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的房间
已是深夜,我正在意大利威尼斯临水的房子里写日记。晚上9点从火车上下来,踏上这个水城。一种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走过的石板路有中国古镇的味道,一条河贯穿小城,河两边都是古老的石头房子。房子的灯光和路灯映在水中,波光粼粼,橘黄的暖色调,非常温馨的感觉。
相对于波涛澎湃的大海,和飞流直下的瀑布,我更喜欢静的水,比如河水和湖水。以前住过乌镇临水的房子,推开窗是小桥流水,让人内心特别宁静。
水是有气味的,湿润、有点好闻的腥味。晚上的威尼斯非常浪漫,石板路、石头房子、街头巷尾处的小酒馆、路边的鲜花摊,三三两两的情侣坐在桥边水畔,相依着低声耳语。小酒馆和饭店的玻璃窗里,布置的非常温馨,有很多灯火和玻璃器皿。室外的桌边,有红色的蜡烛和精致的桌布。游人们坐下来吃饭,大多都点了红酒,玻璃高脚杯映着灯光烛火,极尽浪漫。
每隔一段石板路都有一座弯弯的拱形石板桥。每一段路都有突然出现在左右两边的狭窄小巷子。小巷子里或者有一家冰激凌店、一家小酒馆、或者有一个旅店,都是隐秘的角落。
让我想起梵高的画《夜晚露天的咖啡馆》。
船在河里穿行,这里的“出租车”也是船,警车也是船。我刚看到一艘“警船”闪着警灯在河里呼啸而过。
浪漫,是我对威尼斯的第一印象。
奢华和浮夸
上一篇文章讲了从开罗来到米兰,如今又从米兰坐火车2个半小时到了威尼斯。欧洲的火车果然舒适,位置宽大,每个座位都有充电的插座,而且还有wifi。一路上路过村庄田野,日落也是很美。
古人说读书最好的地方是车马牛背之上,我也经常在飞机上和火车上整理文件、写文章。打发时间再好不过。
米兰只待了1天。米兰是时尚之都,但我对时尚没有什么研究,我是推崇极简生活的,旅行中也不买纪念品。刚去完坦桑尼亚和埃及,浑身都是土,没有时尚可言。
去米兰只打算看两个地方:米兰大教堂,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Museo del Cenacolo Vinciano)这幅画。大教堂看了三个小时,很是壮观。从外面看已经是惊艳了,各种复杂的雕刻,把教堂从头到脚包裹了一遍。无数尖塔从两侧伸出,甚至每个尖塔上矗立的雕像都不一样。任取一块局部去看,都是精雕细刻。
买了fast pass,先乘电梯去了教堂顶部,再走楼梯一步步环绕下降,到达底部大厅。大厅里是有很多祷告和唱诗的座位。几十个巨型石柱支撑着拱形教堂的顶部,四面是彩色玻璃,每一片玻璃都画着不同的图案。太阳照进来,透过玻璃,流光溢彩。
我去学习了一下,原来这种建筑风格叫巴洛克风格。巴洛克风格可以体现在各种艺术形式上,比如绘画、雕塑、音乐、话剧。简单来说是一种“过分装饰、穷奢极欲”的风格。
巴洛特风格在教堂建筑的盛行,梵蒂冈的推崇起到了作用。梵蒂冈规定:教徒们不能用“简单淳朴”表达对上帝的爱。要用炽热的感情,把上帝具像化,以奢侈为傲。
没有看《最后的晚餐》
出了大教堂,走路去看《最后的晚餐》,走到门口发现只有预约才可以看。这就是随性旅游的后果,不怎么做计划,就会有意外。不过还好,以后再看吧。
火车上,和一个朋友聊了两幅画:维米尔的《代尔夫特风景》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我不是很懂画,纯粹是靠感觉,没什么专业知识。
我问他《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好在哪里。他说“光影,嘴唇没有清晰的边界,人物骨架的勾画”。我去看了一下这个画家,他很喜欢画少男少女,构图都是从左侧打光,照在人物面部。
关于《代尔夫特风景》这幅画好在哪里,他说“平静”。的确,我觉得画家从四个角度勾画了平静,一是静态的云朵,有风的云朵是线性的、模糊的,静态的云朵是一朵朵完整绵软的。二是河对岸的城市,空无一人。一条城市里的河很少没有人的时候,这很反常。因为河作为交通工具,两岸常是熙熙攘攘,河中常有船只航行。三是河岸这边的几个人物,零星几人,身体形态都很静,没有夸张的肢体语言,站立的姿势看上去只是在安静的对话。四是河水如镜面一般,波纹没有朝任何方向流动。
我很业余,关于画,不懂专业知识,只知道感觉。艺术本来也是因人而异,没有统一标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皆可为艺术。
夜深了,黑暗里有种极深的静。头枕一河春水,我会睡的很香,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