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钱贪到了慈禧的头上,看慈禧如何震慑“要钱不要命”的李莲英

龙哥影视剧大世界 2024-12-06 10:53:08

李鸿章:有劳公公禀报一声,李鸿章求见太后。

小德张:太后正在用膳,这时候谁也不见。

李鸿章:那,是否请公公问一问李大总管,能否一见。

小德张:李中堂真是太客气了,我就去禀告。

李鸿章:好。

求人办事,就一定要有求人办事的姿态,“递银票”这种基础操作,我们先放在一边,仅就李鸿章这个级别的人物,“有劳”挂在嘴边,“请”字用在开头,万事都是能商量,能变通的“能否”,哪还有办不成事的道理!

两张银票的故事告诉我们:天下就没有谈不成的买卖,如果有,那就是价格没谈拢,那就没给对方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一张不行就两张,两张不行就再加,是人都有个价码,有价码就能成买卖,有了买卖,合作自然顺畅。

李莲英很快就被叫了出来,你别管小德张用了什么办法,反正银票就是管用!

李莲英:中堂大人,有急事啊。

李鸿章:还不是北洋水师的事啊。

李莲英:要请太后懿旨。

李鸿章:这北洋水师要更换设备,购买炮弹,需要六十万两银子呀,本来呀皇上已经答应了,可又让户部给驳回了,所以我想请太后。

李莲英:中堂大人,要知道,咱家皇上和太后本是一个心思啊。

李鸿章:是是是。

李莲英:如果。

李鸿章:所以,才请李公公给疏通疏通啊。

事情嘛,很简单,光绪答应批给李鸿章六十万军费,翁同龢不给,李鸿章只能请慈禧太后出面,帮着自己给翁同龢施压,尽可能争取到六十万。

慈禧太后见不到,那就只能请李莲英疏通!

奈何,李莲英上来就是一句皇上和太后一个心思,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你想让慈禧太后给谁施压?

给皇上?人家答应给你钱了!

给翁同龢?他可是皇上的老师!

还是直接下一道懿旨给户部,李莲英知道,钱已经批给木材商人李光昭了,为的是修园子,而修园子又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共识;更何况,我也从中得到了巨额好处,我怎么可能帮你!

再加上醇亲王奕譞的悲惨教训,和你李鸿章走得太近,没啥好处,我再替你说话,更是作死!

所以,李莲英给出了这样的回应:

李莲英:别介,别介,中堂大人请别个疏通还算罢了,我大清律例,太监过问朝事者,凌迟处死。

李鸿章:哎呀,李公公,言重了。

和小德张一样,李莲英刚开始也是拒绝的,李鸿章当然认为这是等着自己懂事呢!

奈何,等到李莲英掏出三千两的银票,李莲英却给出了这样的回应:

三千两,真是不少啊,看您这银票啊,倒使我想起来了,前些日子,中堂日子送给我的脚气水可真不错,不过,你我同朝为臣,别因为这点儿小事坏了规矩,您送我那脚气水啊,我估了个价,这十两银票不知道够不够,我想应该够了。

金钱不管用了?

当然不是!

注意李莲英强调的重点——“三千两,真是不少”,很明显,这是同李光昭的十万两形成了比照,意思就是我放着十万两不要,为何偏要你的三千两?

意思很明确,李鸿章给少了!

至于付清脚气水的钱,更是为了同李鸿章划清界限,避免重蹈醇王爷的覆辙!

找翁同龢,翁同龢不给;找慈禧太后,连个面都见不到;万般无奈的李鸿章,只能自己寻找原因,直到发现了李光昭行骗的事实,了解了李光昭仅用一本书法集便得到了自己百般求全而不得六十万两白银。

那么,李鸿章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没哭没闹没上报,只是给杨记者们透漏了部分消息,第二天便见了报!

然后,连锁反应就来了,光绪皇帝自然先坐不住了:

光绪:朕就不明白,一本书法集,你翁师傅就把自己给卖了,还卖得这么贱。

翁同龢:臣错了,臣见他是内务府推荐来的,又有庆王的批文,所以就。

光绪:别说了,李鸿章也找你要银子,还有朕的口谕,你怎么就不批给他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领导的批评,认错的态度永远都比错误本事更为重要,领导想处理你,你解释也没用;领导不想处理你, 你压根就不用解释;你的回答就只能是“我错了”,然后等待领导的处罚或者情绪反扑,而不是再追加什么内务府的推荐,庆王爷的批文!

翁同龢不懂事,立马便遭到了光绪皇帝的反驳,内务府的推荐和庆王爷的批文,还能大过朕的旨意?

错了就是错了,强调什么理由,愿赌服输才是成年人该有的基本素质!

可翁同龢偏偏还是不服,竟然还敢反驳:

臣一生清廉,皇上是知道的。

啥意思?

翁同龢想要强调自己的毫不知情,想要强调自己的一心为公,甚至认为只要自己没贪,那么自己就一定没错,至于李光昭是不是骗子,他的脸上又没明确写着,我如何能够知道!

光绪皇帝闻听此言,更生气了:

光绪:那你还上当受骗。

翁同龢:臣一时糊涂。

光绪:不是一时糊涂,你是一生糊涂啊,名利,名利,名在利前呐,翁师傅。

说到底,翁同龢就是贪,只不过不是贪利,而是贪名,就程度而言,贪欲更重;就破坏性而言,甚至不可饶恕!

当然,光绪皇帝不舍得处置翁同龢,但他到底懂得读书人的软肋何在,一句“名在利前”便足能摧毁翁同龢一生积累的所谓清誉!

光绪皇帝以后,慈禧太后这边也在酝酿情绪,准备发作,准备敲打一下李光昭行骗过程中最大的帮凶——李莲英。

李莲英:太后,您这满头的乌发,恐怕是王母娘娘给的吧。

慈禧:小李子,你这嘴可真够甜的咯。

李莲英:奴才说的话,都是实话。

慈禧: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小李子,这怎么说呀。

李莲英:太后赎罪,奴才拿脑袋担保,给太后梳了这几十年头了,就发现这一根白发。

慈禧:你也一番苦心呐,真要有那么一个人,成天在我耳边嘀嘀咕咕的,太后,您这儿有一根白发,太后,您那儿有一根白发,说也把人说老了。

毕竟是太监总管,毕竟是自己的心腹红人,慈禧太后到底给李莲英留够了面子,一直都在考虑怎么样敲打收受贿赂的李莲英,就在这个时候,李莲英偏就揣着明白装糊涂,奉上了一句平日里绝对没问题,但今天绝对会出事的马屁!

什么叫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没人不喜欢被逢迎,马屁总是挑人爱听的话,从来就不会失误打脸!

奈何慈禧太后偏就拿着一个白头发,打了李莲英的脸,更是暗暗敲打了李莲英。

再看李莲英的回应:

太后这话说得透彻,说的奴才心里边儿跟明镜似的。

他真就心如明镜了吗?

并没有!

慈禧太后的意思很明确,我知道你在拍马屁,我也愿意听你拍马屁,你才能拍成功;但如果我知道你背着我收受贿赂,我偏不愿意让你收受贿赂,你还能成功吗?

慈禧太后一听,李莲英这是没懂,心里依然没数,那就只能再明确一些:

慈禧:人太明白了也不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个道理,你知道吗?

李莲英:不知道,奴才怎么会知道这些圣贤的道理呢。

慈禧:就是说呀,水太清澈了就养不活鱼,人要是太明白了呢,身边就连个伴儿也没有,活着就太没有意思了。

李莲英:太后这话,奴才还是似懂非懂。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慈禧太后就是想要告诉李莲英:有些事,我只是不想说,并不代表我的心里就没数儿,我只是不想让自己的身边一个人都没有!

就李光昭的这场骗局而言,慈禧太后如果较真追究,李莲英跑不了,小德张跑不了,刚刚被重用培养的庆亲王奕劻更是别想撇清责任,但如果这样追究下去,慈禧太后的身边还有谁?

唯有孤家寡人而已!

听到这里,李莲英应该能够听懂了,但他不确定慈禧太后到底说的什么事,甚至还不知道李光昭的事情已经被捅了出来,所以才会有“似懂非懂”的回答,意在试探,试探慈禧太后真正的所指!

然后,慈禧太后就生气了,甩掉报纸,一言道破所指:

你不懂,可李鸿章是懂的,修园子买木头那个案子,到底都是什么人掺和进去了,有些个话,李鸿章没给外人露底儿,我嘛也就学学李中堂,不想知道的事儿,我也就不问了。

这就是慈禧太后的御人之道,只是敲打,并不处罚,甚至连问都不想问,只是让你的心里填满了担忧,始终都有把柄窝在我的手里,谅你也不敢不听话!

发了脾气,挑明了事由,慈禧太后很快便恢复了情绪:

小李子,不想给我梳头了,起来吧。

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吗?

当然!但慈禧太后的目的已经达到,李莲英嗣后再也不敢欺瞒,只会乖乖听差办差!

什么差事呢?

慈禧太后紧接着就安排了工作:

修园子的木头还是一根不能少。

贪?

我不怕你贪,南洋木材你还给我一根不少的完成,吃了多少都得给我吐出来,甚至连胆汁都要顺便带出来!

处罚并非目的,只是手段而已,慈禧太后能在晚清如此复杂的局面,稳稳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半个世纪,绝不是没有道理!

0 阅读:10

龙哥影视剧大世界

简介:专注各类影视神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