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看诊62:这是怎么了?10岁男童多发磨玻璃结节,还必须手术

迎松看健康 2023-02-17 20:04:06

门诊10岁小儿患者

肺内多发磨玻璃结节

较大结节呈“鬼脸征”

面对慌失措的家属,

手术还是观察?

巫医生:稳住,先看影像特征

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是个温暖的故事,一定要看完

10岁小儿患双肺多发磨玻璃结节

今天分享的这个病例是门诊的一位小朋友,双肺多发结节(3枚),家属也是经过朋友的介绍找到巫医生,希望得到一些帮助。经过薄层CT检查和阅片,病灶恶性的征象更多一些,孩子非常小,对于一个初次接触磨玻璃结节,并且没有任何的医学常识的家长,听到早期癌症这四个字的时候,心里会备受多大的恐惧、煎熬和无助。在找到我之前也是看了不少医生,说法也是模棱两可,不敢果断让去手术。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孩子小、结节不特别典型,大部分人对小孩的肺部磨玻璃结节见的少,建议手术万一是良性的不好给家属解释。

怎么办?

既然患者如此信任,我在想如果我也不够果敢一些,就更会让家长更为焦虑,甚至手足无措。看诊期间家长和我聊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怎么办?怎么办?作为一个经常看肺结节的医生,直觉和内心一直坚定地告诉我:做决定这件事还是交给我吧!在我和家属之间,毕竟我懂得稍多一点,如果我也给不出什么建设性的建议,家长还能怎么办呢。但是……给一个10岁小孩做出决定还是有很大的风险的,无论是影像学,甚至是病理学都没有百分之百,万一术后后是良性的,这次创伤对于整个家庭和小孩的身体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先不管后果了,因为影像学没有半点虚假,事实说话、用征象说话,影像诊断不能瞻前顾后,不是医生以为是什么,而是要征象以为是什么!多说无益,找证据、抓特点,直接看图!

病史及影像学表现

男 10岁,近3个月偶有胸闷,因为家里有医生略有担心,有意无意就进行了胸部CT检查,发现肺内多发小结节,来求诊。其余:小儿体检,既往无特殊病史。

正常大小

局部放大,提示“鬼脸征”

病灶大小

囊腔边缘可见条状磨玻璃成分

影像学特征: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见混杂磨玻璃结节灶,最大截面约1.4cm×1.2cm,其内见多发囊性小空洞影,呈“鬼脸征”,结节邻近胸膜区可见小条状实性成分,并且与胸膜黏连,结节右后方囊壁见不规则磨玻璃成分,境界较为清晰,病灶形态欠规则,周边可见毛刺,考虑为浸润性腺癌可能性大。

可疑征象分析:结节下壁以宽基底与胸膜相连,其中可见明显的实性成分,分析其原因:(1)病灶收缩力所致对胸膜的牵拉(炎性胸膜牵拉?胸膜浸润?)(2)局灶性胸膜炎症,灶周病变未肿瘤性病变?倒是这些征象是什么?影像学诊断最后需要结合病理结果去验证。

艰难的决定,还是果断建议手术

一直在从事肺结节的诊断、随访及研究,儿童肺磨玻璃结节更是关注的重点,和家属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影像学判断有浸润风险的程度上,还是果断建议手术。并且分析了做这个手术还是继续观察的风险性和利弊。因为有图像特征和理论依据做支撑,加上对磨玻璃结节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家属中有一位也是医生,我讲的话也不无道理,最终家属和临床医生经过沟通以后,还是安排了住院和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间的故事……

(1):反复截图发给家属,并且与发现首次CT做了对比(2次检查间隔半个月),生怕某些细节临床医生忽略,希望通过我的图片,让医生做到更小范围的病灶切除,保留更多的肺组织,保护小孩的肺功能。

(2):术前沟通对家属心理的安慰,具体的手术方案影像科医生不去参与,但还是反复去让家属转告给外科医生转告一些影像科理解的问题,让做一个参考吧。安慰患者家属的情绪,并让其知道风险性。

(3)以图、以理,取得家属信任。其实手术已经在我们阅片以后就安排了,由于小孩比较特殊,我也考虑到家属的心情,的确不好冒昧地去问结果,但是作为想进一步认识和总结磨玻璃结节诊断经验,我还是打扰到了家属。

(4)术后家属的心里治愈,我确实还是很担心怕家人经受不住这种打击,告知患者家属百分百治愈,这句话也不是没有理论基础的。首先:我们没有发生或者见过微浸润病灶发生复发转移的病例,并且各种文献也没有明确报道过。第二:(这句话我曾给群友说过)作为一个医生为了缓解家属情绪说个百分百治愈,又能咋!很多医生话不敢说满了,其实人文关怀也是医院不能缺少的关怀。

病理结果

病理出来后真相大白——微浸润腺性癌,比术前诊断的级别低,因为病灶未浸润到胸膜,增厚黏连的胸膜仅仅是病灶收缩所致牵拉所致。这个原因我也多次在科普说过,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

另外一个小结节:

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支气管旁见一混杂磨玻璃结节灶,最大截面约0.6cm×0.5cm,CT值约-518Hu,边界清晰,边缘可见小毛刺,考虑为原位癌可能性大。这个也和家属进行了沟通,病灶位置比较深,完全有继续随访的空间,希望小孩很快恢复身体,健健康康成长。

小结:

这又是一次刀尖上舔血的诊治经历。我的同事们曾多次问过我:巫医生,在给患者做出这么坚决建议,这些决定本不该是影像科医生的责任,你有没有后怕过,万一哪天切出来的病灶是良性的如何交代?我很清楚他们是在友善地提醒我,怕我出错;我的家人也曾经跟我说过:你可真胆大,他们每次看我科普的时候都心惊肉跳的。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作为一个医生,就应该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假如医生都明哲保身,都怕出现医疗差错,反而是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不尊重,违背我们学医的初衷,是对肩负大众健康责任的不尊重。当然,我们也不能瞎说,影像科医生你就把该有的影像学特点分析出来、解剖出来,在证据面前逐一配对。古话说得好: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诊断并不是哪一个医生年资高了算,名气大了算,而是事实来说话。

附:《人文关怀——医学真正的目的》,与同行共勉~

如今的医学教育大都只讲疾病的症状、诊断及治疗。却忽视了作为一名医生真正面对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我们总是讲疾病的治疗要个体化对待,却忽视了与病人真正的沟通与了解:我们总被教导“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却忽视了作为医生真正的目的。医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常常把医生的职责定义为救死扶伤,我们常常把治好一种疾病当成一种成就,但我们却忽视了病人的真正感受;我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写报告,却很少花时间与病人做进一步的沟通;我们常常与病人划清界限,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变得冷漠、麻木,可我们忘记了医生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现在我终于领悟一一医学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救死扶伤、治疗疾病,而是帮助病人、关心病人,积极与他们沟通,减轻他们的痛苦,分担他们的忧伤,改善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如果医生的目的只是治疗一种疾病,那么医生出永远都是失败者,因为没有一种疾病可以完全治愈永不复发;如果医生的目的是帮助病人,那么医生永远都是成功者,因为无论疾病如何发展,哪怕最终的结果仍是无法治愈,但医生最终都可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关于这是怎么了?本来还查了很多相关的小儿肺癌的文献,由于篇幅限制,只能下次有缘再见了。

0 阅读:162

迎松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