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之问:东王九千岁杨秀清,管理东方各国,包括日本?

聊聊历史 2024-01-22 07:31:15

太平天国答疑:东王九千岁杨秀清,管理东方各国,包括日本?西王萧朝贵,八千岁,管理西方各国,英国也算一个?太平天国封王爵位,究竟有何含义。

论王爷数量之多,太平天国当之无愧,黄文英在自述中说:“两广出来的,都一律封王,达到两千七百余人”,常用的三千汉字深感压力。

究竟有多少王爷,这不重要,但太平天国王爵称呼的变迁,可以看到太平天国权力博弈,以及洪秀全强化君权的过程,是太平天国军政主导权变更的缩影。

1851年12月,永安封王,杨秀清东王九千岁,萧朝贵西王八千岁,冯云山南王七千岁,韦昌辉北王六千岁,石达开翼王五千岁,册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是什么意思呢?有种说法,东王管理东方各国,西王管理西方各国,南王管理南方各国,北王管理北方各国,翼王则在各地飞来飞去,羽翼天朝。

表面看,这种解释貌似有道理,杨秀清可以管日本,萧朝贵可以管英国,体现太平天国“天下男子,都是兄弟之辈;天下女子,结为姊妹之群”的格局。

其实,仔细推敲,这种管理“各国”之说未必成立,或者说不现实。东西南北翼,这几位王爷的分封,是一种权力博弈,体现太平天国早期的军政格局。

太平天国实行“军师负责制”,洪秀全作为天王,并没实际权力。要知道,洪秀全是一位空降到紫荆山的首领,没有直属部队,无法与实力派抗衡。

冯云山策划的“军师负责制”,将军政交给军师处理,是比较务实的做法。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都是军师,石达开则不是,地位比前4王低。

既然是军师管理国家,就好解释东西南北翼这5个王爵的含义了。东西南北,应该指的是管理“某方面事务”,或者拥有自己的领地,石达开则是护卫天朝。

天下统一之后,洪秀全坐镇中枢,东西南北4个方向由相应的“王爷”管理。石达开则辅佐天王,巡视各国,展示天王天下“共主”的身份。

换句话说,永安封王体现的是一种分权理念,是洪秀全与“王”分享天下。大家一起金田起义:洪秀全号召创业,冯云山实际干活,杨秀清关键时刻稳定人心,萧朝贵则排除企业障碍,韦昌辉注入资金,石达开带来员工,各有贡献。

太平天国是大家的,不是洪秀全一人的,如果不是5王支持,金田起义压根玩不起来。如此,永安封王时,必须承认他们的贡献,一起分享蛋糕。

1852年,冯云山、萧朝贵相继阵亡,杨秀清一家独大,目中无人,太平天国权力结构失去平衡,这是天京事变的重要原因。

洪秀全是“虚君”,诸侯王分享权力,大家都满意。杨秀清是实力派,却想自己当万岁,韦昌辉、石达开岂能同意,他们不允许东王破坏规则,破坏军师负责制。

1856年,天京事变,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陈承瑢死于内斗。石达开回京辅政,洪秀全不满意,当即册封洪仁发、洪仁达为安王、福王,分割翼王权力。

安王、福王之前,太平天国还有燕王秦日纲、豫王胡以晃,他们都是凭借军功获得爵位,且具有实际含义。秦日纲去救援北伐军,寓意“燕地之王”。胡以晃夺取庐州,取得进入河南通道,太平天国想要经营河南。

秦日纲、胡以晃封王,没人有意见,洪仁发、洪仁达则不行。两位寸功未立,才能低下,石达开岂能跟他们平起平坐呢?安、福,寓意安定、福气,是洪秀全对江山的期待,结果未能如愿。

洪秀全想强化君权,跟石达开产生矛盾,君臣不欢而散。石达开单干后,洪秀全一度自我反省,表示绝对不封王,但他未能遵守。

1859年,洪仁玕来到南京,不到半月就册封干王七千岁。洪仁玕没战功,凭什么封王?洪秀全想维持洪氏江山,不希望陈玉成、李秀成等实力派权力过大。

洪仁玕封王,掀起大波,许多将领都不服。洪秀全为了稳定人心,便相继册封蒙得恩、林绍璋、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等人为王,换取他们对洪氏王朝的支持。

洪仁玕之后到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所册封的“王”,都是体现洪秀全想君临天下,王朝江山至上的理念,是一种集权的思维。

例如,赞王蒙得恩,赞颂王朝。忠王李秀成,万古忠义。英王陈玉成,英明神武,保卫江山。侍王李世贤,侍卫天朝。辅王杨辅清,辅佐君王。康王汪海洋,天下安康。扶王陈得才,扶助王朝。护王陈坤书,护卫山河。慕王谭绍光,仰慕天恩。

忠王、英王、赞王、慕王、护王、扶王、侍王、辅王、启王、康王、听王、纳王、挺王、奉王、比王、来王、干王,这些王爵,无不体现洪秀全以“君”中心的想法,太平天国就是洪秀全的。

王爷“名号”的变化,是太平天国“王与诸侯共天下”,到“王一统天下”的理念转变,也是洪秀全强化君权反映,但事与愿违。

太平天国的诸侯,都是手握重兵,天王只是名义上君王,无法实现有效控制,或者说管不了。如此,封王越多,内部就越涣散,太平军指挥权不统一,无法拧成一股绳,被清军各个击破,李秀成在自述中颇有怨言。

1 阅读:98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