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州有关的诗句,这句最经典,火了一座城,更让寒山寺名扬海外

诗词人柳月青 2024-10-04 14:26:39



苏州,位于江苏省的东南部。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

这些文人墨客或漫步于古街小巷,或泛舟于碧波之上,用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将苏州的景致与情感融入诗句之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与苏州有关的诗句,莫过于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苏州城外枫桥边静谧而幽远的夜景,更以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引,勾起了旅人无尽的思绪与感慨。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人张继,是中唐的诗人。与李白杜甫等大家相比,他并不是一位特别出名的诗人。但他的这首《枫桥夜泊》,却流传千古,并成为了苏州的标签!

诗中的姑苏,就是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此名。枫桥,在今天苏州市的阊门外。寒山寺则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为唐代的两位僧人寒山、拾得曾住在此处而得名。

因为这首诗火了千百年,姑苏的寒山寺也成为了文人墨客的打卡之地,故而这座寺庙虽然历经沧桑,却依然屹立不倒。千百年来,它经历过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是太平天国之后新建的。只可惜诗中提到的“夜半钟声”的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其实整首诗虽然带火了苏州,带火了寒山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却是一个“愁”字。

诗人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考取了进士,不幸的是两年后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5年),唐玄宗“千乘万骑西南行”,仓皇逃亡蜀地。一些文士没有跟上皇帝的脚步,便纷纷逃到政局相对安定的江南,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其中便有张继。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到了苏州城外的枫桥。此刻月华悄然隐退,寒霜渐起,夜鸟声声鸣叫,清冷而幽远。而江畔可以见到枫叶轻舞,似点点火焰在寒风中摇曳,与渔船上那盏孤灯遥相呼应。渔火微明,似是在低语,与旅人的心事共鸣,一同沉浸在无尽的思绪之中,难以入眠。

遥望姑苏城外,寒山寺静立于夜色之中,古朴庄严,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默默守望着过往与今朝。夜,愈加深沉,万籁俱寂之时,忽闻一阵悠扬而深沉的钟声,自寒山寺中缓缓传来,穿透了寂静的夜空,也穿透了旅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迷茫。

钟声敲打着旅人的心弦,勾起了旅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有自己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忧虑,更有乱世中的家国之忧,这些都是“愁”的来源。

愁绪自心底而起,对着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对着寒山寺与夜半钟声,张继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

当然,除了张继的《枫桥夜泊》,还有许多诗人以苏州为背景,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例如,唐代诗人杜荀鹤在《送人游吴》中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这四句诗简练而生动地描绘了苏州古城独特的城市风貌——小桥流水人家,古宫遗迹与水巷交织,展现出一种别样的江南水乡风情。

白居易作为唐代另一位与苏州有着不解之缘的诗人,他在《登阊门闲望》中写到:“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诗中不仅展现了苏州阊门的雄伟壮观,还揭示了这座城市的经济繁荣与军事重要性,让人对苏州的历史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而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横塘》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苏州横塘一带的春日景象:“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诗中绿意盎然的田野、古朴的石桥与朱塔、细雨中的垂柳与画船,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江南春景图,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之中。

但综合对比,还是张继的这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最为著名。它不仅代表了苏州的文化符号之一——寒山寺的钟声,更蕴含了诗人对苏州这座城市的深情厚谊与无限感慨。

0 阅读:11

诗词人柳月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