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界流行着一句名言——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说出这句话的科学家,
是一生都在致力于引导人类【冲出摇篮】的“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年9月17日—1935年9月19日)出生贫寒,
9岁得了猩红热,不幸失去了听力,
从此,他的人生陷入了“永久的安静”。
但命运的“小”玩笑,只是让他成为、现代宇宙航行学的奠基人的催化剂,
从此,齐奥尔科夫斯基走上了【独立思考、自学成才】的伟大征程!
立绘中的元素基本都与他的研究有关。
比如,著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
这对应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903年,
发表的世界上第一部喷气运动理论著作——《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
书中,他提出了液体推进剂火箭的构思和原理图,并推导出了著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在不考虑空气动力和地球引力的理想情况下,计算火箭在发动机工作期间获得速度增量的公式),这个简洁的数学公式,是人类打开航天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为所有人研究火箭和液体火箭发动机奠定了理论基础。
立绘中多次出现的“三个宇宙速度”图例、飞行器原型等,
与齐奥尔科夫斯基后来提出的“火箭列车”(即多级火箭)设想有关。
齐奥尔科夫斯基认为,将航天器送入太空,单级火箭无法胜任突破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的任务,解决该难题的方法,就是设计一种多级火箭。
每级火箭燃料耗尽后自动脱落,下一级火箭接着点火。
如此,火箭就可以越飞越轻,越飞越快,最终将摆脱地球的引力,飞向宇宙。
到了今天,人类探索太空,依旧还在使用这样的火箭发射方法。
立绘上自然要用“多级火箭”来彰显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伟大成就。
齐奥尔科夫斯基还是一位科幻小说家。
像《地球之外》(《在地球之外》)就是他在1920年出版的小说。
不管是论文还是小说,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一生,对宇航科学的贡献丰富而伟大。
或许,就像立绘中展示的那样,除了睡觉,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生活重心就是【读书】、【思考】、【写字】。
不过,伟大成就的背后,还有另一些辛酸——
除了耳聋带来的“可怕的宁静”,沙俄主流科学界还一度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予以无情的嘲讽和打压。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时间会证明一切。
历经坎坷,不屈不挠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航天先驱者。
他当年在著作里的很多描述,如金属气球(飞艇)、流线型飞机、载人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等,都已经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逐一成为现实。
2件套和3件套的名称精妙地总结齐奥尔科夫斯基的一生——
【自无声中预见未来】&【于至暗处仰望星空】!
如果没有像【齐奥尔科夫斯基】这样的航天先驱为后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如今,我们也不可能如此轻松地【驰骋寰宇】!
希望这套圣痕背后的传奇,能给予所有还在为了梦想奔跑的人,永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