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直逼2200元/吨,玉米迎来了关键时刻!

银杏说国际 2025-02-12 20:17:04

俗话说,美人在骨不在皮。

而玉米的上涨也是如此,在于内在驱动而非外在。

现在全国玉米一盘棋,就是一个字——涨,甚至是大涨、暴涨。

东北玉米步子迈得小,虽然上涨,但涨幅不明显;而山东华北迈得步子大,所以涨得明显。

而随着山东一天几次的拉涨,山东玉米普遍来到了2150元/吨的位置,距离2200元/吨越来越近。

这时候,市场开始紧张起来了。

为什么紧张呢?

原因是这时候的玉米开始进入到了关键时刻:

一是马上就十五元宵节了,按照以往的规律,十五以后会有一波卖粮潮出现,所以十五过后,如果供应增加,玉米还能不能挺得住这是一个问题。

二是随着玉米上涨时间的持续,市场心态也开始有了变化。

什么变化呢?

即一部分继续看涨,而另一部分则开始恐高。

并且是各有各的理由。

比如,继续看涨的认为,年后的玉米可以说是既顺风又顺水,原因是玉米减产年后卖压减轻,而又有政策持续托底,再加上饲用需求回归,于是年后的玉米供需趋紧,促使价格上涨。

但恐高也有恐高的理由,即玉米虽然持续上涨,但是玉米的熊市格局并没有改变,需求依然疲软,所以随着玉米的持续上涨,回调的风险开始增大。

那么,玉米究竟会如何呢?

这就回到我们开篇说的那句话上,美人在骨不在皮,玉米的上涨在于内驱而非外驱。

所谓内驱,也就是看玉米是否具有推动其上涨的内在动力。

那么,当前的玉米是个什么情况呢?

有几个判断:

第一,情绪大于行情。

这是当前玉米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

从行情上来看,年前虽然售粮进度偏快,但是年后玉米的供应压力也并不小,远没有到安枕无忧的地步。

而之所以当前玉米表现出一种供应偏紧的状态,是受两个因素影响:

一个是玉米持续上涨,手里有粮的贸易商们也开始惜售观望,并不着急卖粮。

另一个则是当前时间尚早,再加上气温较低,利于玉米存储,远没有到年后玉米的卖粮高峰。

所以,玉米的购销并没全面启动,但是市场情绪却已经早涨得没边了,所以说情绪明显大于行情。

第二,市场有错觉。

一是涨价错觉。

年后玉米持续上涨,乍一看,相比年前确实是涨了,相比玉米刚上市的时候确实是涨了,所以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玉米正在大涨。

但是对于玉米的上涨,不能单看价格,还要考虑到一个时间问题。

因为玉米市场有句老话,叫“早卖湿、晚卖干”,说的是玉米刚上市的时候,由于水分较高,所以卖的都是湿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米水分下降,卖的就是干粮。

而干粮价格当然比湿粮价格要高,所以后续玉米虽然价格高了,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就是水分价差。

所以,不能光看单纯的价格,还要除去水分等因素,这才是真实的行情。

第二个错觉则是现在的玉米市场给人感觉好像是卖方占主导。

现在玉米一片上涨,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手里有粮的都成了香饽饽,好像是卖方在主导着市场。

但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依然是买方主导着市场。

因为提价还是压价其实都是买方说了算,比如山东正涨势如虹,但已经有个别企业开始试探性的降价了。

而人家也确实有降价的底气。

一是因为年后市场需求清淡,玉米淀粉库存高位,企业多以消化库存为主,并不是真的急需采购玉米。

二是虽然短期玉米看涨情绪高,但是长期来看,地趴粮压力仍存,如果后续天气一旦回暖,那些潮粮就会很被动,所以玉米不确定性仍然较大。

而且现在厂家也玩起了新花样。

之前是只要门前送粮车一增加,马上就压价,现在呢,表面不压价,但是却增加了许多收粮的附加条件,什么水分要求、手续等等,其实也是在变相增加卖粮的门槛。

所以,玉米看涨归看涨,但是大涨的条件至少目前还并不具备。再考虑到水分等七七八八的费用,玉米的浮动空间也基本就在百元以内,需理性看待。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

0 阅读:5
银杏说国际

银杏说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