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 (1926年)刘和珍等四十七人壮烈牺牲
1924年10月21日,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软禁大总统曹锟,逐清末帝溥仪出故宫,悬赏缉拿吴佩孚,成立国民军,并欢迎孙中山北上。然而冯军只有不足4万兵力,北临张作霖入关,南面吴佩孚反击逼近北京,不得不采取张作霖意见,联合皖系,让已经无军又无势的前国务总理段祺瑞重新出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1926年3月12日,日本帝国主义的两艘军舰侵入我大沽口,并且开炮轰击,遭到冯玉祥所部国民军的还击。
日本帝国主义竟联合英美等八国向北京政府提出停止 津沽间军事行动(当时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日本帝国主义支持奉系)和撤除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限四十八小时内答复。

北京各界对这个“最后通牒”甚为愤慨,学生总会和各校都纷纷举行集会。3月18日,数千北京学生和市民乃集合于天安门前开“国民大会”,声言反抗“八国通谍”。上午10时,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北京市党部,中共北方区委、北京市委,北京总工会,学生联合会等团体于80多所学校共约5000多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即“318”抗议大会),号称十万人抗议大会。
当天,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会长刘和珍在本校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痛斥帝国主义的野蛮无耻行径。

3月18日上午,各校学生和北京总工会等团体数万人,在天安门前集合开会抗议,会后,同时前往执政府请愿示威,要求拒绝八国通牒,刘和珍英勇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但当队伍刚刚抵达执政府门前时,段祺瑞竟命令士兵开枪射击和用大刀砍杀,以致当场死47人,伤150人,刘和珍也壮烈牺牲了。

这就是历史上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
刘和珍是一个敢于斗争、爱国爱民的女青年。她的牺牲,使人民感到非常沉痛。鲁迅先生写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表达内心的悲愤,同时还写了多篇杂文,猛烈地抨击了刽子手们的罪行,指出:“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为此惨案发表了《告全国民众书》,指出段祺瑞是帝国主义的刽子手,号召全国民众立即行动起来,打倒段祺瑞卖国政府,为死难者报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