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丽江、西藏、三亚、苏州、重庆、四川、厦门、泉州、新疆、上海、青岛、烟台、大连、韩国、日本等地,这么多地方,我只去过青岛和烟台,虽然我现在人就在威海,可以说是离韩国最近的地方,但是无奈要养家糊口,只能耐心做牛马而不敢旅游。
看到这条新闻,别人破防没有,我反正破防了,浙大学生领着贫困生家庭困难的补助,能去这么多地方玩?这钱不是我们这些牛马创造的税收,反哺给高校的么?就被这么霍霍了?
在我的记忆中,贫困生都是一日三餐都不舍得敞开吃,每天要想去哪赚点钱,帮助自己完成学业,现在变了?可以拿着补助出国旅游了?可是媒体报道,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一个学生就晒出国内外多地旅游照片,但是这个学生可是有家庭经济困难资助资格的,教育公平与资源分配直接被挑战了。
据报道,这位姓方的2021级本科生,在一年时间内在我上面说的这些地方游玩过。但是当大家开始质疑的时候,
方同学在校园论坛上发布了详细的解释帖,试图澄清自己的经济状况、收入来源以及旅游支出的合理性。他提到,自己的收入包括勤工助学1100小时的收入、历年累计奖学金、学校资助以及家教所得等,并强调父母因各种原因无法承担其生活费和学费,家庭经济状况确实困难。对于旅游支出,他解释部分行程是出于学校任务和社会实践需要,部分则是私人出行,如朋友生日聚会、看望母亲等,并特别指出韩国济州岛和日本大阪等地的旅游是“使用自己的存款前往”。
有网友指出,即使方同学通过勤工俭学和奖学金获得了一定收入,但一年之内到访20多个地方,甚至包括国外旅游,这样的消费水平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甚至是工作多年的网友们,来说仍是难以企及的。
而目前浙江大学学生工作部回应称,学校一直在对此事进行调查处理。随后,校园论坛上出现了一则据称是学院账号发布的信息,宣布取消方同学的受助资格,并停止困难资助。
但是这起事件留给我们的思考远不止于此。它暴露了高校资助体系在审核和管理上可能存在的漏洞。如何确保资助资源真正惠及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学生,避免被滥用或误用,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以为:一年内26个地方旅游,还包括了旅游吞金兽三亚、西藏、新疆、韩日,看望母亲尚且能说得过去,朋友生日需要大老远跨越半个中国跑过去庆祝?那关系得多铁啊,看来是人脉广普天之下皆铁友。还有出任务和社会实践,一般学校都会安排固定的合作企业,浙大虽然是国内TOP3,但是还能帮你安排远在昆明新疆西藏的社会实践?如果是土木工程系,我姑且相信,问题你是传媒学院的,出任务就更扯了,在企员工除销售外都很少有出差这么频繁全国飞的,糊弄网友都没上过大学,都没上过班呢?咋不说自己,天赋异禀直接被联合国看中,参与科考了呢?这解释我把我都看笑了。
如果说全国可飞,那大概只有一种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全国各地去提供“补课”服务,至于是什么学科,那就只有需要这种服务的才知道了。
对于学校而言,问一句,如果没有网友的爆料,这个学生是不是还能继续受到资助,学校是如何审查其贫困生资格的?这个事情只是取消资格就完了吗?发的钱不追回吗?谁审批的不查查吗?还有没有别的人这样,就不提了吗?
更牛的是这个同学,现在已经保研清华读硕!
能拿到补助金的都是不需要补助的人,给谁不给谁又不是看你困不困难[得瑟]
凡事不要脸的人都能不要脸的抢劫
看过这个新闻,据说这位同学的家里是因为欠款三百多万,然后入不敷出,所以才“贫困生”的! 这就和我们这边某地方的村民一样,曾经人均宝马奔驰,高楼大厦,结果全是贷款,后来事情爆了,人均“贫困户”,可是人家虽然收入抵不上还贷,但是,人家的生活那过得一个美滋滋,人家根本就不急着还贷,虱子多了不咬,自己爽了先说!