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大乱时赵佗在南越割据一方,汉朝建立后刘邦派陆贾招降

史海撷英 2025-04-14 19:46:39

北面称臣,古代君主坐北面南,故臣子拜见君主需要面北而拜,比喻臣服于人,现也用于形容在某方面不及他人而甘愿认输。成语出自《史记・陆贾列传》,“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调集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扑向百越之地,然而除了攻向东南地区的秦军于同年攻占东瓯和闽越地区外,其余四路大军皆因山高路险、河道纵横,后勤补给困难,再加上两广各部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在主将屠睢被袭杀后,仅剩的十余万秦军被迫撤出岭南。

为了彻底攻破岭南,秦始皇抽调军民开凿灵渠,疏通后勤补给通道。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灵渠建成,秦始皇再次调集10万军队,任命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连同首次南征剩余军队,再度攻打岭南,很快攻陷岭南全境,于此设立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

攻占岭南后,为了巩固占领区,加强对越人的管理,秦始皇对该地区实行军事管制性的戍守政策,“置东南一尉,西北一侯”,其中“东南一尉”便是南海尉任嚣,赐予其专断之权,对岭南地区实行军事管制,而“西北一侯”则是在岭南西北方的交通孔道上建筑城堡,驻扎重兵,以防西瓯人北窜。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此后起义规模迅速扩大,最为要命的是,叛军主力几乎全部集中于黄河以南的楚地,完全切断了岭南地区与朝廷的联系。在秦律的约束下,岭南秦军在无法接到诏令的情况下,根本不敢擅离职守回援。

赵佗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任嚣病重。在秦朝已经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任嚣将赵佗召到面前,告诉他“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并当即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职务。于是,赵佗封关、绝道,筑起三道防线,聚兵自卫。

秦末中原大乱之际,桂林郡、象郡的一些越人部族亦纷纷独立,不再接受南海郡的节制。从汉元年(前206年)开始,赵佗通过武力镇压的方式,重新将岭南三郡纳入统治。之后,在当地士民拥戴下,赵佗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汉五年(前202年),刘邦在击败项羽后,称帝建立西汉,之后他分封吴芮为长沙王,不仅将长沙、豫章二郡封给了他,就连赵佗占据的南海、桂林、象郡也都封给了吴芮,而不承认赵佗的南越国。此后,南越国与长沙国之间,时常爆发冲突。

陆贾

直到汉十一年(前196年),年事已高的刘邦,因为多年来一直忙于解决异姓诸侯王的问题,已经无力再解决南越问题,为了避免自己百年之后双方爆发更大规模的冲突,刘邦派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决定正式赐封赵佗为南越王。

陆贾到了南越后,赵佗大大咧咧地接待了他,表现得十分傲慢无礼,陆贾则毫不在乎,对赵佗说道:“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赵佗听罢,连忙起身向陆贾道歉,“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轝,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尉他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乃大说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陆生卒拜尉他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0 阅读:11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