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过生日那天,我和大姐他们几个人从外地回来,陪着父亲在家里过生日。那天下午,大伯从我们家路过,把自行车停在家门口,跟着我们说话,看到大伯那羡慕的眼神,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毕竟大伯的生活,以及大伯之前的辉煌,那是我们家比不了的,只是现在,变了模样罢了!
1.
奶奶有3个孩子,但就属我大伯最为有本事。我父亲和大姑两个人也只是上到小学二年级,但是大伯不仅读了书,后来还当了老师。
在他们那个年代,进银行工作,进化肥厂工作或是进学校当老师,那是无限光荣的,也是令人所羡慕的。
大伯在我们村,是响当当的人物。
大伯有4个孩子,其中前三个都是女儿,最后一个才是文龙。文龙比我大三岁,我会走路的时候,文龙已经开始带着我玩了。
以前奶奶住在大伯家,毕竟他家孩子多,奶奶要帮忙照顾,后来我父亲有了二胎之后,才从大伯家转到我们家来,但日常上,奶奶会带着我去找文龙玩。
村里人,很多人都羡慕文龙,一来是他父亲是老师,二来上面有几个姐姐,都可以教他读书写字。
以前走在他家门口,都能够听到文龙的读书声,过节的时候,如果学校发一点东西出来,那大伯家可以说是过年了。
邻居们羡慕的不行,一直夸大伯的日子过的好。
后来大伯的三个女儿陆陆续续出去打工,文龙一直在读书,在我们这一辈人里,是羡慕他的,因为到了年底,他的三个姐姐从外地回来,文龙会有很多好东西 吃很多东西玩。
那是上个世纪末的事情,村里的物资还是比较匮乏,出门打工刚刚流行起来,所以每当我们看到文龙三个姐姐从外地带回来很多稀罕的东西时,我们都是羡慕的。
后来,他三个姐姐陆续结婚,每次结婚,家里都很热闹。
尤其是我们小学的几个老师,都会过来参加婚礼,每次村里人都夸大伯人缘好,附近的几个老师都跟他有来往。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家长对我们的教育就是,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老师,受人尊重,还有工资,关键是离家近,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学习好。
一点是不假的,大伯的4个孩子,其中4个都是大学生,另外两个虽然不是大学生,但都读到了高中,而且嫁的也很好。
我大堂姐嫁到我们县里一户人家,那户人家是做家具生意的,有自己的工厂,很多村里人结婚都是去上她家买家具,因为这个事情,不少人羡慕大伯羡慕的不行,说他以后有福气了。
二堂姐是嫁到我们镇上,他们家是出租房子的,每年房租都不少收。
三堂姐虽然嫁的最近,但很快就跟着姐夫去了温州开挖机,而且还在外定居了下来。
文龙当年还是考的一个985大学,是我们村第一个考那么高分的大学生。
当时文龙的三个姐姐在我们村举办了升学宴,我父亲也高兴地不行,拿出来2000块钱作为庆祝。
那天奶奶也很高兴,说家里终于出来一个厉害的大学生了。
而更多更多的人,是羡慕大伯的,毕竟在村里,4个孩子都成材了,4个孩子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差到哪。这才是所有人都羡慕的。
大娘也是很幸福,经常和我母亲在一起说话聊天,从言语中都能够感受到她的幸福。
母亲也总是劝我,多跟文龙学习学习,以后也要考上一个好的大学。
但是我并没有。
我只是考了一个普通大学,而且还是没出省,就在我们省读的大学。
然而,一切的一切,就开始有了变化,可以说,分水岭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
2.
文龙当年是在武汉读的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二年就去了温州,跟着姐夫去开挖机。
但他对挖机不感兴趣,而且学的还是工程造价,于是在姐夫的介绍之下,去了一家很厉害的公司,在那里的第二年就当了主管,月薪过万。
可能现在来说,月薪过万好像没啥稀罕的,但这是好多年前的事情,那个时候大家的平均工资,也就那么一点点。
而且文龙的对象,是温州本地人,家里是做生意的,他岳父很喜欢文龙,甚至还扬言要给文龙投资开一个公司,自己接项目。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老家,尤其是在我们家,被谈论的很多很多,文龙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但是没有办法,我毕业之后就留在市区工作,工资也就是几千块钱,租的房子,日常也就坐地铁上下班,我知道我比不过文龙,所以也就没有多想什么。
渐渐地,大家开始忙碌起来,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大家虽然都是一家人,但是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别说是文龙和二姐他们一家,就是大姐和二姐也很少再见到,尤其是大姐,生意做的很大,直接搬到了我们市区开了工厂,忙碌的不可开交,二姐一家也出去创业,一年到头不回家。
但是在村里人看来,大伯一家人都是有本事的人,都是有出息的人,各个都是厉害的人物。
后来,文龙和三姐一样,在温州买了房子,尤其是当年把户口迁到温州的时候,大伯沉默了,我父亲也劝过他。
但文龙就说,农村人,好不容易闯出来一点名头,那就好好把握,给孩子铺好路,至于自己的事情,那就算了。
这几年,文龙发展的很厉害,在行里也有一点名气,甚至有一次过年在家里接了一个电话,然后进了房间工作一个多小时,五千块钱就到手了。
大伯也是很欣慰,还夸文龙现在的能力强,随随便便搞一点就有外快赚,而且一次都顶上人家的一个月。
是的,文龙现在是村里人常谈的对象,也是我大伯的骄傲。
可是渐渐地,尤其是在文龙买了房子,把两个孩子都安排在温州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3.
他很忙,回来的少了,三个堂姐也基本上不回来,老家的人也越来越少。
虽然我只是在市区,离家几百公里而已,但也回去不算是很多,偶尔回去一次,在家里陪着父母吃饭或是干点农活什么的,父母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蔬菜,每次我返程,他都会给我摘很多。
有时候我会在路边,也有时候会在村口遇到大伯,就会给他第一根烟,跟他说说话。
以前大伯的神情,现在是荡然无存了。
他年纪大了之后就退了休,现在跟大娘两个人在家里生活。
农村本来一年到头也没有什么人,也没啥事情要干,每天吃了饭,大伯就骑着车子到处溜达,大娘要么就是在家门口一坐一天,要么就是找邻居说说话。
他家在村最西边,那边之前还是很热闹的,但是这几年,大家都盖了很新房子,搬走了很多人,就算是没有搬走,人家一年到头也都是在外打工,渐渐地,大伯那个家周边,也没啥人了。
我回农村老家的时候,有时候会给文龙发个消息,他有时候会让我帮忙取一些现金出来给到大伯,有时候会让我帮忙买一些什么东西,或者是我提前跟他说要回家,他会从网上买一些东西邮寄到我们镇上,然后我回家的时候再帮他取一下。
慢慢的,我就发现大伯真的是老了很多很多,人也憔悴了,他脾气也温和了很多,跟人说话也没有了当日的神采。
可能是年纪大了吧。
有一次我下了饺子,喊他过来吃他不来,我只好端过去。
小时候大伯的家我是经常去的,后来去的少了。
现在那个家还是几十年前的样子,只是更加的萧条了。
西侧的黑狗在趴窝,两只公鸡在睡觉,旁边的井水已经不再使用,倒是用起来自来水,院子不大,落叶很多,倒是有几分萧条。
以前这个家是很热闹的,以前这个家是人很多的。
可就是人长大了,都出去了,这个家,也就没啥人了。
留下的,只有一对年纪大的老夫妻了。
但就像邻居说的那样,他想着让孩子们出去,那是有本事。但我更担心的,是以后。
4.
前段时间我父亲生日,我和大姐等几个人都回家给父亲过生日。
大姐提前定了蛋糕,我和媳妇在集镇上买了很多的菜,母亲早早的把院子收拾出来,还给我晒了被子,想着让我在家里住上一晚,甚至连家里的花生都收了上来,准备给我晒干,让我带回城里吃。
那天大姑也来了,家里很热闹。
我们炖了鸡,炖鸡的时候父亲让我去喊一下大伯过来吃饭,但我去了,发现家里没人,打电话也没人接。
他家的那棵柿子树,今年没有结太多的柿子,但也不算少,枝头伸出院外,红彤彤的,也没人来摘。
以前小时候,我们都要守着,生怕路人偷了,有时候我和文龙会追很久很久,但现在,村里也没人,柿子也没人摘,掉在地上,红红的一片。
吃过中午饭,我们一边说话一边包饺子,我想着给父亲包好放在冰箱里,以后想吃了直接拿出来煮。
这个时候,大伯才推开门走了进来。
他说中午有点事出去了,也忘记带手机了,回来后看到我家门口有车,就猜到是我回来了。
大伯很激动,就坐在父亲旁边,他们三个人说着话。
我孩子还给我大伯拿了一瓶水喝,大伯看到我孩子之后,激动的不行“哎呀,长这么大了,真好啊。”
文龙的大儿子,比我家的孩子大4岁,当年文龙接走孩子的时候,大伯也是送了又送。或许他也知道,这一接走,可能以后就很难再见到了吧。
离家远,事情多,文龙基本上是每年回来一次,但每次也就是那么十多天,而一多半的时间,都是在走动关系,所以就算是回来了,在家也没有多少时间。
对于大伯大娘来说,他们盼望了一年的团聚,其实也就是晚上的时候,文龙醉醺醺的回来。
一年的期待,一年的冷清,换那么几天的热闹。
5.
我们在包着饺子,大伯在看着我们。
可以看得出来,大伯是羡慕我们的,是羡慕我父亲的。
他一直在说“隔三差五回来一趟,回来一趟就包饺子,真好啊。”
他说“真好”说了好几次,很显然,他不是在重复这句话,而是在感慨这个事情。
我们谁都知道,大伯家庭也是还算是可以的,几个孩子都有本事,尤其是文龙,是我们村第一个考的那么好的大学生,也是早早在外买房子买车子的人,是我们村的一个传奇。
但也是如此,大伯的那个家,现在却变得冷清了。
以前,大伯也是劝着我,劝我出去闯一闯,在外买房子,在外工作。但我还是拒绝了,我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哪,在老家生活的好,那也行。
看着大伯羡慕的眼光,我多包了一些饺子,让大伯拿回家,并且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决定,以后再回家,每次要都邀请大伯到家里吃饭,而且提前跟他说,让他心里有一点牵挂。
晚上,我吃过饭出去遛弯,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大伯家门口。
这里路灯昏暗,周边什么都没有。
文龙的那个家,也早早的熄了灯。
以前这里是多么的热闹,来找大伯说话聊天的人是那么的多,现在却没有了。
我甚至常常见他一个人坐在地头或是坐在村口的大树下,一个人闭着眼,不说话也不睡觉。
他在想什么呢?在想他的孙子?在想他的孩子?
我不知道。
我拍了一张照,发给了文龙。
文龙还在加班,回复的比较慢。
其实我每次回来,都会给文龙发照片,文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真羡慕你,离家近,又回家了。”
我在想,以后的大伯该怎么办呢?
生老病死,早晚会有这么一天的。
三堂姐和文龙在温州,大堂姐和二堂姐常年不在家,家里就大伯和大娘两个人,以后假如真的是到了那一天,谁来照顾大伯和大娘呢?
出门在外的人啊,这个问题,不能多想。
年轻的时候,觉得有本事,很风光。
但现实问题,又是那么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