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韩国媒体《每日经济》发表文章称,随着中国低成本、高性能人工智能(AI)“DeepSeek”的冲击波席卷全球,中国产品和技术实力在韩国产业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在韩国,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产品“价格低廉,质量较差”,但最近,随着中国产品在扫地机器人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看法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特别是,技术力量升级的中国企业在半导体、电动汽车、电池等尖端产业领域威胁着韩国企业的竞争力,韩国业界的不安情绪正在蔓延。
扫地机器人是中国企业攻占韩国市场的代表性领域。
韩国扫地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中国Roborock。与此前“中国产品价格低廉”的认识不同,以150万韩元左右的高价产品抓住了韩国消费者的心。
中国家电企业也开始积极进军韩国市场。小米在近期成立了韩国子公司,并计划依次推出智能手机、电视、可穿戴设备、充电电池、扫地机器人等产品。
三星电子和LG电子预测中国企业的进入将带来“海啸级”的冲击,并已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LG电子首席执行官曹周完今年年初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已经认识到来自中国企业的威胁,现在是时候进入实际应对阶段了”。
半导体和电池领域受到了中国企业低价产品攻势的直接打击。
受长鑫存储等企业低价攻势影响,三星电子主力商品内存价格大幅下跌。
因此,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正在减少DDR4和LPDDR4等传统产品的销售占比,同时加速向先进工艺的过渡。该策略是通过专注于高性能和高规格产品来确保盈利能力。
在实现供应链垂直化、并实现价格竞争力的中国企业的冲击下,LG能源解决方案、SK On、三星SDI等韩国电池公司也在苦苦挣扎。
韩国三家电池企业受到宁德时代等公司的挤压,去年1月至11月市场占有率为19.8%,
韩国汽车市场一直被视为中国产品渗透的“安全区”。
因为韩国消费者对现代、起亚等国产品牌有很强的忠诚度,而对中国技术仍存在很大不信任,所以很多消费者不愿意花几千万韩元购买中国汽车。
但是,随着世界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比亚迪正式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韩国汽车业界也感受到了危机感。
因为比亚迪去年在全球市场上销售了176万辆纯电动汽车,其竞争力得到了认可。
HMG经营研究所移动产业研究室主任杨镇洙表示,“韩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负面看法可能会随着比亚迪如何与消费者建立关系而改变。”
用户11xxx70
韩国人多点理性,少点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