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4月1日 逊清皇室欲卖国宝 北大教授联名反对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完成于清乾隆年间。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相当于《永乐大典》的3.5倍 ),36000余册,约八亿字。

当时共抄写了七部,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以后由于战乱兵火,至民国时仅余四部,为防止再发生意外,1914年,民国政府把藏于奉天文溯阁的一部运来京师,存于故宫保和殿内。

1922年春,京、沪报界披露了逊清皇室为筹办溥仪十六岁完婚大典,欲将该书盗卖的消息;清宣统帝自退位后一直居于宫中,由于各项开支甚大,故不断将宫中宝物押于银行或卖给外国人,此次又派人秘密与日本驻京使馆联系,欲以120万元的代价将文溯阁本《四库全书》卖给日本。

消息刚一传出,马上受到各界舆论谴责。4月1日,北京大学教授沈兼士、马衡等七人发表声明指出, 《四库全书》及宫中所藏一切图书古物,都是国家之公产,并非爱新觉罗一姓之私物,如卖给外国人,不但是毁弃国宝,而且是国民之耻辱,声明还要求政府迅速派员查明此事,并将该书从保和殿“移交适当机关,妥为保管” 。
由于各界人士的反对,卖书之企图未能得逞。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但同时,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凡被清朝统治者认为违悖伦理纲常、不合义理名教、讥贬满族先世、危及皇朝统治地位的,均在禁毁之列,是一场禁毁图书的浩劫。

文溯阁本《四库全书》现存兰州甘肃省图书馆,其它三部则分别存于北京、杭州和台北,它是我国现存历代典籍中的珍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