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的“奶酪体”,已被学生抛弃,看到电脑阅卷后瞬间明白了

我是小羽呀 2025-03-25 11:06:56

在社交媒体流行的那阵子,“奶酪体”可火了,一下子就在学生群体里流行开了。

这种字体写出来的字特别可爱,笔画都是圆润饱满的,排列得也很整齐,就跟刚做好的芝士蛋糕似的,看着特别诱人。

好多学生都喜欢,在笔记本上写这种字,感觉就像一道特别治愈的风景。

不过最近发现,曾经特别火的“奶酪体”慢慢被学生们不喜欢了。

这跟现在电脑阅卷有关系。 在一所重点中学高三的教室里,午休的时候,几个学生围在电脑前,电脑上显示的是刚考完的模拟考答题卡扫描件。

当一篇用“奶酪体”写的作文出现在屏幕上时,大家都傻眼了。

原本在纸上看着圆润可爱的字,扫描到电脑上后,变得又肿又模糊,字和字之间的距离好像也被挤到一块儿了,一整段文字就跟被雾气遮住了似的,阅卷老师得费好大劲才能看清楚写的啥。

有个学生精心写的“奶酪体”作文标题,扫描后就像一串粘在一起的糯米团子,完全没了原来想展示的个性,搞不好还会因为这个被扣分。

从教师阅卷系统后台的数据也能看出来,用“奶酪体”这种网红字体的试卷,识别错误率比普通字体高出47%。

这说明在电脑阅卷的时候,“奶酪体”不但不能给学生加分,还可能因为不好辨认让分数变低。

“奶酪体”流行起来,其实能看出Z世代这些学生对标准化教育有自己的想法,算是一种温柔的反抗吧。

在00后眼里,传统的楷书太规矩、太严肃了,就像被框在小格子里的士兵。

但“奶酪体”的笔画有圆润的弧度,还有波浪形的连笔,就像在作业本上跳舞的可爱小符号,特别有个性、有创意。

当这种追求个性的字体到了考场,遇上电脑扫描阅卷,问题就来了。

用0.5mm的签字笔写的“奶酪体”,在200dpi扫描精度下,原本觉得是艺术表达,结果一下子成了乱码。

有个考试院做过字体识别实验,把同一篇作文分别用“奶酪体”和楷体写,扫描后发现,“奶酪体”能有效识别出来的字数比楷体少了28%。

阅卷老师也说,他们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肯定优先看那些字写得清楚、规范的试卷,像“奶酪体”这种不好认的,得花更多时间精力。

现在科技发展了,教育评价体系也跟着变了。AI阅卷系统出现后,字体规不规范变得特别重要。

有个智能阅卷平台的工程师说,系统对那些连笔、少笔画的字,识别误差率能达到63%,但对写得规范的字体,识别率能超过98%。所以学生们写字的时候就得更注意规范,不然考试可能因为字体问题丢分。

而且现在是数字时代,学生对在纸上写字的看法也变了。学习笔记很多都电子化了,课堂上老师也用电子屏板书,学生对汉字笔画的感觉越来越像符号了。

在这种情况下,“奶酪体”流行一阵儿,可能就是纸质书写在数字化大趋势下的最后一点浪漫吧。

“奶酪体”从火到不被喜欢,这可不只是字体选择的变化,这背后是教育场景和技术发展相互影响的结果。

在现在这个数字和纸质书写混在一起的时代,怎么在各种信息冲击下,把汉字书写里的文化内涵保护好,同时还得给学生留些空间,让他们能展示自己的个性。

对学生来说,追求个性没问题,但也得知道考试有考试的规则,得选合适的字体写字,保证写的东西能被准确认出来、理解意思。

对老师来说,在技术不断变的情况下,怎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写字,让他们喜欢上汉字文化,尊重汉字文化,这也是个值得好好研究的问题。

0 阅读: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