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共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其中第四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直接与司马懿对战。《三国志 诸葛亮传》对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轻描淡写,非常简略;《晋书 晋宣帝纪》却记载得非常详细,给人的感觉是诸葛亮的指挥作战能力远远低于司马懿。
《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伸,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 ,兵出祁山,用木牛运送粮草,粮尽退兵,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死张郃。
《诸葛亮传》对第四次北伐的记述,就没有提到司马懿。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在打仗,倒像是带着粮食旅行,粮食快用完了,开始撤退。魏将张郃率兵“前来送行”,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蜀军射死张郃。
再看《诸葛亮传》对第五次北伐的记述:
第四次北伐三年后,蜀汉十二年春,诸葛亮统率全部大军由斜谷出师。用流马运输粮食,占领了武功五丈原,和司马宣王(司马懿)对峙于渭水南岸。诸葛亮常担忧军粮供应不上,使自己兴复大业不能实现,所以就分出军队就地屯田耕种,为长久驻扎的基础,屯田士兵散住在渭水沿岸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居乐业,军队不骚扰百姓。相持了一百多天,当年八月,诸葛亮患重病,在军营中逝世,年龄是五十四岁。蜀汉军队撤退以后,宣王(司马懿)巡察诸葛亮的营垒故址,说:“真是天下奇才啊!”
《诸葛亮传》对第五次北伐的记述更不像是打仗,双方军队虽是对峙,却没有冲突的记述。诸葛亮显然在学习东汉名将赵充国,不用打仗,只靠屯田就可以不战而胜。诸葛亮一部分军队开荒种田,与魏国民众杂处,军队纪律严明,不骚扰民众,民众安居乐业。
魏、蜀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诸葛亮在军中病逝。蜀军撤退,魏军连“送行”也没有。蜀军撤退后,司马懿到诸葛亮营垒旧址查看,称赞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晋书 晋宣帝纪》对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记述四年,迁大将军。明年,诸葛亮寇天水。围将军贾嗣、魏平于祁山。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张郃劝帝分军住雍、郿为后镇,帝曰:“料前军独能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军隃麇。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遁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魏明帝太和四年,司马懿晋升大将军。第二年,诸葛亮率军进攻天水,把魏国的将军贾嗣、魏平围困在祁山。魏明帝对司马懿说:“西边出了事,非你莫属。”于是派他西进,屯驻于长安,并加都督雍、梁二州诸事衔,率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人征伐诸葛亮。
司马懿会见诸将,否定张郃分兵的建议,集中兵力进军隃麇。诸葛亮得知魏国大军将到,亲自率领诸将抢割小麦。
魏国诸将有些担心军队无粮可用,司马懿说:“诸葛亮顾虑多,决断少,一定是巩固了营地,然后抢收小麦,我军用两天时间急行军就可以了。”魏军倾巢出动,日夜兼行,诸葛亮望见魏军尘烟而逃走。
司马懿判断说:“我军兼程前进,已很疲劳,在通晓兵法的人看来是难得的机会。但诸葛亮不敢据渭水抵抗,这就很容易对付了。”魏军进驻汉阳,与诸葛亮的军队相遇,司马懿列开阵势,准备交战。又派将军牛金用小股部队引诱敌军。两军刚刚接火,诸葛亮即败退而去。魏军追至祁山。
诸葛亮屯军于卤城,占据南北二山,拦住河水,形成水防工事。司马懿攻破重围,诸葛亮夜间逃走。司马懿纵兵追击,俘斩敌军万余人。
《晋书 晋宣帝纪》对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记述青龙二年,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郿之渭水南原。天子忧之,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受帝节度。诸将欲住渭北以待之,帝曰,“百姓集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为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原,将北渡渭,帝遣将军周当屯阳遂以饵之。数日,亮不动。帝曰,“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此意可知也。”遣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备阳遂,与亮会于积石。临原而战,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帝知其必败,遣奇兵掎亮之后,斩五百余级,获生口千余,降者六百余人。时朝延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遗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后亮复来挑战,帝将出兵以应之,毗仗节立军门,帝乃止。初,蜀将姜维闻毗来,谓亮曰,"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帝弟孚书问军事,帝复书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
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后,精心准备了三年,发动第五次北伐。这次北伐,诸葛亮联合孙权发兵攻魏。孙权发兵三路,亲自率军攻合肥,命陆逊、诸葛瑾率军攻襄阳,另一路进攻扬州。魏明帝曹叡采取东战西守的策略,亲征淮南,命司马懿采取防守策略。
诸葛亮这次率兵十余万,基本上出动了蜀汉全部家底。诸葛亮这次北伐走褒斜道,兵出斜谷,在郿州的渭水南原修筑营垒。
魏明帝知道这次蜀汉军队数量上占据优势,派遣征蜀护军秦朗率二万步兵骑兵,归司马懿指挥。
司马懿部下诸将想驻扎在渭水北岸、以待蜀军来攻,司马懿说:“百姓和各种物资都在渭水以南,那是必争之地。”司马懿率军渡过渭水,学习韩信背水扎营。司马懿对诸将说,“诸葛亮如果富于勇气、应该兵出武功、沿山东进;如果他西上五丈原,则我各路人马就不会有战事。”
诸葛亮果然西上五丈原,将要北渡渭水。司马懿派将军周当屯驻阳遂,引诱蜀军。一连几天,诸葛亮按兵不动,司马懿说:“诸葛亮想争夺渭水南原,但他不向阳遂进兵,意图很清楚。”司马懿派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同守备阳遂,自己率兵和诸葛亮会战于积石。在渭水南岸外围大战。诸葛亮军不能前进,又回军驻扎五丈原。
这时有一颗流星坠落在诸葛亮的营垒,司马懿判断他必吃败仗,派奇袭部队袭击诸葛亮的背后,斩敌五百余人、俘获牲口千余,有六百余人投降。
诸葛亮远道而来长途行军,利在速战速决,多次发起挑战,司马懿遵照明帝旨意按兵不动。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用的服饰,以激怒司马懿。司马懿大怒,上表魏明帝请求决战。魏明帝不允许,并派遣性格倔强的卫尉辛毗充当军师,以监督司马懿,不得应战。后来诸葛亮又来挑战,司马懿忍无可忍,要出兵应战,辛毗带着符节站立在军帐外,司马懿才没有出兵。
蜀国将领姜维听说辛毗前来,便对诸葛亮说:“辛毗带着符节而来,敌 军不会出 战了。”诸葛亮说:“他本无心应战,之所以上表请战,那是向他的部下表示他勇于战斗。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他能战胜我,哪里用得着千里之外去请战呢!”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写信问军事情况如何,司马懿回信说:“诸葛亮志大而不善抓时机,谋虑很多,而决断很少,好用兵而缺乏随机应变的才能,虽然他领兵十万,已经进入我的圈套,我一定能打败他。”
双方对峙了百余日,诸葛亮病重逝世,他的部将烧掉营房逃走。
写在后面《晋书 晋宣帝纪》记录的诸葛亮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比《三国志 诸葛亮传》要详尽得多。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先是在上邽望见魏军尘烟而逃走;然后在汉阳一触即溃;最后在卤城,被司马懿攻破重围,夜间逃走,司马懿纵兵追击,俘斩万余人。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兵力处于优势。司马懿很有勇气,主动渡过渭河,背水结营,阻挡诸葛亮前进。诸葛亮前进不能,退军不甘,求战不得,最后病死军中。
司马懿在与诸葛亮对战中,料敌如神,指挥若定,信心满怀,勇气倍增,两个人的指挥能力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