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世人称为大清包拯,为了百姓直面皇威,退休后竟有一车黄金?

谈谈旧历史 2025-01-24 09:46:57

前言

他一生直言进谏,辅佐三代明君。一心一意为了百姓的利益着想,为了百姓甚至可以直面皇威,丢了自己的官帽也在所不惜。

他就是被世人称为大清包拯的——孙嘉淦。他不仅敢直言进谏,更是为康乾盛世做出了巨大贡献。相传,在他退休以后,得到了一车的黄金养老,这究竟是真是假?这个大清包拯真的如所说的那般厉害吗?

以直言进谏出名

孙嘉淦呢出生于1713年,虽家中贫苦,但好歹他个人还是非常上进的。经过重重的考验与筛选,孙嘉淦成功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了政治道路。

只是,令孙嘉淦没有想到的是,他遇上了喜怒无常的雍正帝。在皇帝继位之初,因为他的喜怒无常没有人敢直言进谏,但孙嘉淦不同,他认为一个好的皇帝就应该听取不同的声音,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于是,这不怕死的给雍正进言,希望他可以多亲近自己的兄弟,停止不必要的捐收与征兵。或许是孙嘉淦在进言的时候有些含沙射影,惹得皇帝非常的不高兴,便将孙嘉淦的上司叫过来大骂了一顿。

还说要砍孙嘉淦的头,可上司也不愿这般的好人才就此浪费于此。于是壮着胆子说,这个孙嘉淦虽然很狂妄,但是他的胆量是非我等闲之辈所拥有的。皇帝沉默片刻后,突然大笑起来说“朕,也很佩服他的胆量。”

随后,雍正帝便召见孙嘉淦,听他讲述了许多关于他对国家的一些看法。说完之后,皇帝很是高兴,便升他为国子监里的司业。从那之后,孙嘉淦的政治道路可谓是一帆风顺,平步青云。

只是,孙嘉淦父亲的离世让他的职业道路得到了暂停,按照当时大清的律法,官员丧亲是要回乡服丧的。可是就在孙嘉淦服丧期未满的时候,就被要求回京上任,可见孙嘉淦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除此之外,孙嘉淦在任职期间,对工部的腐败和效率低下进行了大胆的整顿。他制定了各种工部制度,重新规范了工程的管理,有效地推动了水利工程的发展。反对过度征税和地方官员的贪污行为,保护了百姓的利益。

在雍正死后,乾隆登基,在换了新政权以后,孙嘉淦仍然被新帝所重用。并且,他再次上书,直言告诫皇帝。新帝在见到他的奏折后非常的高兴,对他的所说的内容也非常感兴趣,于是便又将他升任。

在升任之后,孙嘉淦有了断案判案的权利,只要经过他手的案子,必定是秉公断案。也正是因为他的秉公执法,让那个地区的百姓都得以安居乐业。因此他还被后世誉为“大清包拯”,那么孙嘉淦究竟都办过什么样的案子呢?

离奇案件,逐个侦破

孙嘉淦在河南郑州任职期间,遇到了一个很多人都束手无措的案子,皇帝见这个案子迟迟没有进展,于是便派孙嘉淦去接手,然后展开了逐步的调查。

事情的起因是一桩轮奸案,受害人常氏指控她的亲戚郭某,做不正当的生意,并且在自己不愿的情况下,强行让人轮奸玷污了自己。在孙嘉淦接手这个案子的时候,他就对这些人做了一个背景调查,果然查出了端倪。

郭某是当地的富豪,家中根本就不缺钱,犯不上去做那些不正当的生意来敛财。而常氏指控的那一批人,也都是农民,根本没有钱去做这样的事情,更没有不良嗜好。那么究竟是常氏撒谎还是另有隐情。

随着案件的扑朔迷离,孙嘉淦进行了又一轮的调查。那些被关在大牢里的人,精神上几乎已经崩溃,面对盘问与罪行,都开始了胡言乱语。其中一个更是不堪羞辱,自尽在了牢中。还有一些犯人,更是在孙嘉淦来之前就被衙门里的一些人,用酷刑将他们杀害。

在得知这些情况之后,孙嘉淦就已经知道这里边肯定是有冤屈的。于是在他的雷霆手段之下,揪出了许多行贿的官员和一些官场里的黑暗事件。此次案件的侦破,使得百姓纷纷叫好,不仅处理了官场上的黑恶势力,还还给了百姓一个公道。

可是,别看孙嘉淦处理案件十分厉害,但是,在那个时期还真有一件连他都没有侦破的悬案,那就是伪奏稿案。事情的起因是一封假冒孙嘉淦名义的奏折被发现,这封奏折指责乾隆皇帝的统治,包括所谓的“五不解十大过”,如耗费民力财力的频繁巡视、滥杀大臣等。

云南总督硕色在1751年秋收到这封奏折,并迅速上报给乾隆皇帝。乾隆对此极为震怒,下令全国范围内追查此事。这场追查持续了两年多,期间有超过两千人被牵连,大量官员和百姓因此入狱,但最终未能找到真正的幕后策划者。

此案也标志着乾隆朝政治氛围的转变,由早期的宽容转向后期的严厉和压制。而这个案子被视为文字狱的开始,反映了当时政治的不稳定和皇权与知识分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不少涉案者遭到了严厉的审讯和酷刑。最终,一些被认为是“首犯”的人被判处死刑,如凌迟等极其残酷的刑罚。

尽管进行了广泛的追查和严厉的惩处,乾隆皇帝最终未能找到伪奏稿的真正策划者。这使得伪稿案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也让乾隆皇帝感到极大的挫败。尽管孙嘉淦本人虽然与伪奏稿无关,但因本案受到极大影响,最终在担忧和恐惧中抑郁而终。

而传说孙嘉淦在退休后拥有一车黄金的事情也只是当时有心之人的虚构,并没有相关史书的记载。不仅如此,史书中记载的孙嘉淦,并不喜爱金钱,只是向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当然,他也确实做到了,不仅秉公审理诸多疑案,还让许多冤家错案都沉冤昭雪。

这样的大臣,死于一场与自己并无关联的案件当中,实在是可惜至极!

0 阅读:3
谈谈旧历史

谈谈旧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