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选择的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职场话题几乎已经成为一个“月经”话题了,每月都有新谈资,高阶人群的职场现状站到了漩涡中心。与“35岁就要被淘汰”这一消极论调不同的是,这一次对外传递了“30岁左右的轻熟龄职场人正是行业中流砥柱”的信号。
在这场“职场生存法则”的万花筒演绎中,我们看到的是想要跃过“高阶”的门槛,每个人的挑战从来都不只是职场,门槛之后,更大挑战来自于我们对“职场生存态度”。
一
很多时候,我们被逼着拼
入行12年,已经35岁的包子一直不上不下,几次三番被领导评价“工作10年还不如进入职场2年的新人,是不能接受的。”面对年少成名的天才型选手妙妙,包子成为了30+普普通通职场前浪,面临着大多住职场人的困境——比你优秀的人比你年轻。
“有些事情真的是看天赋的”,一句天赋似乎可以解释很多东西,但绝大多数人选择工作都是无法与所谓天赋匹配的。就像几年前借着“996”东风小火的日剧《我,到点下班》,里面的配角三谷,从小到大的全勤劳模,她没有女主那样的悟性和综合能力,只能通过加班、再加班来刷存在感。“加班但能力一般”成为她的标签,然后还是只能通过“加班”去逃避现实麻痹自己。
三谷这样的态度,很常见,我不喜欢但能够理解。
这个社会一直都是要求竞争的,伴随行业下行,僧多粥少的局面只会愈演愈烈。曾经我们深信学习可以改变命运,于是努力学习;我们相信拼可以改变命运,于是拼命工作。但是很快努力就变成拼命。
疫情隔离,深圳小伙搬电脑回家隔离,我们都在自嘲“搞钱大于一切”。这只是竞争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我们已经习惯了逐渐增加自己去开会的场次,习惯汇报PPT能写几十页绝不十几页,习惯手机24小时待命,哪怕出门旅行也随身带着电脑,一声令下原地上班。这似乎成为一种常态,“内忧外患”之下,我们都没有太多的选择权。
二
拼成自然的职场中位人
很多新人入职在交流会上,喜欢问前辈一个问题:你如何平衡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这是一个从来不会有准确答案的问题。
我的朋友晓晓作为一个入行广告业多年的前辈,被问过很多次,但答案一直也没有想清楚。对她来说,这个问题没有工作之前或许会很关心,但工作之后就很少去像这种不会有答案的问题。下班的时间点并不会成为工作与生活的分割点,而且工作与生活真的能分开么?
晓晓说,广告人都是一个“杂学家”,你要接触的品牌不一定是自己熟悉的,所以需要大量的输入,节目能够展现的大都是结果,而中间的过程无法一一展现。特别是当你从事创作有关的职业时,你的全部人生就是为创作提供养分。广告没有绝对的好坏标准,个人化的意志影响总会有“还可以好一点”、“可以不可以更好一点”、“感觉还可以好一点”的标准出现,于是为了虚无缥缈的更好一点要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成本很多时候是无法计算的。
这种工作习惯多年下来,走上中层的晓晓已经养成了“奋进”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试错的机会越来越少,被危机裹挟着的她只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疲惫。有时候回想过去几年,她会惊讶自己一闲下来就有种莫名的心慌感,“无所事事”的状态有时候甚至会崔生成不可名状的罪恶感。
就像三谷一样,跃上高阶职场的她也只会以身作则和用自己过往的经验去要求团队,一次两次之后,矛盾就会积累爆发,然后陷入到自我怀疑之中。这种自我怀疑很可怕,晓晓说,有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无能为力,质疑自己的能力,似乎只有加班工作才可能让自己不去思考这些,将自己置身于虚无的忙碌,就可以忘记很多烦恼。
于是,开更多的会、做更多的报告、安排更多的日程,恶性循环开始了。
三
与其为职场嘴替摇旗呐喊
不如尝试有选择的拼
当客户表示希望第二天就能看到初稿、同组人默认要熬夜时,八月当着客户的面直接放话“我从不通宵”。
不通宵,因为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八月也不负众望交付出令客户满意的答卷。我们在为八月反卷摇旗呐喊的时候,也有人间清醒的看客,明白自信的前提是有实力的支撑。
晓晓也在与好友的聊天中经常加入“反卷”的摇旗呐喊之中,但她一直都坚信,职场还是需要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把自以为是和自作聪明当作反卷,最后只能走下坡路。
她说,曾经有段时间总是不自觉看看“打工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的视频,有人因为没赶上公交地铁嚎啕大哭、有人因为不知名原因在凌晨潸然泪下……每一次她都会想起自己经历的那些日子,早高峰的地铁上被挤着只能靠着门,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疲倦,深夜出租车师傅聊天问怎么加班到这么晚,还有看着体检报告的一排红色的委屈和难受。
其实,为了反卷晓晓做过很多很多的努力,有些疲惫是无法避免的,但有些是可以的,她希望自己可以有选择去努力。晓晓报过班提升自己,也买过各种各样的便签纸,将电脑边沿曾经贴的密密麻麻,也用过各种各样的APP,买了五花八门的会员来提升效率,结果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走入中层的她越来越依赖工具的助力,日程的安排、会议的安排、纪要的整理等等可以通过工具节省的时间她都在尝试减少不必要人力的支出,挤出来的一点点时间,她会尝试走出家门去散散步,走进健身房,或者看一本已经买了几年的新书。很多时候,效率的提升都是从一点点细节开始,就那么十几分钟的时间空出来就会变成越来越多的“空闲”时间。
以前,她离不开手机是因为要24小时向客户待命,现在她离不开手机是因为手机可以成为她的效率工具。”如果你无法改变大环境,那就从能改变的开始改变,比如手机的作用“她说。
作为OPPO手机用户,她很中意这一次的系统更新里的办公工具的组件。公司用的飞书,日程、会议现在都可以随时同步到搭载ColorOS 13版本的OPPO手机,开会可以直接从日程跳转。方便的语音翻译,会议纪要可以兼顾会议推进,不必再回头一句一句听一遍。
日程导入和纪要智能整理现在已经是她使用最顺手的功能了(右滑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这些好像只是一些小小的功能,但在忙起来的时候,细节总是会不经意的节省自己很多时间。经历过因为没有提前入会被客户抱怨、没有复盘清楚会议被领导责骂、路上参加会议突然掉线等等等困境,晓晓说一点点小事往往就会成为压倒情绪得最后一根稻草,一个小小的提醒可能会重拾一段时间得工作自信,“如果无法避免,我希望可以做得好一些”。
就像今晚ColorOS“职场打卷办”中说的那样,办公这件事情肯定不会再局限于某一个单点的场景,会更多的覆盖到用户日常的方方面面。生活和工作有时候就是一体的,即便离开办公室之后,希望手机能够帮我们去解决办公的问题,一些工作上的一些碎片化的一些事情,让工作跟生活能够以一种很和谐的方式相处。
看着ColorOS的产品经理和研发组成的“职场打卷办”,晓晓就觉得很有意思,就当一次生产力工具的学习经历,而且是自己最常用距离最近的工具。能力的提升或许需要很多的天赋,但效率的提升确实有更多的选择。生产力工具就在那里,真正起作用的是有心的人。
现在的她,依旧会早出晚归地挤着地铁通勤,有时候也会加班加点赶项目,偶尔会来个健康自检,关心自己的健康,休息日的时候,会尽量远离工作。
当我们高呼“00后整顿职场”的时候,我们内心都很清楚。职场从来不会因某几个人的所作所为而有所变化,僧多粥少的竞争会伴随几乎整个职业生涯。
在有选得时候去做正确的选择,在有能力的时候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行我素”是强大的自信与实力自然而生的“反卷”。就像《跃上职场高阶》的最新一期,当厌倦了职场宫斗的戏码后,能打动人的创意会浮上水面,成为节目最好的闪光点。
创意是卷不出来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有选择卷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