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4月2日
1854年4月2日 王茂荫奏请发行纸币遭申斥
“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货币与商品流通》的注) ,这个引语里提到的王茂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唯一提到过的中国人。

王茂荫(1798年至1865年) ,安徽歙县人,道光壬辰进士,字椿年,号子怀。清朝货币理论家、财政学家。
嘉庆三年(1798年),王茂荫出生于安徽歙县一个商人家庭。
嘉庆十八年(1813年)王茂荫从学吴柳山期间,相与观摩,益自刻励,挑灯攻读,因此学业大进。王茂荫的文章被当时太仓紫阳书院主讲的钱伯瑜见到倍加赞许,不久,二人结为好友。 道光十二年(1832年),王茂荫中进士,不久被清廷授予户部主事,升任员外郎,次年到京城任职。

道光十六年(1836年)恩科会试,王茂荫充收卷官。道光二十年(1840年)他撰写了《歙邑利弊各事宜》,用来警示恶霸凶匪,并且主张革除陋习,移风易俗。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廷白银外流,财力愈趋窘迫。
已擢升监察御史的王茂荫,于1851年9月向咸丰帝上折,第一次提出发行纸币的主张,未被采纳。

1853年初,王茂荫会同户部堂官再次筹议钞法章程,结果清廷却采纳左都御史花沙纳多发官票、宝钞的主张,造成钞币贬值,钞法难再维持。
这年底,王茂荫调升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为了应对清廷财政危机,他上奏《条议钞法折》,建议发行纸币,提出“极钞之数,以一千万两为限”。这时清政府又用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的老法,搜刮民脂民膏。

王茂荫独持异议,指出铸大钱必致“物价涌贵,亏国病民” 。他主张:发行纸币(行钞)只应是用来“辅银”“而非舍银而从钞”。纸币发行后,银币并不退出流通,而是数倍于纸币与纸币同时流通;行钞应该做到“行之以渐,限之以制”、“定数”发行。“否则钞无定数,则出之不穷,似为大利,不知出愈多,值愈贱”;钞币必须能够兑现。
然而,清廷执意孤行,结果造成市场极大混乱,铸钱五个月宣告失败。

实践证明,王茂荫的见解是符合当时货币流通规律的。
1854年4月2日,王茂荫针对官票、宝钞剧烈贬值的败局,又一次给咸丰上《再议钞法折》 ,重申自己的货币主张,建议将不兑现的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纸币。他指出, "如此则官民俱利,国用亦日裕矣。”

咸丰阅折后大为不满,认为王茂荫之言“贵民而贱官,不以国家政事为重。”居然下旨“严行申饬” .王茂荫上折后只有十余日,就被调离户部,不让他管财政了。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所述的,就是这件事。马克思十分称道王茂荫关于货币改革的见解,对他的正确主张遭到清政府的申斥,也是十分同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