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皇帝与大臣的关系一直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皇帝对清官都有一种包容的态度,毕竟“廉”到底的清官十分少见。海瑞、张居正、汤显祖等人皆是备受推崇的大清官。
而在辽国,也有这样一位大臣,清廉无比。皇帝想要试探他,便在他的衣服上烧了个洞,看看他是否是真的节俭。
这位大臣会落入皇帝的“圈套”吗?当他发现皇帝的试探时,他作何反应?
地方官的逆袭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之后,直接让后面的朝代多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收复失掉的土地。
到了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燕云十六州依旧在辽国的手里。为此他不断派遣士兵,想要将其夺回来。只可惜还未完成任务,赵匡胤便去世了。
待他的弟弟赵光义登上皇位的时候,也以夺回燕云十六州为目标,与辽国展开了几十次的拉锯战。但因为辽国兵肥马壮,宋朝军队一时难以攻下。
也正是因为连年的征战,导致宋朝积弱。辽国不愿受其乱,想要跟宋朝割地和亲。但赵光义严词拒绝,宋朝绝不会向辽国妥协。
见宋朝果断拒绝,辽圣宗烦恼不已,虽然他们常打胜仗,但也不能老是打啊!辽国的大臣也没有更好的提议,大家也只能干耗着。
为了舒缓心中的烦闷,辽圣宗决定出去走走,结果就走到了山西大同一带。那里的官员听说皇帝要来,纷纷做好迎接准备。
也正是在这个地方,辽圣宗获得了一件“珍宝”。
为了迎接皇帝,地方官员特意推出一名官员,让其接待皇帝。而这个人名为张俭,现在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官。
不过,众人之所以推举他,是因为十分看中他,想要其在皇帝面前表现一番。实在是张俭的性格太好了,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留在地方着实屈才。
辽圣宗见众人如此推崇此人,便让其上前来交谈。
只见张俭的官袍已经有些发白,可见已经穿了很久。辽圣宗见张俭仪态端庄,行为得体,对其第一印象非常好。
而后,辽圣宗便拿出了困扰自己很久的难题,也就是宋辽之间的战争问题,考验了一番张俭。
没想到相比那些在朝堂上站着的大臣们,张俭的提议更加实在。不仅如此,对于如何处理与宋国的关系,他列举了不下数十条,都是目前辽国可以做到的事情。
辽圣宗顿时茅塞顿开,称赞张俭是大才,并决定让其到朝廷担任监察御史。
上任之后的张俭,兢兢业业,将地方打理得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为此张俭再次得到提拔,成为了一个五品官,此时不过才过了一年。
如此迅速的升官速度,在当时简直是闻所未闻。而对于张俭来说,官职大小无所谓,只要能实在办事就行。
辽圣宗对其颇为看好,甚至多次赏赐其宝物。
这让其他的官员甚是嫉妒,为此甚至想要毁掉他。他们会怎么做?张俭又该如何应对?
清廉不做作这之后张俭便成为了辽圣宗的心腹,还曾出使宋朝,帮助辽国与宋朝之间友好交流。也正是因为张俭的努力,两国之间的战争暂时和缓了一些。
渐渐地,张俭成为了辽国“宰相”般的存在,掌管辽国诸多事宜。
没过多久,辽圣宗去世了,他的儿子耶律宗真继位。而张俭也精心辅佐着耶律宗真,确实是在为辽国尽心竭力地办事。
不过,因为张俭背后最大的后台已经倒下,其他羡慕嫉妒的大臣便开始想方设法将其拉下去,而最快的办法就是利用新皇帝。
于是,隔天有大臣就开始告状,说张俭表面上清廉,实际上背地里敛财,家中的财宝无数,是个不折不扣的“两面人”。
而这些话也传遍了朝堂,甚至传到了民间。耶律宗真也有所怀疑,虽然父亲让自己相信张俭,但人心终究是会变得,谁知道张俭私下里是什么人。
他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应该好好试探一番,看张俭到底是否是徒有虚表。
他找来手下,命其暗中在张俭的衣服上烧个洞,看看张俭究竟是何反应。
等到第一天的时候,耶律宗真便看到了衣服上的洞。他认为是张俭没有发现,便决定多等几天。
但没想到的是,整整一年过去了,张俭依旧穿着那个破了洞的衣服。不过,上面多了一个小小的粗布补丁。耶律宗真这才真正相信张俭的清廉。
而与张俭的生活相比,朝堂的其他大臣,包括他自己,生活得就过于奢靡了。
当耶律宗真登上皇位之后,并未将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反而任由其生母萧耨斤肆意妄为,打压异己。结果就是辽国的政治被搞得一团糟。
而耶律宗真擅长音律,对于管理国家是一窍不通,要不是宰相们撑着,辽国国力很有可能衰弱得更快。
在众位大臣的帮助下,耶律宗真成功掌权,却不思进取,整日纵情享乐。每天都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辽国也因此逐渐走上下坡路。
张俭之所以一件衣服穿好几年,正是因为他想要以身作则,希望皇帝能够节俭生活。恰巧耶律宗真拿这个洞说事,张俭只好转着弯儿地劝谏。
耶律宗真确实感到羞愧,见张俭如此为辽国着想,便命人打开国库,任由张俭从中挑选宝物。其他大臣的眼睛都直了,恨不得取而代之。
不过,张俭却对这些宝物没有什么兴趣,并未从中拿什么东西。也正是他的这个举动,让耶律宗真对张俭更加放心,并对其加以重用。
劝谏完耶律宗真后,张俭又会如何做,才能让辽国重新振作呢?
功成身退由于耶律宗真的重用,张俭不久后就成为了辽国的太师,可与皇帝商议重要决策。其他大臣都不能及,这是属于张俭一个人的荣耀。
不过,除了清廉之外,张俭还从不徇私。
当时辽国选官除了推举之外,就是科举考试。
张俭便负责这方面的事情,并将其办得漂漂亮亮。正因为自己也是进士出身,张俭也曾经历过,因此各方面都很熟悉。
耶律宗真见张俭如此负责,对其大为嘉奖。当得知张俭的弟弟也参加了这次考试时,他便决定“徇私”一次,赐予张俭的弟弟进士及第的身份。毕竟他相信张俭,同样相信张俭的家人。
但当张俭得知后,他立马来找辽兴宗,并表示这样做不妥。
他劝辽兴宗收回成命,只是因为他的身份,就给他的弟弟进士,这对其他寒窗苦读的学子不公平。
再者,若是真的当上进士及第,那也必是他们真才实学考出来的,绝对不能靠关系。
在张俭的强力劝说下,耶律宗真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心里对其更加敬佩。
彼时,由于耶律宗真的一番操作,导致辽国与宋朝的矛盾加深。张俭多次上谏,希望辽兴宗能够与宋朝交好。
谁曾想,耶律宗真一再挑衅,虽然没有真的动刀动枪,但宋朝显然不待见辽国。
张俭明白宋朝虽然处于弱势,但“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宋朝不可能就这样沉寂下去,肯定有杀手锏。
见在其他人的劝谏下,耶律宗真有出兵征讨宋朝的打算,张俭连忙出来制止。
也真让张俭说对了,宋朝之后联合金国,攻打辽国,还直接将辽国灭了。只可惜,当时的辽国不知道,也没有听劝。
在张俭死后,辽国与宋朝的矛盾激增。而后,又开始了长久的战争。
若是张俭能活得长久一点,或许辽国还能残存一段时间,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