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冬天,恰逢毛主席生辰,一位重庆商人决定给他送寿礼。
礼物是珍贵的一米多高的明代大花瓶,很快就送到了党中央办公室。
办公室本想拒绝,毕竟党员不能接受群众馈赠,领导人更不能接受,何况礼物珍贵无比。
但邓公却亲自批示道:“别人送的礼物我们不能收,但他送的必须收下,以免寒了他的心。”
最终这个大花瓶何去何从?那送礼的人是谁,为何能让邓公破例收下贺礼,还如此在乎他的情绪呢?
如果您也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呀。
1919年的夏季,邓公的父亲邓绍昌抵达重庆,得知当地成立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希望当时还是少年的邓公,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前往法国深造。
当他把消息传回四川广安老家,邓公很快出发,报名这个学校准备留学。
邓公当时完成中学一年学业,根据文化教育程度,被安排在初级班学习。
他的学历在一百多人里不算低,但学习仅限一年,要掌握的知识非常多,特别是从未接触过的法文课程。
邓公非常明白,必须珍惜时间,因此非常勤奋克服困难,在吃饭时手里还拿着书本,走路时口中念念有词。
他的这一切,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那就是校长汪云松。
汪云松不断激励着第一届学生们,强调创办学校的目标是希望他们学业有成,回国后能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经过一年的勤奋学习,邓公赢得了宝贵的留学法国机会。
正当其他同学替他开心时,邓公却陷入了困境。因为他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出国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这时汪云松将邓公叫到了身边,对他进行了严肃的嘱咐,还递给邓公一个沉重的包裹,里面装着三百银元。
这是汪云松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的,以资助邓公的留学之旅,这让邓公非常感动,使他暗自发誓:
绝不会辜负校长的期望,一定要学业有成,回国报效祖国。
1920年8月27日,汪云松满怀希望送别邓公和其他青年才俊,看着他们踏上前往国外的轮船,开始了求学之路。
看着轮船远去,其实不少人都很疑惑,当时国家内外交困,汪云松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
这个人到底有何本事?
清朝末年,汪云松生于重庆的商人家庭,当年他的父亲通过卖菜致富,后来开设吉兴隆商号,专门经营棉纱和布匹,经过数十年奋斗,商号的规模逐渐扩大。
汪云松自幼酷爱阅读,年纪轻轻便考取贡生,前往北京国子监深造,不仅结交皇族成员,还收藏了许多皇帝的古玩字画,与溥仪的哥哥溥雪斋结拜为兄弟。
1905年,汪云松携家眷赴任江苏知县,在任期内取得显著的政绩,不久后升任道台。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的仕途随即告终,只好携家眷返回重庆,回乡时除了古玩字画外,并无其他物品。
回到重庆后,汪云松发现当地缺乏医生,于是创办巴县医学堂,亲自担任董事,培养出众多医学人才。
他还帮助父亲管理家族店铺,并在1919年时,与何鼎臣等人共同创立大中银行,担任银行总经理。
在他领导下,银行资本增至一百万元,并在多个城市设立分行,他的声望越来越高,被选为重庆市参议会主席和重庆总商会会长。
后来眼看国家内外交困,汪云松一直倡导实业救国,于是积极筹款成立学校,并亲自担任校长,只为培养青年才俊实业救国。
邓公便是在这样的机遇下,终于抵达法国马赛并上岸。
在法国期间,邓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并积极参与留法学生组织的革命活动,在革命实践中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
邓公自此踏上坚定不移的革命之路,可惜直到新中国成立,多年来却再没有机会见到恩师。
新中国成立之际,汪云松日益感到不安,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曾是旧时代的官员,家族世代经商是富豪,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最害怕被贴上恶霸地主的标签。
更让他忧虑的是,他过去与国民党官员的交往,以及曾担任国民党重庆市政府顾问的经历。
汪云松心里有些慌,害怕会遭到清算,每日提心吊胆。
果然过了不久后,解放军就找到他的家。
他事先告诉儿子,如果有解放军来找,就说他有事外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谁料到过了一天,解放军又找上门了,汪云松心想躲也躲不掉,不如去见一面弄清楚来意。
让他很惊讶的是,解放军待他很有礼貌,说要请他去见一个人,带他走进了军营。
汪云松忐忑地走进去,意外地看到了多年前的学生,这个人自然就是已经身居高位的邓公。
邓公显得特别热情,毕竟自上次相聚已逾二十载,他和汪云松都经历岁月的变迁。
在时间的磨砺下,两人感慨良多,邓公紧握着老校长的手关切问候,深知若非当年那所留法预备学校,就不会有今日的自己。
汪云松回忆起往昔,不禁眼眶泛泪,他那微不足道的举动,竟然孕育一位优秀的国家栋梁。
两人边吃边聊,邓公在用餐时分享了在法国留学的经历,以及回国后参与革命的多年历程。
汪云松则讲述自己多年来,在重庆和四川地区努力发展实业、救助难民、创办学校的故事。
汪云松满怀感慨道,我现在深刻感受到党是最讲人情、最不忘旧的,多亏你一直记得我这个老师。
自这次与邓公会面之后,汪云松心中的所有忧虑都烟消云散。
数个月后,汪云松应邀前往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被安排与邓公等人共进晚餐。
在用餐时,邓公提到:“汪老其实为国家培养了两位副总理!”
在场众人很疑惑,汪云松可以说是邓公的恩师,那培养出的另一位副总理又是谁?
听着邓公讲述,众人这才知道,另外一个人竟然会是聂荣臻。
原来汪云松与聂荣臻的相识始于重庆。
那是1919年,聂荣臻和其他年轻人前往重庆的法国领事馆,希望办理前往法国留学手续,但是却被领事馆拒绝了。
聂荣臻和同伴随后求助于报社编辑,一位编辑被他们的热情所打动,建议他们寻求汪云松的帮助。
尽管汪云松初次与聂荣臻等人会面,但得知他们的需求后,立刻承诺协助处理护照事宜。
随后几天,他协助众人准备材料、填写表格、拍摄照片以及打理各种关系,最终帮助他们顺利出国深造。
1950年1月,汪云松开始担任重要职位,三年后随着重庆文史研究馆成立,他开始负责相关工作,尽管已是八十岁高龄,依然全心投入工作中。
这年的冬天,恰逢新年和毛主席生辰之际,汪云松向毛主席赠送一件珍贵的明代花瓶。
面对汪云松的这份厚礼,工作人员无人敢接受,因为根据我党的纪律,禁止任何人向领导人赠送生日礼物。
当邓公知道此事后,想了想决定接受这份礼物,并解释道:“我们不能让汪老先生感到失望,他送礼并非出于私利,而是出于对国家大义的考虑。”
但我党的规定不容违背,因此这一件明代大花瓶,最终被送往博物馆发挥其更大的价值。
这份古董所承载着汪云松深厚的家国情怀,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将被国家和人民永远铭记。
1957年,周总理访问重庆,与当地工商界代表会面,当他了解到汪云松曾是清朝知府时,不禁夸奖他的厉害。
同年的年底,汪云松不幸患上了胃癌,邓公亲自致电表示慰问,并邀请他到北京接受治疗,可惜他已病入膏肓。
1958年2月8日,汪云松先生逝世,享年84岁。
在他去世后,根据汪云松的遗言,家人整理并捐赠他收藏的377件古玩字画全部给国家。
汪云松的一生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深远的影响,在文化领域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汪云松先生的收藏品,不仅丰富国家的文化遗产,也成为后人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呢,欢迎关注留言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