豫湘桂战役中打垮日军最后的进攻,然后再转防为攻,不断收复失地,并挺进东北,消灭中国大陆的所有日军。如此,中国的国际地位就一跃而起了,作为世界大国也让人心服口服。但是,现实却让人当头一棒。

一溃千里,国民党为何失败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17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集中了15万兵力对河南腹地的洛阳、郑县、开封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豫中会战开始了。结果国民党的40万大军一触即溃,日军只用了37天就攻陷了3座城池,其中包括洛阳、郑县和开封三大战略要地。

豫湘桂战役示意图

5月,日军又集中了20万大军发动了湘桂战役,其目标是进攻衡阳、桂林,打通铁路线。经过2个多个月的激战,日军就击溃了薛岳指挥的40万大军,长沙和衡阳沦陷。此后,日军16万人从湖南、广东、越南三个方向挺进广西,发动了桂南会战,击溃了国民党30万军队,柳州、南宁、桂林等城市以及7个空军基地、36个军用机场沦陷。

豫湘桂战役从4月17日开始,到12月10日结束,前后共8个月。国民党在这8个月中丢损失兵力达60万人,损失土地20万平方公里,沦陷城市达到了146座,其中包括洛阳、长沙、福州、桂林四座省会城市。此次失败后,日军深入贵州,一直打到了独山深河桥,而国民党甚至想实行坚壁清野,将贵阳城烧掉,还好被阻止才没有得行。此战后,日军占领的中国土地面积达到了历史顶峰,达到了356万平方公里。

为什么国民党会在豫湘桂战役中一溃千里呢?有学者分析认为是日军集中兵力多,日军武器先进,而国民党兵力不足,武器落后。但是这些原因都是表面原因,甚至是借口罢了。

在抗战初期,蒋介石迟迟不敢对日宣战,并且战且退,导致中国大片国土沦陷。而美国对日宣战后,蒋介石才敢对日宣战,但是实际行动却是制造“皖南事变”,导致民心动荡。而当世界反法西斯不断胜利后,蒋介石又觉得日本必败,因此麻痹大意,不在乎细节。当日本在紧锣密鼓制定“一号作战”计划之时,蒋介石则在衡山疗养,期间仅仅召开了第四次南岳军事会议,并且没有对日军的计划做出什么针对性的部署。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国民党的大多数将领都认为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投降也是早晚的问题,因此军事纪律散乱,更别说认真布防了。当时黄河河防形同虚设,而湖南地区的主将薛岳则认为日军已经不敢进攻长沙了,所以疏于防守。

汤恩伯

以上的现象,实际上就是国民政府腐败无能的表现。在迁都重庆后,四大家族不断侵蚀内迁的企业,大发国难财,而各级官僚也贪污腐败,无恶不作。例如河南的汤恩伯,他每天只顾着攀龙附凤,军队虽多,战斗力却极差,河南人称呼“水、旱、蝗、汤”成为了四大灾害,可见其纪律之差。当日军发动豫中会战时,汤恩伯的军队一触即溃。而削弱主政湖南时,不仅吏治败坏,还想拥兵自立。

国民党内的军阀也是派系林立,当需要配合作战时,各大派系你争我斗,甚至互相裁汰,将友军视为炮灰。不仅如此,国民党内部还有深深的“防共大于防日”的思想。在豫中会战期间,国民党有40万大军驻扎西北,他们的目的就是紧盯延安,而对于河南的溃败则是冷眼旁观。

如此的军队能够带领中国取得战争的胜利吗?

中国的未来基本确定

豫湘桂战役的大溃败让全世界也为之震惊,大家没有想到强弩之末的日本能够够在中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美国方面对中国的失败大为失望,史迪威甚至想取代蒋介石中国战区总司令的地位,不过因为罗斯福的考量而没有实行。

豫湘桂战役的失败让美国意识到仅依靠中国军队的力量是无法在中国大陆实现反攻的,至少暂时是无法实现反攻。于是,美国产生了让苏联对日作战的计划。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2月,美国将中国踢出了四大同盟强国之列,和苏联、英国单独召开了雅尔塔会议,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这个会议上直接安排了战后亚洲的格局。

在雅尔塔会议上,美国要求苏联对日本军队作战,而苏联则要求蒙古独立,并划分了两国在亚洲各地的势力范围。而中国方面的代表则在会议上毫无发言权,只能被迫和苏联签订协议,最终眼巴巴看着蒙古的独立。

豫湘桂战役也预示着中国的命运即将发生改变。由于国军大溃败,国民党的主力部队不得不“龟缩”大西南,不敢与日军交战。而大溃败又导致国统区的资源匮乏。财政方面,原本大量依赖于河南、湖南和广西的土地税,如今这些财政都无法征收了。工业方向,湘桂地区原本集中了大后方三分之一的企业,如今也基本被毁。由于物资匮乏,国统区的物价也开始飙升,民国三十年(1941年)底,国统区的物价指数为100,到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飙升到600,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突破了1000,年底突破3000。短短几年,物价上涨了100倍,这让人们如何生存?

豫湘桂战役后,国民党内部的党派矛盾被彻底激化,大量的将领和部队直接加入了八路军。

国军在战场一触即溃,但是敌后根据地的八路军、新四军则野战越勇。例如豫中会战时,国民党丢失了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八路军却从日军手中抢回了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八路军主动出击,收复了70座城市。在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部队和日军作战2万次,消灭的日军、伪军达26万人,收复国土8万平方公里。

到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候,解放区的面积已经达到了9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达到了9500万。在此基础上,八路军、新四军的总兵力首次突破了100万,具有了问鼎中原的实力。

因此,豫湘桂战役的结果实际上已经预示着未来中国的命运。一支龟缩于大西南的腐朽军队如何能够和纵横中原,向日寇主动作战的新生力量抗衡呢?后来的解放战争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0 阅读:25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