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文化研究员、道文化爱好者、践行者、实证者、传承者
逢周二、周四、更新
内丹修行,无非性命双修。
性与命,是两个意思。
修命,指的是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身体素质,延长寿命。
修性,则是心灵的修养达到极致,进而通玄。
南宗丹法重命,先命后性,如彼家丹法与三丰派的龙虎丹法。
因此南派丹法修行,关键在火候、药物运用得恰当,条件要求极为严格。
北宗丹法重性,由性入命。
如全真派纯阳,以清静无为作要旨,至明心见性之后,依次修炼,自可达到还虚合道的仙人境界。
无论哪种,都是殊途同归。
神通不是修行的目的,但神通显化,皆在“性功”的修行上。
何以见得?
佛门与道门唯一的区别,就是道门多了“修命”的功夫。
在之前的文章《对于修行来说,术数只是顺便的;心灵,才是解开天道唯一钥匙》里也讲过,内丹门派的文始丹道最为重性功,被誉为丹法中最上乘的虚无大道,崇大彻大悟,与佛门禅宗十分相似。
内丹学的性功,与佛门大同小异,都是直指明心见性。
性功是最容易的,因为只需一看就懂;
性功又是最难的,因为想守护住很难,想精进,更是需要悟性、机遇、历练,不是努力就可以的。
最重要的是,它没法教,全凭自己悟....
01
儒说八道
我一直在想:如何将道学讲清楚、讲全面?
思索很久,没有答案。
昨天去观里,见有人皈依,方才幡然醒悟。
道门三宝:道、经、师。
没错,正是其中的“经”。
欲解道学,唯有“解经”一途。
况且,一直有人叫我推荐道家书籍,我首推三玄,即:《道德经》、《南华经》(也就是《庄子》)、《易经》。
但仔细一看,市面上绝大多数对这三本书的解读都是儒家之言,所以一直不好怎么推荐,以免误人子弟。
什么儒家之言?
就是从古至今流通到世面上翻译、注释的《道德经》、《南华经》、《易经》的书籍,多是以儒家解道家,重视修身治国,这在道家看来,是“外说”。
我举个例子:
《道德经》第六章中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这句话,儒家的解释是:“将道称之为谷神,是形容它的品质;管它叫玄牝,是说它安于卑下、雌柔而生成万物的功绩。”
这就会让人很难受你懂吗?
儒家啥都要来一点功绩啊、行为正确啊之类的。
外说!
实为外说!
事实上对于这句话,吕祖的见解是:身藏神灵,人体内有一点灵气。如果有嗜欲,灵气就会被淹没,用这点灵气终日劳碌操劳于外物,元神从眼耳口鼻消散而尽,如此一来,人就死了。
想要不死,就要守住这一点神灵之气,气在哪?上不在天,中不在人,下不在地,只在虚灵不昧的一点真性当中....这也就是玄关一窍!
没错,这正是《南华经》中的“噬欲者深天机浅”。
什么是天机?以修行而论,实则玄关一窍也!
为什么说从道家的角度才是正确的呢?
老子说:神得一以灵,神灵则炁足,炁足则身健。
从后面这句话来看,哪里跟“功绩”有关系?
我再举一个实例:儒家往往喜欢把“一”解读为“道”。
比如《道德经》中的:“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一正。”
将“一”解释为“道”,实则儒者不明道语,就以“道”字去含糊其辞。
这肯定是不对的,为什么?
因为如果“一”是“道”,那为什么老子不直接说“道”?非得换个字去说?
大家可能不知道,《道德经》的章节有个共同的特性:就是每个章节前面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说明后面部分。
即前面在说理,使人好容易理解后面说的内容。
或许老子认为读者均是愚夫,需要铺垫和解释,再引出道理。
就像是你跟小孩讲道理一样,不会直接讲对错,而是先抛出一个理出来,再让小孩依据这个理去理解对错。
其实这个“一”,道家指的是玄关一窍,也是先天之炁。
02
解经
前面说了这么多,算是回答了一些道友的疑问:为何经书读不明白、看不下去、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云里雾里?
看了,好像没看;读了,好像没读。
其背后的原因大抵如此。
治道学,必读三玄,目前为止,我没见过哪个真正的修行人不读这三本经书的。
因此,接下来的内容,我准备以道家视角解《南华经》。
为什么是从《南华经》入手而不是《道德经》或者《易经》?
原因有三:
第一,修行讲个“逆”字,修性功也不例外。
三本经书,按照时间顺序,先有《易经》,再有《道德经》,最后是《南华经》。
逆字,当真是道家的大智慧。
距离现在越久远的经书,越是晦涩难懂。
相对《道德经》与《易经》来说,南华经更容易让新手入门,更容易入道。
第二,《南华经》被历代儒者修改得少,免去了版本的争议,也就免去了抠字眼对照各个版本的麻烦。
而且《南华经》的内容是宗于《道德经》,如太史公司马迁评价庄子“其学无所不窥,其要宗于《老子》之言”。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我说通行版的《道德经》不是伪经,因为这两部经书是相通的。
第三,是我与《南华经》颇有渊源,在人生最低谷之时因《南华经》而入道,进而向往道门洞天福地,进而去罗浮山求亲订盟,进而一周年后再去罗浮山遇见明师。
可以这么说,《南华经》改变了我的命运。
03
真解
与《道德经》一样,市面上对《南华经》(也就是《庄子》)注解的,多为儒者解经,属于外说;
起码目前为止,尚且没看到以道家视角解读,多是说其文采恣意汪洋,意境绝佳。
实际上,《庄子》是绝佳的性功典籍。
也是最容易让人大彻大悟,打好性功扎实基础的办法之一。
不少曾有修行经历道友说曾有气感,却莫名漏丹、前功尽弃、无神通、不见金花等等,其原因何在?
无他,全在性功不全、不牢、不精,动心起念导致阴魄滋生,进而守不住真炁,丹液自然全漏,前功尽弃!
性功,道家经典中以庄子为最,莫言其他(其他道藏明心见性的办法皆从此来,就是历史上禅宗也曾借鉴了《庄子》)。
故此,欲入此道,必读《庄子》,不然就是个“技术工”,修行中真遇到问题,无法自己解决,及时止损。
如此,算是给诸位一个指引。
理解《南华经》真义,也就算是真正入了道学,得道成仙不敢说,福慧双增、消灾解难肯定是可以的。
若是有人因此而通玄入道,我也算是给自己积功德了。
就看诸位各自的悟性了!
04
如何解经?
1-结合修行体悟来解;比如逍遥二字的真义,足以解释打坐时,正确的姿势是像神像眼睛一样半闭,而不是全闭或者睁开。
2-理解庄子《南华经》的意思,不能去猜测,要结合春秋时期的文化背景和联系来理解,要弄明白每个字在春秋时期的含义,而不是现在的意思,力图还原庄子本意。
3-以经解经、以道解道,以丹经解道。如此一来,才不至于落入旁说、外说、歪说。
后记:
我们现在看到的《庄子》,都源于晋代郭象注本《庄子》,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共三十三篇。
然而庄子这本书,最早记录在《汉书·艺文志》,里面说是有“《庄子》五十二篇”。由此可见,庄和《易经》一样,没能完整地流传下来。
此外,《庄子》三十三篇中,《让王》《说剑》《渔父》《盗跖》是伪作(具体原因到时会讲明白),正在读经的要注意。
不知不觉又到深夜…今天就到这,下周二见!
<完>
愿以道之视角
点破这片纷乱的时空
更多古科学研究、道学仙学作品或分享交流咨询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道友李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